【摘要】每个民族或者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信仰与标志性动物形象。比如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熊则是俄罗斯的象征,在俄罗斯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本文将对俄罗斯的熊文化进行简单介绍,以及通过对有关熊的成语的翻译,了解俄罗斯独特的熊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熊文化;影响;翻译
【中图分类号】H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2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铭.俄罗斯的“熊”及其成语翻译[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22-124.
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统称,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熊,分为懒熊属、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等4属:包括棕熊、黑熊、眼镜熊等8种类型。俄罗斯境内的熊主要为西伯利亚棕熊。
人们对熊并不陌生,一直以来它带给人们的是凶猛、缓慢而笨重的印象,但在慢慢了解之后,会发现熊也有着不同的另一面,人们也会用灵敏、聪慧等词语去形容它。对某一种东西而言,并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对熊来说,当然也不例外,有喜欢它的人,当然也就会有讨厌它的人。不同的民族,对熊的法也是不同的。在汉语中,人们常常用熊孩子来表示那些顽皮不听话的孩子,用熊称呼那些懦弱窝囊的人。印象中第一次将俄罗斯与熊联系起来应该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幅列强“时局图”,该图中沙俄的形象就是一只庞大的熊。但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个看起来笨拙、憨憨的动物却是民族的图腾与象征,是俄罗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他们认为,熊是勇敢、力量、智慧的代表,在俄罗斯如果用熊去形容他们,他们会很开心。除此之外,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者“北极熊”,像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一样,自然而然的,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对中华民族来说,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对俄罗斯来说,熊就是他们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俄罗斯人就崇拜着熊,喜爱着熊。“熊”文化贯穿于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熔铸在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生活当中。对俄罗斯民族来说,熊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信仰,是民族的象征。俄罗斯民族和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熊在俄罗斯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不无论是俄罗斯人的姓氏,还是俄罗斯文学著作以及影视作品,熊都是重要的形象。
一、俄罗斯的熊文化
(一)熊的出現及历史地位
俄罗斯与熊的关联最早可以追溯到1526年奥地利外交官赫博施泰因的《莫斯科记事》中,书中将俄罗斯与一只愚蠢邪恶的熊联系起来,他描述到:在俄罗斯的村庄、城镇街道上,经常有熊出没,尤其是在冬天,饥饿的熊会闯进居民家中且攻击人。他的言论影响了其他西方作家,久而久之,熊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并且在西方看来,这是野蛮和落后的象征。
其实早在基辅罗斯时期,俄罗斯人就已经开始驯养熊,还将其视为神圣的动物,在他们看来熊是森林之主。但熊的形象在俄罗斯的传说中也有负面的一面,在《圣经》中,它就代表着不洁,是需要被净化的。有时在俄罗斯人看来,熊是由一些笨笨的人所变成的。俄罗斯人不但信奉熊,关于熊的传说也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据说,从前熊是与上帝共同住在天上的一个锥形帐篷里的,但只因它的固执不从,从而被贬下人间,成为了地上的神。所以视其为森林之主。
对装饰方面,也会运用熊这一形象。比如说俄罗斯教堂的壁画上,就会有熊的形象出现。
(二)文学作品中的熊
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熊的形象。多数情况下,熊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是正面积极的。契诃夫有一部名为《熊》的话剧,其内容主要描写的不是熊这种动物,描写的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其中中年男主人公切米洛夫在争吵过程中对女主人公表达了爱意,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有些许的鲁莽,但又有些可爱在其中。作者通过熊,隐喻了男主人公的性格。
古时俄罗斯人认为熊和人一样,它们有着一双与人类相似的眼睛,且可以直立行走,是一种类似人类。在文学中熊还代表着未婚夫。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就有过这样的描写:达季雅娜入睡前把梳妆镜藏在枕头下,准备在夜间给自己算上一卦。万籁俱静,达季雅娜进入了梦乡。她梦见独自一人在森林里,四周空无一人,突然从雪堆里钻出一只大熊,把她带到了林中小屋……这里“梦中的大熊”体现了达季雅娜渴望嫁人的心愿。这也与俄罗斯民间流传着的一种说法有关,即梦见熊就意味着快举行婚礼了。
寓言故事中熊的形象也很鲜明。最著名的当属克雷洛夫寓言,在他的故事中,熊通常是愚蠢、天真的负面形象。比如寓言故事《隐士与熊》中的熊,就是一只想为好朋友驱蝇反而将好友误伤的很重的笨熊。
多数情况下,熊的形象还是正面积极的。在童话故事《三只熊》中,讲述了一个迷路的小女孩和三只小熊的故事,面对小女孩的捣乱,小熊们不仅没有生气,对小女孩进行武力教育,反而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并没有对小女孩进行埋怨,这体现了小熊们的善良。
(三)名字中的熊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它对于俄罗斯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俄罗斯人的名字是由姓、名、父称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也有很多含有熊的名字。如用Медведь构成的Медведев梅德韦杰夫、Медведков 梅德韦德科夫、Медведников梅德韦德尼科夫、Медведко梅德韦德科,以及Миша米莎、Михаил米哈伊尔等名字。俄罗斯前总理就是姓梅德韦杰夫。
不光人名,俄罗斯的一些地名当中也含有熊。在索契,有一个名为“熊的角落”的著名小镇,小镇上到处是熊的雕塑,且形态不同,使人流连忘返,是一个著名的景点。
不仅有以熊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一些城市的徽章上也出现了熊:作为古罗斯诸国曾经的首府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19世纪它的城市徽章主要是由一个放着权杖和十字架的金色王座以及两只分列王座左右的黑熊构成。在这里熊代表着智慧、力量和权力。除此之外,还有雅罗斯拉夫尔市以及重要工业城市彼尔姆的市徽上也出现了熊。
(四)“熊”吉祥物
熊对俄罗斯的一些国家活动上也有影响。在许多的国际活动中,熊都被俄罗斯当作吉祥物:1980年的小熊米沙,在莫斯科奥运会上第一次以吉祥物的身份亮相;1998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运动会的吉祥物是一个造型与小熊米沙相似的“小熊”;2007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徽章就是中国的熊猫和俄罗斯的棕熊手拉手的卡通形象,代表着中俄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之一就是一只围着绿色围巾的小北极熊,形象憨态可掬,广受人们的喜爱。
二、俄罗斯有关熊的传说
俄罗斯熊文化的盛行,也伴随着一些相关的传说,如以下几例:传说一:在亚当和夏娃生下孩子之后,他们就将孩子们悄悄地藏了起来。但随后那些被藏在森林里的孩子却变成了熊,藏在土里面的孩子变成了爬虫动物,藏到海里的孩子变成了海兽。于是,熊就这样开始慢慢地繁衍生息。
传说二:熊是圣徒对邪恶之人的惩罚。某天,圣徒圣彼得和圣保罗在散步,但当他们要经过桥边的一座村庄时,那里有一对邪恶的夫妻商量好要吓唬路过的他们。夫妻俩披上兽皮,在僻静的角落藏了起来。当圣徒路过时,夫妻俩突然从桥上跳下,对着圣徒咆哮起来。不过圣彼得和圣保罗对他们说:“你们作为人在这世上活得太久了!”于是,那对夫妻便立刻变成了熊。
传说三:在奥洛涅茨省有一对老夫妻因为自己贪婪的欲望,最终变成熊。老人请求神树满足自己妻子的愿望,神树给了他们一些木材,后来老人又来请求神树施舍面包,神树也慷慨的给予了。但是,老妇人依然没有感到满足。她让丈夫请求神树施展神力,让所有人都惧怕他们夫妻俩。老人回到家在门槛上绊了一跤,变成了一只熊。老妇人看到自己丈夫的样子,非常害怕,也跌倒了,于是也变成了熊。但讽刺的是,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了。
三、对与熊有关的成语翻译
(一)俄语成语特征
成语(包括谚语、俗语)是语言的结晶,它的特点是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具有一定深刻含义,且用词简练。俄语成语是随同历史一起发展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价值观。
俄语成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具备了口语语体属性,绝大多数的俄语成语都是源自俄罗斯民族的日常生活、民间创作以及宗教信仰等领域。俄罗斯人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交流当中经常会运用各种俄语成语,因此,俄语成语还具有良好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被广泛应用在俄罗斯民族文学语体、口语体以及政论语体上。除此之外,总体来讲俄语成语的特征可简单分为历史性、民族性以及固定性。
(二)成语汉译方法及举例
内容和形式都是重要的,对成语的翻译,在准确的表达出原文所蕴含的内容含义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及修辞色彩。一般情况下,翻译成语有三种方法:译为相应的成语、直译、意译。
1.直译
熊是俄罗斯人崇高的信仰,在俄罗斯有着许多关于熊的谚语。
俄罗斯独特的熊文化赋予熊独特的含义,在汉语中没有等同意义成语可表达且无特殊含义的,可采用直译。如:Хозяин в дому,что медведь в бору.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这体现了熊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Медведь неумывается,да здоров живёт.熊不洗澡,但很结实;Счатливмедведь,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стрелку,и стрелок счастлив,чтоне попался медведю.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да дюж.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这几句话表现了熊的强壮,以及一定的危险性;Видетьмедведя во сне -значит быть свадьбе.梦见熊意味着快举行婚礼了,这句话与俄罗斯将熊比喻为未婚夫有关。
2.意译
(1)熊所代表的含义在中俄两国中是有所区别的,俄汉两种语言间有一些成语在其形式、含义、寓意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词语形象只有部分相同,这种情况需采用意译法,将俄语中的形象在保持同等含义情况下转化为相等的汉语形象。如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一穴容不下二熊;等同于中文的一山不容二虎;Отволка,данемедведяпопал.逃离了狼,又撞见了熊。等同于中文的刚出龙潭又入虎穴。
有些成语则是具有浓厚的俄罗斯熊文化色彩,且并没有相同的中文词语形象,但含义相近,翻译时可采取意译,延伸含义。如:Не продавай шкуры,не убив медведя.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为事未成,先别夸口;медведьна ухо наступил.熊踩耳朵了,意为五音不全。медвежьяуслуга.帮倒忙;Делить шкуру неубитого медведя: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罗斯20世纪30年代时说法是,“卖活熊皮”。这种表达似乎更接近源头,也更符合逻辑,因为“分”皮是没有利益的,皮只有在完整的时候才是值钱的。此句出自于法国诗人和寓言家 让·拉方丹吉恩(1621—1695)的寓言故事《熊和两个同志》。所以延伸意义上Делить шкуру неубитого медведя 意思是 事情还没成功,就先闹起分好处。
四、结语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以前,还是现在,哪怕是未来,不论熊的形象是如何的,哪怕它有着负面形象,俄罗斯人对熊这一动物一直都是十分崇拜、喜爱的、熊是俄罗斯的民族信仰,它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是俄罗斯的象征,代表着俄罗斯人的善良、勇敢和智慧。熊也在各种方面影响着俄罗斯人,无论是在文学、政治、日常生活当中等,都有著一定的熊文化,熊与俄罗斯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俄罗斯有关熊的成语反映了俄罗斯独特的熊文化,了解相关成语,可以了解俄罗斯独特的熊文化,进而了解俄罗斯人的独特品格。对成语的翻译,是有着一定的困难的,在翻译过程中需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比如直译与意译。需要考虑何时要用直译,意译在什么时候用比较合适。其实不只是成语,在翻译任何类型的文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都会遇到困难,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方法与策略,才会翻译出优美的文章。
通过这次翻译,使笔者深刻意识到自身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需要努力的学习,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雨濛.浅析俄罗斯文化中“熊”的形象[J].北方文学,2019(23).
[2]孙瑞雪.浅谈俄罗斯与“熊文化”[J]. 黑龙江科学,2014(9).
[3]吴雪,浅谈中国“龙”与俄罗斯“熊”所代表的文化差异[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4]桂芳,李敏.与动物有关的俄语成语[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蔡毅.俄译汉教程增修版上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王洪霞.浅析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文化[J].群文天地,2012(6).
[7]王育伦,郝斌等.汉译俄实用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8]武梦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形象比喻的汉译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9]徐钧,何其莘,仲伟合.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10]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铭(1998-),女,吉林长春,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成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