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木播种育苗方法及技术措施

2021-02-26 14:53齐林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

齐林强

摘要 在现代化的林木业建设中,播种育苗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林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林木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未来林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探讨了林木播种育苗的前期准备工作、林木播种时期的选择以及播种育苗工作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林木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林木播种;育苗方法;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111–02

开展人工造林工作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过长期的造林实践,我国的造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多種适合不同地域与环境的造林技术。其中,播种育苗是目前大型营林造林活动中较为常用的技术。通过适合的自然条件促进树种自主萌发生长,并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较为方便,在造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在利用播种育苗方法进行营林造林工作前,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且要反复推敲各环节的技术,严格按规范要求,同时及时更新新型技术与设备,才能够保证营林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林木的质量。

1 林木播种育苗的前期准备工作

1.1 造林场地的选择与处理

栽培苗木对造林场地的要求非常高,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播种的苗木品种和其适宜的生长条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筛查选地。其中,土壤、水分、气候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同时还应对土壤中的化学药物含量和成分等进行相应检测,以保证所选择的造林场地符合播种苗木的所有生长需求。在选择好林木播种地点后,需要对所选的场地进行整地、清理工作。由于造林场地通常在环境较为复杂的,常年未经开垦的荒地,土壤结构与生态环境比较杂乱,需要彻底地整理、清除造林地区,才能进行下一步造林工作。首先,应砍伐和清理造林地区的杂草、杂木、灌木丛以及野竹类,并将掉落的枝丫和树叶等清除干净,然后全面彻底地翻整土壤,整地深度25~35 cm为宜,同时清理周围的大块碎石,以便土壤得到更好的风化作用[2]。待造林地表清除平整后,还要对翻新过的土壤适当进行施肥处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此外,还应提前制作苗床,并且根据当地的降雨特点对苗床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有利于下雨天排出积水,为播种苗木提供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

1.2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林木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种植树木最终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进行造林活动时,工作人员不可忽视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要点。在树种选择方面,首先,应根据营林造林地区的土壤特点、养分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在本区域种植的树木种类,保证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和造林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应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优质树木种子,淘汰不适宜培育幼苗的干瘪、腐烂的树木种子,同时还应对选择的优质树种进行科学的消毒杀菌处理,防止种子受到霉菌或其他病菌的感染危害。

在处理种子时,首先,应进行消毒,然后再对其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害虫的侵蚀。其次,对处于休眠期的种子进行催芽,可以对同一批种子集体催芽,操作上更为方便、快捷。使用药剂等催芽可以人为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进种子更快地发芽生长。常用的有水浸催芽法、层积催芽法、药剂催芽法以及雪藏催芽法等几种催芽方式。

1.3 播种量的确定

在林木播种育苗前,应先确定树种的播种数量,避免出现浪费种子的情况。这不仅可以保证林木苗的茁壮生长,还可以降低造林成本的经济损耗。通常情况下,综合分析树种的发芽率、净度以及千粒重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出最适宜的林木播种数量,并且结合简易发芽的试验,推算出种子的发芽率,然后根据林区育苗地的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等计算出林木苗的密度,从而计算得出比较准确的播种量百分比[3]。相关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理论播种量/(g/m2)=(单位面积计划产苗量×千粒重×10)/(发芽率×种子净度)

此外,在确定好林木播种育苗的播种量后,工作人员还需结合当地的土壤因素、气候特点、环境条件、整地质量、鸟兽虫害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率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林木的播种量,以保证林木种植密度与适合的生长条件。

2 选择合适的林木播种时期

2.1 春季播种

春季气候温度较为适宜,是大多温带及热带地区林木开花播种的最佳季节。在这一时期,土壤已完全开冻,吸收水分的能力也较好,从苗木的播种到整株林木油苗的完全出土间隔较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畜、鸟兽或其他病虫害的发生率,并且大大缩短幼苗播种后的管理时间。春季播种育苗尽量不宜太过提前,防止播种幼苗出土后受到严寒晚霜等天气的危害。

2.2 夏季播种

夏季气候潮湿温热,主要适于种植在夏季成熟且不易采收储藏的种子,常在夏季播种的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桑树以及桉树等种类的林木,这类种子在成熟后可以随种随播。而在较为干旱的西部地区和盐碱地区,通常会在夏季下过大雨过后才开始播种育苗,以防止土壤水分不够。在多次雨水冲刷过后,土壤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均会有所增加,更适宜在夏季播种育苗。

2.3 秋季播种

针对在秋季的播种工作,最好不要等到秋末冬初时播种,也不要在土壤开始结冻而未完全结冻时播种。秋季播种的种子应选择颗粒较大或小颗粒外覆盖有一层白色片状的种皮,在播种前需将种子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处理,以帮助其催化或发酵,有利于播种后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进而缩短种子发芽前低温储藏和最后高温催化阶段所需的时间。这种对来年春季幼苗健壮的发芽生长、尽早发芽生根、提高其抗旱性、防涝性和抵抗病虫害的效果较好。此外,播种育苗春季早播、秋季晚播,有利于减少苗木遭受蚊虫、鸟兽、天气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冬季播种

冬季播种适用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林区冬季的土壤不容易结冻,并且降水量也十分充足。这一时期适合开展林木播种、施肥以及育苗等工作。在冬季播种实际上是在早春或晚秋这一段时间内进行苗木的播种或抚育,这一时期播种同时具备了夏季春播和冬季秋播的优点。此外,这一时期的农民处于闲暇时期,雇佣劳动力比较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但这一播种时期不适合华北等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

3 营林造林中播种育苗的技术要点

3.1 注意播种技术的应用要点

具体的播种工作程序繁杂且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要重视林木播种的密度,这是苗木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在保证苗木播种数量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场地肥沃情况、枝丫、枝叶相互遮蔽光照的问题,同时结合林木的具体生长速度,综合判断最大种植密度是否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此外,可以考虑树木种类的珍贵性、种子的稀缺性等,针对稀缺且珍贵的树种应进行精细化的种植模式,严格控制播种的密度和后期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提高最终的种植效益。

3.2 注意苗木的覆土环节

苗木覆土环节也是营林造林播种育苗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播种后苗木的覆土有较高要求。首先,需要保持土壤具有适宜的湿度,不可使用过于干燥的土壤,同时覆土要快速,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过快蒸发,湿润的土壤更有利于调节苗木体表的温度和适度,有助于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其次,要注意土壤的厚度。种植人员要结合苗木的特点、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生长速度等进行判断。如果覆盖的土壤过厚,会对树木种子的水分和养分吸收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阻碍种子获得充足的光照,最终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但如果土壤覆盖得太薄,有可能使种子裸露在外,易被大风吹走或被虫鸟等吃掉,不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3 加强苗木田间管理

在播种好树种后,首先,應注意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灌溉工作,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水特点和不同时期的需水量等,安排好合适的时间适量灌溉。如遇大雨积水的天气,还需注意林区的排水工作,建立良好的排水工程,以防积水浸泡树根。其次,应合理安排松土工作,保持林地土壤良好的透气性,以利于养分和水分的输送。最后,做好追肥工作,为木苗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在木苗生长的前期,可以在雨后喷洒、浇灌氮肥,在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结合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施加适量的磷肥和钾肥等,以帮助苗木更好地完成木质化发育。此外,间苗管理也非常重要,应尽早地合理调整苗木间的密度,从而为苗木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定期清除林区杂草,防止其与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

4 结束语

营林造林工作是造福人类的长期性的伟大工程,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均有重大意义。开展造林工作要讲求科学性,播种育苗是当前造林工程中常用的技术,相关工作人员要掌握关键技术,做好播种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同时应继续加强播种育苗技术的研发与开发工作,促进其向更加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林地建设与国土绿色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肖祖伟,李峰,肖楠.黑龙江省碳中和示范林选择及计量监测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1(11):92.

[2] 黄奇迪.浅谈营林造林中播种育苗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2):180.

[3] 姜泉.林木播种育苗方法及技术措施研究[J].新农业,2021(8):65-66.

责任编辑:黄艳飞

On the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Plant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of Forest Trees

QI Lin-qiang (Minxian Maye Forest Farm, Dingxi, Gansu 748400)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forest industry, sow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fforestation metho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must rely 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and the quality of tre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st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of forest plant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the selection of forest planting period and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plant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forest workers.

Key words Forest planting; Seedling raising methods; Technical measures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探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