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以灵感创作好文章

2021-02-24 04:04:19田岱轩李静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8期
关键词:润色邱少云老张

田岱轩 李静宇

文字,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组成一段美妙的语句,也可以组成一篇优美的文章。古有李白、杜甫、范仲淹等詩人写下的千古名篇,近有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戈,用文字救国救民。可见文章所扮演的角色意义重大。而我呢,对创作文章颇有兴趣。

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创作,幸好有一个时时监督我,并且要求很苛刻的妈妈。记得三年级我刚开始接触作文时,就对它那数不清的字数与复杂的修辞手法感到懊恼,懒惰厌烦之心油然而生。因此,每当留作文作业时,我的头都异常地痛,总想着,有人能告诉我怎么写多好,有现成的抄几段也好啊。可妈妈并不惯着我,每次都看着我自主完成,咬文嚼字的“挑刺儿”不说,还总要给我留一些额外的写作任务,真是烦透了。或许真的是“铁杵磨成针”吧,就这样磨着磨着,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手中的笔落在纸面上的时候越来越流畅,甚至觉得写作是蛮有意思的事,由此,我便开始爱上了它。字里行间,从稚嫩到成熟,每一笔都见证着我的成长。

都说写作需要灵感,我也的确是这样。还记得学习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被他那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随即耳畔也响起了电视剧《雨花石》这首歌,“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快乐。”于是,创作的灵感被点燃,创作了一篇以《草》为题的小小说,来赞扬抗战英雄们像草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但老师批改时指出,主人公张草火中壮烈牺牲的桥段跟邱少云的几乎一模一样,抄袭痕迹太明显,这是创作文章的大忌,有待改进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了这次经历,我把视角放在了观察生活。一次,我看到了一个视频,讲述的是底层的打工人在大城市经受的种种不公与艰难,创作的灵感再次被激发,所以我写了《背后》这篇小小说,诉说着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生存的不易,其中还刻意对人物故事“添油加醋”的做了一些加工,把打工人的生活描述得很苦。最终老师给的批语是:“内容夸张失实,应该以更加积极向上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老师的批语点醒了我,是啊,前一段时间由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性胜利,一个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成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村……。创作的灵感迸发,于是我写了《背后》的续集《老张后传》,描写了打工人老张回乡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靠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故事。美好的事物果然能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这篇小说我下足了功夫,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比较真实,立意也比较积极向上,赞扬了党的扶贫政策给百姓带来的生活巨变,自己感觉较之前的文章进步了不少。老师看后不住地点头称赞,苛刻的妈妈也说很好。这让我的“野心”也更大了,我还要给文章润色润色,争取去报社投稿。

“文章不厌百回改”,任何一篇文章都称不上完美,我的文章离真正的好也差得很远,但文学创作为我打开了发现美好生活的另一扇窗,我很珍惜,相信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文章写得更精彩,让更多的美好像小溪水一样在笔墨间流淌。

猜你喜欢
润色邱少云老张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润色让作文更有文采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鸭绿江(2021年20期)2021-11-11 20:11:28
图说
感谢老张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8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删繁就简更向好 润色增彩方显美
老张的猪会听锣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0
老张的手机
小说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38
给乞丐发工资
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2009-11-22 04: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