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菲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以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的钱塘绿道。依托沿江堤塘、滨江绿地和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健身等服务功能的绿道系统。绿道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完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发展全民建设活动、传承钱塘江历史文脉、发展钱塘江产业、发挥慢性交通系统等功能。本文通过赴成都天府绿道和武汉东湖绿道考察调研,对钱塘绿道建设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钱塘绿道;成都天府绿道;武汉东湖绿道;绿道系统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推进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钱塘江流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以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建设钱塘绿道。
一、绿道建设的意义
一是具有显著的生态保护功能。通过钱塘绿道建设,有利于生态保护,高水平打造生态景观带,同步促进钱塘江流域的水生态修复,对水质较差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修复水生态系统,减少水底荒漠化。还可借助绿道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二是契合低碳生活方式。依托沿江堤塘、滨江绿地和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健身等服务功能的绿道系统,提升慢性空间品质。推进沿江绿地、广场建设,为市民提供运动、休闲、观景、亲水等活动场所,提高公共空间的活力,对城市居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城市居民更多样的游憩需求。
三是有助于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绿道建设有利于完善健身服务设施,提高钱塘江流域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优化体育设施布点、合理配置总量。既能满足市民日常运动需求,又能吸引长三角和浙江省户外运动爱好者,甚至使得杭州成为全国运动休闲城市建设的标杆,成为杭州迎接亚运盛会的重要工程。
四是有助于传承钱塘江历史文脉。通过钱塘绿道可以保护具有历史特色的人文景观,对南宋文化、吴越文化、隐逸文化、海塘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和修复,对相对分散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提取城市发展历程中的特色元素,打造文化产业的新长廊,深化钱塘江文化保护和传承。
五是有助于发展沿江产业。以钱塘江生態岸线为重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产业,突出“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运动等产业,提供绿道运营、管理维护、解说导游和餐饮服务等更多领域的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发展。
六是发挥慢行交通系统功能。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道,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环境,增加慢行交通配套系统和设施,从而增加慢行交通的吸引为和出行量,可以大大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引导城市低碳发展。
二、 成都天府绿道和武汉东湖绿道的调研情况
为推进杭州市钱塘绿道建设,本文赴成都、武汉学习考察绿道建设情况。分别从成都天府绿道和武汉东湖绿道的基本情况、体制机制、绿道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成都天府绿道
1.基本情况
成都天府绿道以“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为规划理念,串联绿色生态体系、绿色功能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生活体系五大体系,发挥生态保障、慢性交通、休闲旅游、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景观农业、应急避难八大功能。由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系统构成,总长16930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主干绿道网,长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与城市慢性系统紧密结合,体现“绿满蓉城”的宜居品质,长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串联“15分钟公共服务圈”内的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馆、社区养老等设施,长9630公里。
2.体制机制
2018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充分肯定成都市“公园城市”理念。随后,成都市成立成都市公园城市管理局,全面负责公园城市的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建设管理、产业融合发展、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天府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成都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由成都市规划院、武汉园林院、杭州园林院、清华大学等共同参与。《天府绿道体系规划》作为上位规划,各绿道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具体规划,如《锦城绿道规划》、《熊猫绿道规划》、《锦江绿道规划》等,由市级统一规划。
为建设区域级绿道,成立了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园城市管理局的平台公司)和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旅集团的平台公司)。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作为天府绿道“一环”锦城绿道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工作。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作为天府绿道“一轴”锦江绿道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工作。
运营管理过程中,区域级绿道由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由各区主体自行管理。
3.绿道特点
锦城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跨经12个区,涉及用地133平方公里。规划总长度500公里,包括200公里主干绿道和300公里支线绿道。形成四级配套服务体系: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林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和若干个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串联“六湖、八湿地、四河”为主体的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构建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锦城绿道桂溪生态公园被称为“成都版的纽约中央公园”,内设天府绿道规划展示中心,通过环形LED屏展示天府绿道,VR互动体验让人身临其境。公园近似长方形的大片绿地,漫步在湖畔与草坪间,鲜花绿植满足了草坪的色彩点缀,精美雕塑满足了草坪的景观造型,绿道采用白天吸收光热、晚上发光的荧光石,体现绿色环保理念。通过举办马拉松比赛、鲜花市集、农夫集市等活动,积聚了大量的人气,是锦城绿道中建设较好、使用频率较高的节点之一。
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的“一轴”,全长240公里,途经10个区县。全线分为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五大文化主题段。锦江绿道江滩公园塑造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生活场景,给市民带来全新的体验。用沙子砌成的“王者荣耀”世界、皮划艇体验、文创市集、沙滩排球、光感攀岩、能量跑酷、滑板场、沙雕展等,将江滩公园打造成为业态丰富、充满活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丰富了绿道的业态和多元的生活场景。
(二)武汉东湖绿道
1.基本情况
武汉东湖绿道是首个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绿道,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听涛道、森林道、白马道主题景观绿道组成,连接山丘湿地、岛屿、田园等景观风貌为核心的八大主体区域。现建成101.98公里,基本贯通。现完成一期、二期建设。三期包含外延500多公里,由各区实施,规划进行选线,还未实施。
2.体制机制
由国土规划局(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园林局、水务局、建委和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由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统筹,园林院、市政院、SWA等机构共同参与设计,地产集团承建,市旅游发展投资公司运营管理。
武汉东湖绿道从2012年开始谋划。为促进城市转型,增加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满足老百姓的休闲健身需求,决定建设东湖绿道。
规划团队通过各种途径问计于民,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东湖绿道的规划中:一是2015年12月15日上线了“众规平台”,征求全国人民建议;二是派团队到现场发放调查问卷;三是进入大学和科研院所见面会征求意见;四是邀请骑行爱好者、徒步愛好者等专业人士座谈等。通过集合各行业各方面的意见,将各种理念反应到规划中。
3.绿道特点
东湖绿道定位为“世界级书香绿道”,创建开放式的、共享的人文空间。
自然生态特色:一是将东湖的边界划定。通过绿道的界定和5.46万株15公分以上的乔木划清了东湖的界限;二是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对现有的堤、田、湾、河、林,恢复自然的状态和形貌,尊重生态环境;三是水系的连通。将原有的小湖连通,通过生态原理进行净化,使东湖水质由4类水提升至3类水;四是对动植物的保护。为小动物预留生物通道,尊重植物的多样性,驿站选址避开动物迁徙路径;五是海绵城市。通过植草沟、收集枕木、耐火砖、磨盘等废旧材料,在人行铺地上植入小草等方式,构建海绵城市。
配套服务情况:一是东湖绿道周边规划1.9万个停车位,实际实施了1.2万个停车位;二是自行车通过政府环投自行车、引入商业自行车(捷安特)、共享单车多种方式构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三是通过磨山景区和楚风园景区免费,打通东湖绿道断点;四是建成一级驿站6个,二级驿站9个,若干个服务点。
本文现场考察了东湖绿道楚风园、欢乐谷、桃花岛、湖中道等北线景点,有以下感受:一是充满自然野趣。将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内容,规划了生物通道,湿地中共存着鱼类、鸟类等野生动物,通过野花、湿地绿化、水生植物的配置,丰富生物多样性;二是文化小品丰富。孙悟空机器人、水滴、多彩羽毛、堡垒、彩色蚂蚁、水陆两栖艇等丰富多彩的小品雕塑,丰富了东湖的人文内涵;三是景观形态多样。东湖沿线有山坡、草场、湿地、沙滩等多种生态景观。
三、对于钱塘绿道可借鉴的经验
钱塘绿道与成都天府绿道、武汉东湖绿道有相似也有不同。天府绿道是串联城市所有慢性道的片状绿道,东湖绿道是东湖风景区范围内的公园绿道,钱塘绿道是主要沿钱塘江轴线的线状绿道。钱塘绿道和天府绿道的相似之处在于区域联动,和东湖绿道的相似之处在于自然景观形态丰富。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
通过高起点专项规划,结合“拥江发展”战略,将钱塘绿道建设成为集生态、游憩、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型绿道。
(二)区域联动、合力推进
天府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的建设管理模式与钱塘绿道各区县市的模式相似,可借鉴相关经验:市里统一规划、计划、方案审核、考核,各区县市自行建设、管理。
(三)问计于民,公众参与
东湖绿道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问计于民,提升公众参与度。钱塘绿道可重视公众与社会的支持,借助广泛的公众参与赢得公众与社会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为绿道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根据山林、城区、村镇不同地域特点,设计中充分结合地形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保留原始动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在设计建设中因地制宜,增加野趣,打造趣味体验。
(五)土地流转、借地实施
涉及农用地时,可以借鉴天府绿道土地流转方式,借地实施绿道建设;或征用为国有农用地,开展规模绿道建设。需结合地方实际,寻找合适有效的方式,开展绿道建设。
(六)市场运作、双效融合
天府绿道着力与“文体旅商农”紧密融合,注重可持续性,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东湖绿道在商业方面,引入轻餐饮、马拉松比赛、氦气球飞行、民宿等,创造经济效益。钱塘绿道可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经济形态,如民宿、商业、自行车等,引入市场主体介入,提高综合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七)注重文化、创新业态
彰显文化特色,立足整体功能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和文化创意。引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城市消费和文旅形态;学习国内外发达城市经验,引进国际最时尚、最前沿、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市民和游客享受生态之美和生活创意之美。
(八)智慧服务、海绵绿道
建设智能型绿道。采用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智能服务体系包括绿道WIFI、文化旅游信息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电子票务、共享单车统一管理平台、自助终端等;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综合安防监控系统、GPS车船调度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绿道综合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等。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海绵绿道。
四、结论
本文通过赴成都天府绿道和武汉东湖绿道考察调研,获取详尽的资料,并从现场调研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各自的特点进行深刻解析,从而对钱塘绿道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应主张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全过程中实现区域联动、合力推进;二是在规划过程中,实现问计于民,公众参与,同时结合钱塘江特色,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三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土地流转、借地实施等灵活的土地政策,运用智慧信息、海绵绿道等技术手段,提高钱塘绿道技术标准;四是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市场运作、双效融合,同时注重发挥文化特色、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创新业态。
参考文献:
[1]曹玉洁,张汉生. 武汉市东湖绿道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应用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8.
[2]么贵鹏. 绿道构建的中国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
[3]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钱塘江绿道与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导则[Z].2019-3.
[4]贾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5]王玮.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绿道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