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

2021-02-24 14:03:58王亮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8期
关键词:计算机改革高职

王亮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企业的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技术型人才高职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人员,计算机教育改革成为必然的倾向。在此基础上,高职必须深化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和现状入手,探讨了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实践对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改革;路径

引言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所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都得到了普遍运用。高职学院作为培养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这个环境下,加强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工作尤其重要,老师们在课程之间是需要通过更强大的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机教室的教育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计算机教育的成功开展,为社会输出更高素质的大学计算机人才[1],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和其他技术应用方面领城得大学的蓬勃发展。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价值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问题的第一点是没有做好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或者只是设置了空课,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现在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合理规划教育,有些学校甚至还缺乏计算机教育意识,不重视这项工作,更教师水平落后,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基础,无法正确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而且在社会的发展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学校还不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更不能提到课堂时间的有效设置,教师没有教育理念,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终身学习,导致学生只学习专业以电脑课程为副课,没有危机意识,尤其不知道这个课程对以后的就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导致人才输送无效化,也影响了学校的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价值方向性也打击了学生的信心。

二、目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一)专业教师素质低

一般来说,高职采用的计算机教师的学历一般比本科和重点大学低,也有完全不合专业计算机教育标准的教师。这些专业素养不高的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不能科学地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育,缺乏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另外,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相对落后,没有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对课程进行革新改革。因此,电脑的预备课没有新的意义,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外,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感,对计算机课程的预备课不认真,甚至对课堂马马虎虎,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计算机教育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二)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不足

高职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形成完整而扎实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接受能力不足,思维容易受到限制。但是,计算机这个学科包含很多复杂的程序,对于这些语言基础比较弱的学习者来说,练习的困难也很大,赶不上老师的教育节奏。除了文化基础不足这一要素之外,也有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所以会产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讨厌学习的现象。

(三)高职的教育环境不好

由于学校运营资金有限,目前高职计算机设备配置不足,“供不应求”现象屡屡发生。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还存在设备落后、软件硬件更新不足的现象,因此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学生计算机学习的需要和对现在社会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此外,在一些高职,由于在购买电脑之前没有系统地识别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在购买的计算机中经常会出现与先进硬件设备不一致的软件设备。这三种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三、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重点

(一)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改革

目前,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面临的重点课题是计算机教育方法的问题。现在,高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关系不紧密,计算机教育学科的实践性不强,计算机教育教师的教育落后,教育方法无聊等现状影响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培养。与传统教育、说教教育模式一样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也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高职学校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人员人才,必须以人才培养战略为第一目标,在社会上积极培养“即插即用”形式的高效人才,针对社会各界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战略。高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公司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探索与学企业结合的发展模式,让学生在公司长期实践学习、研究工作后在学校掌握的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知识在公司中运用,并通过应用寻找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对理论学习方法的认识,了解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倾向,发现自己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盲点,再进行学习,把自己的基础知识变得更加坚固和全面[2]。另外,管理学院可以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校外的实践教育基地,在教育基地内,学生们可以为企业进行简单的外包业务,例如简单的软件制作、程序维护、产品检查、可以进行服务体验等工作,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在校内、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训练,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水平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师水平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缺乏教师力量的高职来说,有必要引进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长期训练,使其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除了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外,学校还应开设一些讲座,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感,认真对待计算机教育。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主体对象。但是,很多教师还是按照一些过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教育方针,结合现在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需要没有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课堂无聊,甚至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真正的知识。为了切实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老师也以学生为主导,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计划,将社会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实际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实践操作改革

电脑课程和其他科目不同,是实用性非常强的科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手工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理论知识完全看作课程的重点教育内容,必须把实践操作作为教育的重点。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一般较低,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强,学校应该增加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另外,高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出现偏差,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学校之前就进行过一部分计算机基础课,因此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的课程感到无聊。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中增加一些涉及实际应用的教育,在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高职院校设立计算机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能适应企业雇佣单位的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单位进行密切的交流合作,学校必须让企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增设相关的实践操作课程。再次,高职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单位的计算机基础人员来学校授课,将工作中必要的实际操作变成课程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今后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进行相关操作可以适应企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员工的要求。

(二)以就业为目标进行改革

在高职的计算机教育改革进行中的时期,学院可以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这样才能将优秀的计算机应用类人才切实地输送到社会上。首先,高职学院要正确认识当前企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认识实际应用才能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其次,由于计算机教育原本就是实践性强的基础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时期教师们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育变革时期进行理论和实际教育的有效融合因此必须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最后,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发展阶段几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调整教育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教育。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高职专业的学生之间,电脑的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传统教育内容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被发掘,思考也有可能受到这样课程的限制。由于统一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学生不同水平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需要制定多层[4]。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强化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内容。如果计算机基础扎实的学生想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老师可以为这些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

(四)创建新型教师阵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就不能制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教育计划。因此,为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学校必须立即创建新型计算机教师队伍。要创建新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计算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从对方身上取优补短,学习不同的教育方法。其次,大学设立了计算机教师培训机构,对老师实行长期培训,及时更新老师自己的计算机教育理论知识,加强老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必须适应计算机专业对社会变化的需求。另外,各高职的教师可以相互合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开发适合现代大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教材。再次,教育学院通过定期组织的各种教师的计算机竞赛大会,可以通过比赛了解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和手工能力为学校教师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高职计算机技术教育改革活动期间,除以上几点外,老师们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除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训练以外,学生们只有形成良好的自发性学习能力和意志,才能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革新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为计算机技术教育改革打下更好的基础。在这一潮流中,老师们在计算机教室教育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训练,促进学生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在教室教育的实施中通过切实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优化了计算机教室的教育。

(六)加强校企合作

真正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学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把教室转移到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缩短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在学校和企业共赢的平台下,校方必须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主动招揽企业,实现企业的实训校园化,大胆走出校园,面向企业,实现校园实训企业化[5]。学院优秀人才和智力和行业顶尖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各方面进行战略、深层、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实训的职场化。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两年前在学校上课,第三年学生去企业工作,参加企业实际项目开发,根据学生企业实际表现置换相应的课程单位,建立健康长期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的结合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形成了校内基地和谐共享的运营局面。

结束语

如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是大学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学校为社会输送计算机人才的重要措施。在改革后的教育中,学校根据目前教育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把握教育改革的重心和方向,进一步拓宽教育改革的构想,探索具体的改革路径,才能推进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全面改革,为现代市场的大学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娜.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课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以”Linux网络服务”课程为例[J]. 黑龙江科学, 2019, v.10;No.144(05):94-95.

[2] 高乾文. 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电子测试, 2019, 000(003):148-149,152.

[3] 陶智, 李金凤, 梁春燕,等.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 我國科技投资, 2019, 000(014):276.

[4] 葛永明.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分层次微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6):3.

[5] 宋伟奇, 覃妮妮.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Linux系统服务》课程为例[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31(2):3.

猜你喜欢
计算机改革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