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敏
特发性膜性肾病为常见肾病,具有典型的起病隐匿性特征[1]。目前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方法仍未确立统一标准,经典治疗方法为环磷酰胺+激素,特殊状况使用他克莫司及环孢素等。中西药联合主张同时借助西药治疗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本研究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7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联合组(n=47)与对照组(n=45)。联合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7.41±11.9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7.27±11.62)岁。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实验室与肾穿刺活检,各项指征均符合膜性肾病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气虚血瘀,患者呈现出明显腰痛、肢体浮肿、脉象虚浮。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有明显药物禁忌证患者;(3)中途退出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嘱患者坚持低盐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给予环磷酰胺(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654)8~10 g静脉注射,每月1次;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689)0.8~1.0 mg·kg-1·d-1口服,根据病情渐减量。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方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王不留行15 g,党参15 g,车前子10 g,炒山药15 g,每天1剂,以水煎服至200 ml,分2次服用。2组均持续治疗1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SAS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轻。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0%,尿蛋白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40%~90%,尿蛋白水平降低;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4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6.380,P=0.012)。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2组BUN、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处于不断升高状态,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仅少数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多数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临床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与系统免疫机制存在密切关联[3]。因此,常规西药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抑制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借助低盐联合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不当饮食加剧患者的肾脏负担,并运用环磷酰胺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情控制提供支持。环磷酰胺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的合成,改善原位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伤作用。根据既往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经验,常规西医治疗虽可改善患者的蛋白尿症状,但存在显效速度慢、治疗中断后易复发等问题。因此选用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具有一定必要性。
近年来,中医理论逐渐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得到良好的推广。中医理论根据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特征的不同,将特发性膜性肾病分成多种不同的中医证型,气虚血瘀型较常见[4]。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为脾肾气虚,导致水谷精微运化不足,造成水湿内停,谷气下注,继而表现出蛋白尿、水肿等表现[5]。此外,脾肾亏虚还可形成相互影响作用,加剧水湿及气机的运行障碍,而血行不畅则可形成淤血,最终发病。根据上述病机,中医主张采用补肾健脾、解毒行气原则治疗。
中药内服是一种经典中医治疗手段。气虚血瘀型膜性肾病患者可采用健脾补肾方进行治疗,该方剂由党参、生黄芪、王不留行、车前子及炒山药等中药材构成,按照君臣佐使原则进行配伍,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健脾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西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膜性肾病的优势在于:(1)显效速度快。常规西医治疗主要经免疫抑制及饮食干预两种途径,稳定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情。但由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并非完全与系统免疫机制有关,因此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显效速度相对较慢。相比之下,健脾补肾方可针对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机起效。健脾补肾方中的生黄芪、炒山药及王不留行等中药材合用,其中生黄芪、党参、山药益气健脾补肾,为君药,可减少尿蛋白漏出;王不留行行气活血通络,为臣药,可改善膜性肾病血栓高风险;车前子淡渗利湿,为佐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健脾补肾之功效。随着健脾补肾方剂行气活血、补肾健脾作用的持续发挥,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可得到一定改善。(2)效果显著。结合既往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经验可知,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6]。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而言,中西药联合治疗可同时借助中医理论、西医理论的优势,缓解患者的症状。患者接受西药免疫抑制、饮食管理治疗及中药健脾补肾方治疗时,2种治疗方法可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改善其气虚血瘀病机,纠正患者的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改善肾功能。常规西医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原因为:通过补充优质蛋白、限制盐摄入量,避免饮食加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肾脏负担;经环磷酰胺阻断T细胞、B细胞及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纠正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同时干扰患者免疫复合物的聚集,减轻炎性反应损伤,为患者肾功能的修复提供良好条件。中西药联合治疗则在保留上述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健脾补肾方的补肾健脾功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本研究证实,治疗后,2组BUN、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4)提升生活质量。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容易受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干扰,而出现生活质量下降[7-8]。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修复肾功能作用,有助于消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5)缓解负性情绪。特发性膜性肾病水肿、蛋白尿等异常表现,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9]。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可能因不了解治疗方法的作用、担忧预后不佳等,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1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显效慢,患者的症状、体征可能出现反复状况,容易加剧患者的心理紧张、焦虑,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11]。中西药联合治疗快速显效,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康复自信,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其负性情绪也可得到良好的缓解[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相对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而言,中西药联合治疗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等问题。在中西药联合治疗模式下,健脾补肾方中的黄芪等成分具有良好的肝肾保护作用,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保障其治疗安全性,为肾功能的修复提供支持。此外还需注意动态评估患者的症状积分变化状况,及时反馈治疗进展,以维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