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兴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病因与内耳壶腹脊或半规管耳石位置变化有关的临床常见前庭源性疾病[1-3],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病情严重时易影响患者生存状态及心理健康。该疾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伴随头位变化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发作,主要致病因素为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所导致,为缓解BPPV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采用慢速体位改变方式辅助进行治疗,该方式可在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减轻患者眩晕感[4-6]。本文分析慢速体位改变方法在BPPV患者手法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云南省建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98例,按照体位变换速度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20~77(57.93±6.62)岁;对照组男18例,女31例,年龄22~75(57.68±6.6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精神正常,并经过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BPPV。排除标准:存在耳蜗损害症、严重颈椎病或脑器质性病变者;有语言、行为、视听障碍患者。
1.3 方法 2组均行眼震电图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疾病类型作出HC-BPPV诊断,进行平卧侧头诱发试验: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检查操作人员手扶患者头部,以眼震强光对患者双眼进行快速调整,之后对比2次检查患者出现的眩昏情况,同时比较患者眼震强度变化。将向地性眼震,眼震强侧作为受累侧;将产生水平背地性眼震及眼震相对较弱的一侧作为受累侧。根据患者疾病进展、临床分型采取相应治疗,应用Barbecue联合Epley方法对C-BPPV患者进行治疗;应用BarbecueF翻滚法对HC-BPPV患者进行治疗;应用Epley手法对PC-BPPV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观察组采用慢速体位改变复位方法,体位变换时长为5~10 s;对照组采用快速体位改变复位方法,体位变换时长<2 s。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效果。(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感觉,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量表(MOS SF-36)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3)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不良反应评分测评参照医院自制不良反应评定问卷(分值0~10分),包括眩晕感、恶心及呕吐等,患者不良反应越严重,得分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评定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BPPV相关诊断标准。显著: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显著缓解;进步: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2.1 临床效果比较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进行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评分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评分为(5.03±0.65)分,低于对照组的(7.86±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77,P<0.01)。
2.5 复发率比较 复位1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5)。
BPPV是患者在翻身、转动头部、低头、仰头取物、坐起、躺下等特定体位时出现短时间眩晕症状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7-9]。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手法复位具有疗效较佳、经济、操作简单等优点[10-11]。但由于临床体位限制,快速体位改变下患者常会相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状况,加之患者焦躁、紧张、害怕情绪的影响,手法复位治疗难以顺利开展[12-14]。手法复位治疗虽然可以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在实际治疗BBPV患者时,多数医师倾向于让患者尽快变换体位;BBPV发病与年龄增长相关,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年龄多在60周岁以上。由于老年人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多数患者对于BPPV疾病认知情况不足,眩晕发作时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此时若要求患者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这些负面情绪将会对其治疗造成负面影响;该情况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使其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时,其会出现眩晕情况,也会表现为明显不舒适感,加剧患者的负面情绪。随着医疗理念更新,目前常采用慢速体位改变方法对BPPV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相对缓慢的复位有利于舒缓患者不良情绪,施术者可随时与患者交流、沟通,有效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效果显著[6-8]。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快速体位复位(体位变换时间<2 s),观察组采取慢速体位复位(体位变换时间5~10 s),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评分为(5.03±0.65)分,低于对照组的(7.86±0.86)分;复位1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可知慢速体位改变方法在BPPV患者治疗中的效用较快速体位改变方法更佳[9-10]。
综上所述,BPPV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慢速体位改变方法,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理,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