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苗
摘要:在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科目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内容,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小学语文;渗透融合;措施
目前新课程改革目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传统文化元素渗入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个人良好品格的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学生个人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下,语文教学目标也不断发生改变,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发展,语文教材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会使学生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课文理解能力也会增强。二是传统文化的渗透会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考验,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也使得教师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对个人的知识进行丰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措施
(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来讲,识字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学生积累的字词也比较少,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和融入,会让学生在识字方面的技能和词汇积累量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是有多种方式,没有固定形式,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传授的传统文化内容,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单纯地给学生教授识字,学生不容易产生兴趣,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会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我国传统的文字就是象形字,比较有趣,每一个象形文字都有其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识字内容时,需要将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传输给学生。例如,学习“鲜”这个汉字时,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古代将鱼和羊共同烹煮就可以称为“鲜”,语文识字教学就可以与传统象形文字的学习有效结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内容,传统文化的渗入也可以从古诗词的学习方面入手,注重从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大多都是生产于古代时期,距离目前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在当时的年代很多文化理念和传统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教师要从古诗词将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传输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处于古诗词学习的对应氛围中,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更容易理解,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古诗词进行深刻分析,将古诗词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加喜欢传统文化学习,实际教学要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有趣,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例如,教师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歌时,就可以将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就可以与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就可以深刻体会到柳树中包含的深厚文化,当学生将古诗词的朗读与诗词内容结合在一起时,对诗词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能够达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就会焕发出一种活力。
(三)课内外文化共同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还需要教师注重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学习的优秀文化会有更大的拓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不注重对课外传统文化的教授,导致传统文化的传输会受到很大的阻碍,需要教师首先有一定的意识,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输课外传统文化内容,注重应用多种多样的文化传输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贴合在一起。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点,教师可以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和学习,从中可以吸取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当前圆明园毁灭背景下的相关资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更加深刻地学习,学生就可以对当时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而且有关史实资料的学习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激起学生的奋斗之情。
(四)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挖掘贯穿于整个语文教材的教学中,要将语文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时,其中都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个人品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曹冲小小年纪所具备的聪明才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进行学习,教师同时举例其它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优秀品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丰富学生自身的涵养和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知识的学习要与传统文化结合进行,这样才会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教学内容的渗透会更加深入,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敬.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48):179.
[2]张中儒.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55-156.
[3]夏存霞.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21(31):30-31.
[4]陈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教师,2021(S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