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涛,杜丹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升高。新生儿黄疸属于高胆红素血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已成为严重威胁患儿智力发展和生命安全的儿科疾病[1]。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2种,生理性黄疸可在出生后7~10 d消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黄疸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预后。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尽早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以往的临床多选择蓝光疗法,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实践中提倡用布拉氏酵母菌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同时,它还能促进胆红素的清除,使其水平显著降低[2]。本研究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水市应山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确诊患儿70例,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和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日龄4~21(6.63±1.45)d。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日龄4~22(6.52±1.51)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儿家长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607)每次5 ml口服,每天2次,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生产,国药准字SJ20150051,规格:0.25 g(菌粉)/袋]治疗,每次0.125 g冲服,每天2次,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排便与症状改善(日均大便次数、胎便排空时间、皮肤黄染消失时间)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与免疫相关指标(CD4+/CD8+、IgA、IgM、IgG)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3](1)治愈:治疗后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消失,所有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2)好转:黄染部分基本消失,伴随症状减轻,胆红素水平下降;(3)无效:黄染症状及伴随症状未见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未见下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的74.29%(χ2=5.285,P=0.022)。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排便与症状改善比较 观察组患儿日均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胎便排空时间、皮肤黄染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排便与症状改善比较
2.3 血清总胆红素与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CD4+/CD8+、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D4+/CD8+、IgA、IgM、Ig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与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现腹泻1例(2.86%),对照组出现腹部不适1例(2.8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和程度明显偏高。新生儿黄疸是由肝肠循环引起的胆红素分泌过多、肝功能不成熟、代谢排泄不足及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所致。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的增加,血脑屏障发育相对不成熟,通透性高,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当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时,可导致新生儿听力损失、脑损伤和中毒性脑病,严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积极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积极意义。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中医将其归类为“胎黄”范畴,主要是产妇生后受湿热侵袭,或新生儿生后受湿热邪毒侵袭。黄疸不一定表现为病理状态,也可能受到生理原因的影响,轻度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但溶血性或感染性黄疸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4]。一旦发生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将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可逆转。新生儿黄疸治疗不当是导致胆红素脑病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明确诊断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善新生儿预后[5]。
茵栀黄口服液是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组成,含无水葡萄糖。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消退黄疸、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解痉利胆、抗病原微生物、利尿作用,由于能降低总胆固醇,增加肝微粒体膜流动性,催化体内胆红素结合反应,降低血清胆红素,故对四氯化碳(CCl4)和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CCl4、TAA所致小鼠血清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改善小鼠肝损伤程度,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黄疸病程,降低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6-7]。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此方剂中的茵陈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其提取物中含有叶酸、茵陈色原酮等物质,不仅能增加胆汁分泌,还能有效抵抗溶血。黄芩具有清热燥、泻火解毒的作用,其提取物中的叶黄素和黄芩苷具有利尿、抗过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栀子中的栀子和红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既能起到化湿解胆、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又能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8-9]。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耐热、耐酸的微生态制剂,能调节肠道定植后的肠道菌群平衡,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根据国外研究,给新生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果,安全性更高[10-11]。新生儿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肝细胞吸收代谢未结合胆红素能力差,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偏高。同时,肠道菌群处于建立初期,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粪便胆红素的能力有限,而婴幼儿肠道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增加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12-14]。当它再次被肠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时,体内的胆红素含量就会增加。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一种生态制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补充正常生理菌群,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菌群的最佳状态[15-16]。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后,该药可迅速到达新生儿肠道并在新生儿肠道内定植,有效补充新生儿肠道所需菌群,维持婴儿肠道酸性环境,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胎粪和胆红素排泄,进一步减少肠、肝循环中的游离胆红素,促进肝细胞恢复,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机会。同时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繁殖,降低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减少胆红素肠道水解,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患儿日均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胎便排空时间、皮肤黄染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D4+/CD8+、IgA、IgM、Ig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时间缩短并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