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实主义绘画当代性的思考

2021-02-24 15:27张学
美术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表现力现实主义审美

张学

【摘要】20世纪以来,西方现当代艺术样式如潮水般涌进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现实主义产生的根源、现实主义创作的客体审美特性和主体审美能力的当代属性、现实主义绘画具有的生动丰富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证,阐述了现实主义绘画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没有过时之说,反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实主义绘画能够更加充分地丰富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展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现实主义;当代性;审美;表现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复制技术不断提高,架上绘画似乎走到了自己的历史尽头,西方艺术家开始尝试探索新的绘画语言,产生了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达利、培根、基弗等当代艺术大师。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的现当代艺术如潮水般涌进中国,新思潮和多样的艺术语言对年轻艺术家产生很大影响,一些敏锐的艺术家开始探寻富有个性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艺术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似乎失去了往昔的魅力,架上绘画也被怀疑其存在的价值。现实主义绘画该何去何从,是中国艺术家新的时代之问。

“现实主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和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

德国的评论家普朗什在1833年把对现实进行细心观察而创作的艺术称为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个词来标明当时的新文艺。恩格斯对它下了明确的定义:“除细节之外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狭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流派或艺术运动,特指19世纪法国以柯罗、米勒、库尔贝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派。

广义的现实主义,是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时期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制或对自然的摹仿”的观念,作品的肖似与否成为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则跨越了时空藩篱,涵盖了除现代艺术运动以外的几乎所有历史阶段,贯穿于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其创作原则是按照现实生活的具体面貌和时代特征,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时代的精神风貌。本文所探讨的现实主义即指这一类,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花园里,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关注现实生活,努力探索艺术语言新形式与时代特征的结合,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当代性是的现实主义作品与生俱来的特性

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及创作方法已过时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评判一种艺术风格是否过时,不能单从这种风格出现的时间去评定,若认为以前出现的风格就是过时,现在出现的风格就是前卫,这是对当代性的一种肤浅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以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来判定作品优劣的标准。如果表现语言恰当、感情真挚、思想深刻,这样的作品就是能够代表时代的精品力作。如1857年米勒创作的《拾穗者》,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秋季农民从地里拾拣剩余麦穗的情景,其人物形象塑造真实生动,笔法简洁,色调明快,凝聚着创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现实主义强调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对象也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同。如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工进城的时代背景下,画家忻东旺笔下的那些到城市里务工的农民形象,憨厚朴实,形神兼备,非常深刻地表现出农民工群体的精神特征。而他本人作为农民的后代,也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所以他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农民工的心态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他笔下的人物,在变形夸张中体现出主体审美的自由选择,以人的精神面貌这一客观实在为出发点,捕捉形象的精神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语言和有明确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

现实主义创作是作者通过采风和体验生活获得真实而鲜活的审美感受,经过提炼,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针对地选取形象进行画面创作。现实主义创作是作者对现实有感而发,境由情生,情因物現,“物物而不物于物”,客观本身的审美属性为艺术家的意识所捕捉而并非由意识创造出来。所以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从而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当代性特征。

二、现实主义的历史对位

艺术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不同的发展周期,艺术所呈现的面貌也是不同的。以欧洲为例,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艺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产生不同的表达。徐悲鸿先生1919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20世纪20年代年引进素描为肇始,至今也不过百年。在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正处于朝气蓬勃的生长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此背景下,现实主义绘画集技术储备、语言表达、形象创造、思想传达于一体,是繁荣社会主义美术最为适合的艺术方式。

三、现实主义是客体审美特性和主体审美能力的统一

斯托洛维奇认为,“现实中那些以某种方式进入人们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中的实物和现象具有审美特性”①。那些实物和现象便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对象,是创作的客体,因此其审美特性具有客观实在的特点,由艺术家的意识所感知,而不是由他的意志创造出来。在审美认知的过程当中,客体审美特性具有优先性,而其当代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于能够进入人们对现实的特殊关系中,毫无疑问,人们对现实的实践活动,是当今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任何对象、任何现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人们与社会关系,审美意义便产生。所以客体的审美属性随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而发展。例如独入太行,经旬不归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被誉为“得山真骨,与山传神”,他总结出了艺术创造应该师“造化”,即是指客观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天地自然,然后由师造化进而提升为师“心源”,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客体审美特性和主体审美能力的融合统一,而眼高手低或手高眼低,都是这一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而已。

主体审美能力是艺术家对现实审美特征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在现实主义绘画创作方式中,艺术家的主观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五个方面:天才的感知力、良好的文学修养、对东西方艺术发展史的系统研究尤其是东西方传统中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对专业创作所需要的材料与技法的掌握程度、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有了上述条件的深厚修养,才能够逐渐获得艺术表达上的自由。

当客观主体的审美特征发生变化时,自由的表达方式的变化也是必然的,正如八大山人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表达方式的改变是审美特征作用下,主体审美能力与之相契合的结果,所以客体审美属性与艺术家的审美能力的统一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

四、现实主义的丰富表现力

由于艺术家对客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性,导致了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表现方式,与其他艺术语言相比,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情感的真实性。文艺复兴时期,受人文主义的影响,通过描写人的丰富情感、欲望和生动的形态而展现出人类的崇高、人格的纯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等。思想启蒙时期,更加关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方面,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三是细节的生动性。现实主义作品是用具体的图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能使观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四是表现手法的独创性。如从油画语言的角度,油画语言在表述的过程中需要一种独创性,它是由画家的情感、审美趋向、艺术素养等综合因素影响之下形成的语言形式,代表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每个人的体验不同,所以作品表现手法亦各有千秋。如用笔的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般的书写感,在运笔的过程所表现出的绘画的意味,委拉斯贵支与伦勃朗晚期的作品,尽管技法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动的笔触所产生的视觉触摸感,这种感受是鲜活的、流动的、有温度和质感的。谢赫六法中亦强调“骨法用笔”,强调运用线条之轻重缓急、粗细强弱的变化,体现画面的节奏韵律,正如德国的绘画大师荷尔拜因的素描,每一根线条都变化丰富,人物结构的表达十分微妙。用线造型需要有完整性,意在笔先,笔落而形出,最终一气呵成,达到生动的素描状态。五是表现手法的包容性。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的表现方式也具有多种可能性,包括挪用、并置、拼贴等手法,通过对语境的矛盾性设置,使形象具有多重含义,打破单一陈述的范围,使形象具有多重意义和指向性特征。通过对语境的矛盾性设置,形象的引申意义更加彰显。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形象的选择和转化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探索的新方向。

结语

“伟大的画家是一切生命的代言人”,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有着共同的特点:具有博爱之心,对自然、生命、宇宙有着无盡的热爱,通过作品向人们展示生命自然宇宙之间和谐统一的规律。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如拉塞尔所说:“艺术提供娱乐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它揭示真理。”②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写实不仅要表现对象,更要描写对象的精神之实,发挥艺术家在客观主体之上的主观选择。笔者曾于乔十光先生的漆画展览上,偶然听到吴冠中谈主观性,他说:“看见的物象,具体而清晰,但艺术家要视而不见,只有视而不见,方能全见,方能真见,若视而全见,则胸中无画,则心不能见,情亦不能见。”这便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奥秘。总的来说,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各流派各种艺术语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当下,思想精深、技法高妙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并将长期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熠熠闪光。

注释:

①斯托洛维奇:《现实中与艺术中的美》,[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59,第82页。

②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第2页。

参考文献:

[1]斯托洛维奇.现实中与艺术中的审美[M].凌继尧,金亚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

[2]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3]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表现力现实主义审美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纤变墨画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