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城市如何建

2021-02-25 07:46周佳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心消费文化

周佳

2020年11月,“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任务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这距离2019年1月商务部提出“在全国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已有近两年的时间。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该如何建?

在商圈建设中,可以与银座、香榭丽舍大街、第五大道等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对标,提炼独特的文化特征,成为别样韵味、东方时尚的代名词。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美国哈佛大学新城市主义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提出的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新理论,标志着“消费城市”概念的正式形成。

但需要指出的是,消费中心城市并不意味着没有生产。居民对城市的消费,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对城市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事实上, 消费城市理论里的消费对象,包括能够增进居民福利和愉悦程度的商品、服务,以及城市特征。而另一个关键词“中心”,则界定了城市在区域、国家及至全世界网络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中国曾有过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中心。隋唐时的扬州、南宋时的杭州,明末、清康乾年间的许多都会都是典型代表。民国时期的上海、 杭州、苏州也均为当时知名的消费型城市。

解放前我国的大城市主要以贸易和消费驱动为主,但在当时的语境下,“消费城市”之称多有否定之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着力完善国家工业体系和城市工业化,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对城市功能进行了新的审视。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部分大中城市又因城市发展要求、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城市发展等逐步将工业生产迁出,向消费中心转变。

如何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我国现阶段培育国际消费城市,该如何着力?

一要对标国内外消费中心城市,确立中国特色城市消费文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仅是世界级购物天堂,决定其生命力的是雷同消费品类背后的多样文化。随着文化旅游的概念逐渐兴起,游览也不再只是逛街购物了。例如伦敦,作为典型消费城市、购物天堂,从昂贵的奢侈品到经济实惠的大众化商品无所不有。同时其文化和遗产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多样性是伦敦独一无二的活动、音乐、饮食与传统的源泉,也是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不断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

中国特色消费文化的提炼,要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现代商业、文创产业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服务,做到商业与艺术水乳交融、并重发展。比如,在商圈建设中,可以与银座、香榭丽舍大街、第五大道等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对标,提炼独特的文化特征,成为别样韵味、东方时尚的代名词。

二要挖掘城市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源。

消费成为经济总量增长和城市发展变革的主导性力量,要将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城市营销和城市更新的出发点。未来应重点挖掘以下城市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源:

1、信息消费需求。生活类服务消费、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和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将成为未来重点领域,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数字文化消费、在线教育和健康医疗、家庭和个人移动通信终端及数字产品的升级三个领域,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2、居民生活服务性消费、休闲消费需求。居民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带来对于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旅游休闲业等改善生活服务性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提升,产生大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020年4月1日, 上海, 南京路步行街逐渐恢复元气活力,大部分商户开业

3、对品牌化农业、工业产品的需求。因生活品质的提高,为传统上的生活必需品和一般制造品创造了极大的品牌化溢价空间。

4、人力、人才结构升级引致的消费需求。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消费,高级创新创业人才消费。中心城市人口流入效应明显,要充分了解新流入人口消费需求的动态和特征。

5、短期商旅消费需求。提升其有效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额,提高旅游者旅游花费中餐饮、购物、游览和文化娱乐的消费比重。

三要以消费促产业和经济转型。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消费升级为源头动力,以城市更新为引擎,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升级同步进行,如此才能为城市的繁荣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扎实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以数字经济引领新制造,发展诸如环保可降解用品产业、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制造产业、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等污染较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产业。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健康与幸福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在逐步去工业化更新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活动产业,创设出品牌化的地方性活动,使其成为市民和旅游者的文化活动中心。

四要利用数字治理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利便性。

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言,应逐一在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活与商业设施、文化与休闲服务、城市(社区)精神包容性五个层级上进行国际、国内同类城市的横向比较,从而制订纵向提升的任务表。

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字治理优势,了解不同细分消费群体对城市利便性的诉求和评价,重视“城市(社区)精神包容性”建设,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游客对城市利便性的感知和评价,提高城市對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友好度,对外来人口的文化包容度。

五要注重信息传播,加强城市文化个性辐射能力。

全渠道信息传播能够为城市品牌的构筑起到巨大的影响和推动。比如,东京都政府为提高东京文化,积极支援东京各地各界举办艺术节和表演比赛活动,向国内外传播这些信息,通过文化加强城市营销能力。

因此,城市传播应整合官方、民间各信息渠道,以政府为牵头部门,组建一个有实际咨政、资源调动能力的机构,从而整合城市形象的国内外宣传工作。积极开发代表城市形象的视频、平面等宣传作品,推出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创周边,并在地方政府网和主流媒体展示,同时也在新兴媒体上入驻,打造提高城市文化个性辐射能力的政务账号。

猜你喜欢
中心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谁远谁近?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