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伟亮,汤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式增长,高血压疾病是以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数量多,其脉压差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上必须严格遵循适量、长期、系统的治疗原则,常以二联或三联联合用药治疗以达到平稳降压目的[2]。但联合用药并不是多个药物的叠加,而是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发挥协同治疗作用,以较小药物剂量发挥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由于中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缺乏、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对疾病及治疗方案的了解,易产生排斥心理,导致依从性差,严重影响血压稳态,血压控制效果难达最佳[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给予全程药学服务,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3例,观察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行药学服务干预血压控制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0月云浮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按诊治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50~78(50.60±6.29)岁;病程2~10(6.10±1.59)年;高血压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8~82(49.89±7.10)岁;病程2~12(5.95±1.81)年;高血压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5例。2组患者性别占比、平均病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所选患者均病程较长,单一用药降压效果不佳者,且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妊娠期高血压及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史、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视听障碍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联合用药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并行药学服务干预。干预措施:(1)建立患者用药档案。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用药知识宣讲,详细讲解所服用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正确应对方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用药,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避免出现间断服药、超剂量服药等不规范用药现象,提高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2)进行电话随访。每双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血压监测,询问及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和服药情况,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为患者答疑解惑,指导并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用药后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服药后需卧床2~3 h,同时做好血压监测,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指导患者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坚持按医嘱服药,异常情况立即咨询医师或药师,不可自行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以避免血压反复波动,降低药物治疗效果。(3)开展药学咨询。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联系方式,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使患者了解药物防治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自我生活保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
1.4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2)用药依从性:依从: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用药物;部分依从:未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时有漏服;不依从:不按时按剂量用药、私自停药或自行增减药量定。总依从率=(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评分:持续干预3个月后,选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统计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1.5 效果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至正常值或下降>15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值<10 mmHg,但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15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血压变化比较 干预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干预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2.2 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08,P=0.024)。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2.3 降压效果比较 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χ2=7.679,P=0.006)。见表3。
表3 2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 [例(%)]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3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必须严格遵循适量、长期、系统的治疗原则[4];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用药的目的不仅是要把血压降到理想范围,同时还要兼顾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以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目前临床上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断剂等,剂型分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每类抗高血压药物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均不同,在用药过程中需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用药[5]。近年来,随着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与发展,单一的药物治疗逐步被联合用药取代,除了轻型及初诊的Ⅰ级高血压尝试使用1种药物治疗以外,对Ⅱ、Ⅲ级高血压常联合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目的是根据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发挥协同的治疗作用,减少每一种药物的剂量、抵消不良反应,保证以较小的药物剂量达到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药物选用尽量选择长效药物,长效药物的优点是服药次数少、血压波动小,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常以二联或三联为主,有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6]。选择2种或3种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药效相加协同降压、保护脏器,抵消或减轻各自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对重要脏器的损害的同时以达到平稳降压,然而联合用药并不是多个降压药物的叠加,使用时注意事项较多,且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有研究表明初始阶段应将各种药物剂量减少≥50%,以小剂量药物保证在最大程度发挥出治疗效果的同时,稳定血压又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7]。另外,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还需考虑降压药物对患者脏器的损害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防止因长期服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电解质紊乱、损害重要脏器功能。因此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使患者具备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高血压病是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的疾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决定高血压病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疾病影响以及用药知识缺乏、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用药依从性差,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时常出现漏服药物、凭自我感觉服药、间断服药、超剂量服药、睡前不规范服药、滥用抗高血压药等不规范用药现象,或是误信民间偏方、商业广吿而选用保健器械、保健品等作为替代药物治疗高血压,导致血压控制不佳,治疗效果不明显,血压波动大,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8]。为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利用丰富、扎实的药学知识,根据医嘱用药,详细讲解每种药物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应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正确的应对方法[9];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高血压用药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纠正不良认知,加强对高血压长期用药益处的认识,增强用药自律性,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重要脏器的损害[10-11]。药师开展药物咨询的同时指导患者饮食调节及运动指南,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改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行药学服务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9.07%)、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69.77%),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协同发挥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行药学服务干预,可使临床用药管理与细致的药学服务充分结合,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