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秋,沈 军,张 虹,刘 玥,王欣霞
(1.重庆医科大学 400016;2.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402763)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近2.5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 000万人,其多伴随各种慢性疾病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2],护理需求较高。研究显示,我国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专科学历护士的需求率达50%,但其老年护理能力仍显不足。增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老年护理能力已成为提升照护质量的重要举措[3-4]。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老年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培养体系不完整、内容冗杂等问题[5-7]。因此,本研究基于现代医学模式视角,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构建并应用老年护理教学“123”融合式改革培养方案,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高等护理职业学院2017级3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学后1周、第1学年末、第2学年末、第3学年轮岗结束时采用问卷进行调查。每轮发放问卷43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9%、98.1%、96.5%、99.5%。
1.2.1老年护理“123”融合式教学培养方案的构建
基于前期研究[8],由5名老年护理教育专家、7名高职教师、4名老年病科护士长组成研讨小组,初步构建培养方案。“123”融合式即“一条基线”(原高职护生培养路径),“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大维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需要),“嵌入式”及“链式”改革相融合。“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摆脱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以人为中心,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9-10]。该培养方案以护生入学第1个月内举行老年护理人文关怀主题讲座为开端,嵌入式教学内容除《患者安全》在第2学期开展,其他均与链式增设的两门老年护理课程在第3学期进行,人文选修课程则参照必修课学分计算于第1、2、3学期护生进行自主选择。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第二课堂,认识实习于第2学期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跟岗实习则在第4、5学期进行,第二堂课作为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参与,以1周的时间折算1学分,护生按学分要求进行参与。
1.2.2老年护理“123”融合式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
培养方案主要从老年护理知识强化、老年护理正向态度培养、老年护理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开展实施,具体步骤如下:(1)老年护理知识强化。将老年护理相关教学内容横向嵌入该专业其他课程中,如将《护理学基础》 中与老年护理相关生理健康内容嵌入《老年护理学》;在原培养课程体系中“链式”独立增设《延续护理》《老年护理技能》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包括代际服务学习[11],促进学生与老年人双向互动。(2)老年护理正向态度培养。院校教育是培养老年护理正向态度的重要环节[12],为此开展入学老年护理人文关怀专题讲座;增设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服务志愿者活动第二堂课及人文选修课程。(3) 老年护理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3],本研究从增加老年护理校内及校外实践入手,其中校外实践包含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培养老年护理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1.2.3效果评价
1.2.3.1老年护理能力评估量表
采用自行编制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老年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内容包括:(1)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2)老年护理能力量表,包含老年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指导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法律伦理素质4个维度,共35个条目。该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0,Cronbach′s α系数为0.971,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0.918~0.940,重测信度为0.904,信效度良好。本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1分“没有能力”到5分“很有能力”,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1.2.3.2老年态度量表
采用中国台湾学者YEN等[14]汉化的老年态度量表,用于测量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 0.82,共34个条目,其中包含17个正向态度条目和17个负向态度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非常反对(1分)、反对(2)、有点反对(3分)、有点赞同(5分)、赞同(6分)到非常赞同(7分),负向分数则相反,136分为中立态度,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
研究对象年龄17~23岁,平均(19.59±1.03)岁,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与培养方案实施前(入学后1周)比较,培养方案实施后各评价指标得分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养方案实施前后各评价指标得分比较分)
本研究显示,改革方案实施后高职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较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89.5%研究对象干预前均有同老人生活的经历,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了护生与老人的接触及认识,有助于与老年人建立亲密关系,易形成对老年人的正向态度[15]。(2)高职护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教育,强化了老年护理知识。此外,老年护理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16-17],ALSENANY等[18]发现,老年护理各种类型的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至关重要,可提高学生的知识并改变他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因此,通过“嵌入式”和“链式”的教学改革融合,丰富并夯实了护生老年护理相关知识,促进对老年护理正向态度形成。
老年护理能力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扮演好专业护士角色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19]。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第3学年护生老年护理能力4个维度较干预前得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于专业发展指导能力、法律伦理素质两大维度的提升,二者侧重于护生对老年护理发展、法律指导等评价。分析其原因,该改革方案增设老年护理课程的同时将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点嵌入各专业课程之中,使老年护理贯穿护生学习全程。此外,这一变化也体现于护理实践能力提升效果显著、沟通协作能力有效激发,二者注重护生对老人个性化护理实施步骤、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交流等评价。究其原因,院校要求护生早实践多实践,通过交流沟通观察并了解、熟悉老年人身心特点,提高护生的学习感受并学以致用。此外,实现“校内实训”“校外跟岗”“第二堂课”实践教学三合一,使学生脱离老年护理临床实践机会有限的困境[20]。同时,还丰富并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建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展技能培训。为提高护生老年护理实践能力,校外实习基地遵循“多元化”理念,包含了综合医院、养老机构及社区医院。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结合“嵌入”和“链式”改革的老年护理教学改革方案应用于高等职业护理教育,护生在参与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同时,不仅形成了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下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而且培养了护生对老年人的正向态度,提高了老年护理能力,在提升高职老年护理教育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养老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