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理气”思想影响下的文艺观

2021-02-23 01:15郭慧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气

摘 要: “气”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元代吴澄,由于兼具理学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将理学思辨方式运用于文艺理论方面,因而使其文艺理论具有理学气息。本文以元代吴澄“气论”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学思想下的“天地之气”与文艺理论方面的“文气”进行探讨,进而探究吴澄文艺思想中的理学倾向。

关键词:吴澄 理气 文气

吴澄在元代理学中有崇高地位,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然而当前对于吴澄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学思想或文学理论方面。虽也有学者注意到其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联,但目前多是围绕其文学思想中的某一方面展开,未能关注到其在书画、琴乐等艺术领域的思想见解。本文以“气”为关注点,会通考察其“理气”思想与文艺思想的关联。

一、吴澄的气论思想

“气”作为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探究何者为世界本原时,中国古代哲学家或以为“理在气先”,或以为“气在理先”。程朱一系理学认为理在气先,朱子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化为万物。” a吴澄虽为朱门弟子,其学说调和各家观点,不局限于一家之辞,吴澄对“理在气先”的观念便曾提出异议:“理气不可分先后,理是无形之物,若未有气,理在那处?”b 吴澄认为“理气”不能分开谈论,“理”作为一种无形之物,依附于“气”存在,未有“气”,何来“理”?在吴澄观念中,气是作为宇宙第一性存在的,是天地生成之前的宇宙混元之气,天地生成以气为本,然后生化万物。吴澄在其文集中多次言及世界本“一气”的气论思想,如:

天地之初,混沌鸿蒙,清浊未判,莾莾荡荡,但一气尔。及其久也,其运转于外者渐渐轻清,其凝聚于中者渐渐重浊。轻清者积气成象而为天,重浊者积块成形而为地。天之成象者,日月星辰也;地之成形者,水火土石也。c

自未有天地之前,至既有天地之后,只是阴阳二气而已。本只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d

由此,据《原理》《答人问性理》等文章可推导出吴澄“气化万物”的生成模式,即是在天地相分,万物生成之前,宇宙本只是一气(元气)。继而元气内部发生变化,分为清浊两种气体,轻清者上升而成天,是谓阳;重浊者下降而成地,是谓阴。天地(阴阳)中包含五行,五行聚散变化最终形成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等万物。世界本乎一气,天地万物皆由气化而形成。气不仅可以生成天地,而且化生万物,天之日月星辰、地之水火土石皆源于气。对于宇宙万物的形成,吴澄还提供了“气——阴阳——五行——万物”的模式。

吴澄虽提出天地本乎气的天地生成论,但是天地生成、万物化生等自然变化依赖着的却是“理”。气是本体的存在,但“理”是比“气”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气是依靠理而生天地化万物的,理是气背后的主宰者。他说:“气之所以能如此者,何也?以理为之主宰也。理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只是为气之主宰者,即是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e “气”并不是最高级的存在,“气”本身不具备生天地化万物的能力,在“气”之上,有“理”的存在,“理”是“气”化生万物的背后主宰。但是不能简单将“气”视为“理”的被支配者,否定“气”的本体身份。

吴澄气论思想中,“理气”是一对不能分割的关系,对立存在,理不能脱离气而言,理存在于气中。在《答田副使第二书》中,吴澄言理气关系时,便提出:“盖混元太一者,言此气混而为一,未有轻清重浊之分,及其久则阳之轻清者升而为天,阴之重浊者降而为地,是为混元太一之气分而为二也。今曰:理气象数浑而未分。夫理与气之相合,亘古今永无分离之时。”f气是物质的存在,理是精神的存在,理不是一种独立的实体,二者只能作为一体存在。理一方面主宰气,另一方面理又只能在气(物质)的变化中才能显现出来。理气不可分离,理气也不分先后,这一点也可以从吴澄对于老子“有生于无”说法的批评中看出。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者,指动植之类而言;有字指阴阳之气而言;无字指无形之道体而言。此老子本旨也。理在气中,元不相离。老子以为先有理而后有气,横渠张子诋其有生于无之非;晦庵先生诋其有无为二之非,其无字是说理字,有字是说气字。……老子谓有气之阴阳,自无形之理而生以有无为二,而不知理气之不可分先后。与予言万物形体自无而有,自有而无者,旨意迥别,今以愚言为自相抵牾,何其不通文理之甚也。g

老子认为“有”“无”为二,而吴澄认为“有无为一”,对世界本原认知作整体认识。吴澄“理气”思想是辩证的思想,气虽主宰于理,却不否决“气”作为宇宙本体的意义。“本一气尔”是理氣时间先后上,“理为气主宰”是逻辑关系上。吴澄气论思想中,气是“理”的形体所在,“理在气中”。

二、一气流行而成诗文礼乐

吴澄的文艺本体论是建立在其宇宙本原的气本论基础上的,吴澄作为元代著名理学家,自觉运用哲学思辨方式思考文艺问题。但是“气本论”的文学本体论并不是吴澄首创。南宋张元干便曾提出“文章与天地元气同流”的说法,真德秀更进一步提出“元气”是文章之本。吴澄在继承前人“文本乎气”的文章本体论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理念,并在原有“文本乎气”的范围上加以扩宽,提出“乐本乎气”的命题,将范围扩宽至文艺领域。

吴澄在多次论及“诗与气”的关系,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其“诗文本乎气”的文艺本体论。如《伍椿年诗序》说:“诗本乎气,而形于言。伍椿年,有气有言者也,诗宜工。又因诗而治气审言焉,俾气调而言度,则诗浸浸乎古矣。其为人温柔敦厚而不愚,深于诗者如是,古之教也。余将观气察言,以验子之进。”h在这篇诗序中,吴澄首先提出“诗本乎气,而形于言”的一个诗歌创作标准。继而通过“观气察言”,称赞伍椿年所作之诗“有气有言”。“气”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皆是由于“文本乎气”,作为文学的根始,“气”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吴澄在《萧独清诗序》中也曾说过诗歌由“气”而成,“诗也者,乾坤清气所成也”i,《原理》篇中,吴澄将“一气”分为“清浊”二气,“乾坤清气”即是指“清气”。这两则例子皆是“文本乎气”的实证。

于乐本体的探讨,吴澄是将乐与文合二为一谈论的,认为二者本质都是“声”,“声”本乎气,所以二者本体是相同的,皆由气而化。其《吴闲闲宗师诗序》一文便提出“乐本乎气”的观点,《吴闲闲宗师诗序》记“物之有声而成文者,乐也;人之有声而成文者,诗也。诗、乐,声也,而本乎气。天地之气太和,而声寓于器,是为极盛之乐;人之气太和,而声发乎情,是为极盛之诗。” j在这里,吴澄将“诗乐”联系在一起,共同定义为“声”,吴澄认为“声也,而本乎气”,故乐也本乎气。值得注意的是,吴澄提出的作为文艺本体的“气”并不是泛指“天地之一气”,气有清浊,此“气”指的是“乾坤清气”与“太和之气”。

三、文运与气运互为升降

在吴澄“文艺本于气”的本体论思想中,谈论“文运”必然不可能脱离“气”这个概念。文艺产生于气,那么气是如何影响文的形成与发展?二者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往返互动的复杂关系?

之前提及,“气”是万物之本,世界之基。清气为天,是谓阳,浊气为地,是为阴,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天地自然本乎气,文,也本乎气。但是“气”不是直接转化为文艺,而是要通过“人”这一创作主体来进行文艺实践。吴澄探究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时,是将“人”与“天地自然”放在一起的,“人得是气而有形,有形斯有声,有声斯有言。言之精者为文”k。 吴澄将人、天地之气、文学联系在一起,并在人与天地之气相通的基础上,提出“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有升降,而文随之” l的观点。气运与文运是相联系在一起的,文运受气运影响,文运随气运升降而升降。

吴澄始终是以辩证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气运影响文运,那么文运对气运是否有反作用?正如查洪德先生在《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一书中提过的,文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产物,不是孤立存在产生的,是处于天地自然、社会历史这一整个体系中的。因而文章的创作是受到天地自然、社会历史制约的。m 但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豪杰之士学养其身,可以变化此气,使得其文不与世而俱,故文可以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产生反作用,因此吴澄又提出“文章与世道相为升降”的观点。“文运”与“气运”不是单向的被支配与支配者关系,由于创作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社会自然面前具有主动的一面,文艺是可以对世道(气运)产生反作用的。

吴澄将文艺与世道联系在一起,不仅表现在文章方面,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吴澄论乐,有意识地将音乐与天地人事(世道气运)相联系,如论琴乐时,提出:“至于琴操之古不古,此又关系乎天地之气运、国家之政化,尤未易以虚言也。乐调之声,随天地之气运而淑慝;天地之气,随国家之政化而醇醨。” n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产物,受天地自然、社会历史的影响,政治宽和,天地之气淑,其乐安;政治乖戾,天地之气慝,其乐伤。如:三皇、五帝时期,四时顺养,陶然太和之气充盈天地之间,音乐则尽善尽美。同文一般,乐也是需要实践主体“人”,乐者主动性也使得音乐对“天地气运”“国家政化”有影响作用。吴澄《赠琴士李天和序》中记琴士李天和“精于其艺,达于其本,试取三操参互损益之” o,便是对于琴师能动性下音乐对于“天地气运”“国家政化”作用的肯定。

综上可知,“理气”论在吴澄理学思想与文艺观念中具有重要地位。哲学方面,“气”作为天地本原存在,“理”作为“气之主宰”,在“气”的发展变化中有着决定意义。文艺理论方面,吴澄认同前人提出的“文本气”观点,并将“气”的本原意义延伸至一切文艺,认为一气流行而成诗文礼乐,“文运”与“气运”紧密联系,互为影响。此外,他还注意到了创作主体“人”的能动性与选择性,这些均极有理论价值。对吴澄理学思想与文艺观念的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其诗文,也可以進一步丰富我们对理学文艺思想的认识。

a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校点:《朱子语类》(卷八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bdefg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第76页,第76页,第88页,第100 —101页。

chijklno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页,第297页,第336页,第364页,第93页,第93页,第79页,第79页。

m 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27页。

参考文献:

[1] 李宜蓬,冯玉文.诗文“以理为主,气为辅”——试论吴澄的文学创作论[J].绥化学院学报,2005(3).

[2] 黄义华. 吴澄“和会朱陆”的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 者: 郭慧宁,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理气
穆孔晖的理学思想与其学派归属考论
朱子论生死与鬼神
董湘玉教授理气法治疗脾胃病治疗经验举隅
薛莎教授以“理气”为法治疗腹胀满病经验
基于聚类分析的理气药对挖掘
罗钦顺性论新诠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