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锦锋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提要] 以电子设备制造业数据作为样本,从理论梳理与实证角度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较低时,能够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而当企业补贴较高时,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效果;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技术创新和升级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关键方面。经济转型初期技术变化的主要根源来自本地对外国技术的使用和模仿。但是,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加强本土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从外国知识资源转化向本地知识资源转化的改变通常需要实施一定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克服现实与目标的不协调性。另外,创新需要大量投资并带来不确定的结果,也就是说,创新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
为了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颁布了许多产业扶持政策,以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政府补贴对于企业而言,降低了其融资风险、研发投入风险,提升了企业的研发积极性。近年来,政府大力投入战略新兴产业,而电子设备制造业则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也以该行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对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如吕晓军的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弥补市场失灵问题。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杨晔等认为直接对企业进行财政补助,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创新是大多数支持研发活动计划的最终目标,如果该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那么最终也将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但是由于企业规模或是企业背景不同,许多企业很难获得创新融资。与大型企业相比,民间中小企业为了实现突围,需要更多的研发资金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贴则填补了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资金缺口,减轻缺乏资金企业的创新融资压力,缓解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的抑制效应,增强企业创新主动性。另外,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果是无法预期的,即研发投入对于企业而言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行为,而政府补贴则降低了该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的发展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政府补贴能够刺激企业进行积极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政府补贴是企业无需付出任何努力即可获得的一种营业外收入,可能会对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强度、最终阶段的创新产出,以及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这是因为为了开展创新企业还会从事研发以外的活动,例如开发或收购资产,涉及不同的成本和承受风险的程度。当企业使用政府补贴作为创新活动的资本投入时,企业不一定会在原始投资的基础上扩大创新投资的规模,原始的高成本创新融资可以由政府补贴代替。另外,随着补贴的增加,弥补创新资源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小,补贴的激励效应具有较小的变化趋势,当超出最优补贴值之后,会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此外,超过最佳补贴水平还消除了改善运营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企业甚至可能放弃了一些创新活动。结果,企业可能会依靠补贴来依赖外部资源,而不是长期提高自身竞争力,甚至为了获得并维持有利的资源,企业可能选择寻租,特别是在补贴很高的情况下。鉴于上述因素,政府补贴可能会使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偏离理想状况,并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来说,地方政府的政策是不同的,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有分别,这也影响着企业行为和创新努力。面对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非国有企业为了获得市场利润,可能更积极地为创新行为付出资源和精力,以提高竞争力。一旦非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补贴,它们对创新投入就会比国有企业更加敏感。相反,市场利润只是国有企业的众多发展目标之一,国有企业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带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补贴资源,有更多的融资能力,而可能没有更大的压力或动力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张辉等的研究发现民营性质的企业在补贴最优区间内,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更高的正向影响。
(一)模型构建。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Innov 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创新;subs 表示政府补贴,因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故加入政府补贴的二次项;X 为控制变量;α 为常数项;ε 为随机误差项,i 表示第i 个企业,t 表示第t 年。
同时,为了研究政府补贴对于企业所有制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还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样本与非国有企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研发支出(rd),企业用以研发投入过程中使用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总价值。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intensity),表示研发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考虑了企业规模的影响,以研发费用除以企业资产获得。
2、核心解释变量。政府补贴(subs),企业的补贴收入可用于企业研发投入支出。
3、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cale),使用企业员工数量表示;市场份额(ms),使用企业总产出与行业总产出之比表示;企业年龄(age),使用企业成立以来年数表示;企业利润(profit),企业能够在内部将利润分配至研发投入,使用企业营业利润表示;出口影响(export),企业可能在出口过程中面临技术竞争和技术模仿学习过程,使用企业出口交货值表示;职工培训(train),使用企业职工教育支出表示;企业所有制(ownership),使用国有资本与实缴资本之比表示。
(三)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所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 万元的企业数据信息,包含国有及非国有企业。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5 年至2007 年的企业数据包含企业各个方面关键数据,从中获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数据样本,对样本数据进行清洗,过滤企业总产值、从业人数、中间投资、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原值为负数的企业,也将缺乏大量控制变量数据的企业筛去,获得在3 年间连续经营的企业数据样本。
在回归前对面板数据进行F 检验与Hausman 检验,根据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表1)
表1 中第1 列与第2 列分别显示了补贴对研发支出、研发强度的基本回归结果。在政府补贴对研发费用的回归结果中,政府补贴平方项的系数为负且接近0,补贴系数为正;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职工培训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规模越大、对职工技能较为重视的企业也有更大的创新意愿。在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回归结果中,政府补贴系数为正,政府补贴平方项系数为负,即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强度也呈现倒U 型关系。说明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较少时,能够促使企业将补贴用于技术上的研究开发;政府补贴数额较高时,则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当政府补贴较低时,能够激励企业为获得更大市场而加大创新投入,而政府补贴较高时,企业自身的研发支出被挤出,企业也可能会将部分补贴用于研发以外的支出,甚至产生“骗补”行为,导致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不明显。
表1 中第2 列至第4 列显示了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研发强度的基本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对于政府补贴有更敏感的正系数,即政府补贴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能使得非国有企业有更大的研发意愿,激励非国有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而国有企业研发支出对政府补贴的系数为负,即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是负面的。
(一)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整体上存在激励效应,能够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成本,减少研发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应加大政府补贴投入继续发挥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作用。
表1 回归结果一览表
(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补贴程度不同时存在不同影响。当政府补贴较低时,能够提升企业研发活力,解决资金问题;当政府补贴较高时,企业会对政府补贴产生依赖,降低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三)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政府补贴能够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补贴的正面影响不强,这可能是企业性质与企业发展目标不同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