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林,孙 波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西安惠安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302)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报道称,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肺结核患者有数百万,因肺结核而死亡的患者超过300 万[1]。2019 年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约为55.65/10 万。此病具有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易传染及危害性大等特点。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2]。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用多层螺旋CT 检查诊断肺结核的效果进行研究。
选择2019 年4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得到确诊。其中,排除病历资料缺失、合并有肺炎、肺不张、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病或肝肾疾病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的患者。在这35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男性患者18 例;其年龄为25 ~66 岁,平均年龄为(42.83±3.72)岁;其共有结核病灶66 个;其中,位于双肺上叶前段、双肺下叶背段、双肺上叶尖后段、肺部隐匿部位和双肺下叶基底段的结核病灶分别有8 个、9 个、18 个、22 个和9 个。
对这35 例患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的方法是:用X 线机对其进行检查,将管电流设为28 ~32 mA,将管电压设为60 ~70 kV,分别对其肺部的正位和侧位进行X 线扫描。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的方法是:用64 层螺旋CT 机对其进行检查,将管电流设为200 mA,将管电压设为120 kv,将层厚设为5 mm,将层间距设为10 mm。在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上举,对其整个胸腔进行CT 扫描。完成上述常规检查后,对其进行CT 薄层扫描(将层厚设为2 mm)。
比较对这60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与X 线胸片检查时其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对这35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与X 线胸片检查时其肺结核征象(包括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钙化灶、肺结核空洞等)的检出率。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这60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为96.97%,对其进行X 线胸片检查时其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为87.8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这60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与X 线胸片检查时其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
对这35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钙化灶和肺结核空洞的检出率分别为25.71%(9/35)、17.14%(6/35)、28.57%(10/35)和17.14%(6/35)。对这35 例患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时其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钙化灶和肺结核空洞的检出率分别为14.29%(5/35)、8.57%(3/35)、20%(7/35)和14.29%(5/35)。与对这35 例患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相比,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肺钙化灶的检出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这35 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时其肺结核空洞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盗汗、咳嗽、咳痰、消瘦、低烧、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3]。此病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类型。对肺结核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为其制定科学治疗方案的前提[4]。对此病患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可发现其大部分的结核病灶,但难以发现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灶,且其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较低。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不仅能发现其肺部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灶,还能发现进行X 线胸片检查时无法检出的肺结核征象,对诊断其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能提高其结核病灶和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有助于诊断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