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育思想的内涵阐释及其启示

2021-02-23 01:15姚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启示

摘 要: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高度强调阅读教育对儿童精神成长和自我教育的重要促进价值。本文从阅读教育价值论、阅读教育阶段论、阅读教育环境论三个方面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教育思想内涵进行阐释,并论述在当下语文教学语境中,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育思想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教育思想 内涵阐释 启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教育大家。“他撰写了数百万字教育著作,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a。以下分别从阅读教育价值论、阅读教育阶段论、阅读教育环境论三方面展开阐述。

一、 阅读教育价值论

(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育价值的论述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对健全和丰富儿童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他看来,“由读书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知识高举起来。” b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让儿童接触并学习经典著作,因为早期阅读经验会影响儿童未来一生的思想走向。“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c。在书籍的选择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秉持具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原则,用阅读经典去培育和引领儿童成长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对儿童智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投身于一线的教育实践中,他发现,阅读能力的高低是造成学业优良和学业落后差异的最重要原因。“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人来说,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d。因此,阅读可看作是“预防智力惰性、激发思维觉醒的可靠手段”e。他还强调,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f。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儿童个体通向并完成自我教育的重要路径。苏霍姆林斯基持论,读书不仅汲取知识,而且创造智慧,能让阅读者本人思考自己、思考世界、思考当下、思考未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自我教育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名人传记的阅读。因为“这一类书是青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g。也就是说,苏霍姆林斯基将名人传记看作是儿童进行自我对照、模仿的重要凭借,从而在阅读中完成自我教育。

(二)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首先,注重阅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h。正是因为意识到经典作品阅读对于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新课程改革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i。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剥夺学生读书机会而代之以大量题目操练的课堂依然广泛存在。为了扭转这种趋势,由温儒敏教授主持编写的教育部编语文教材尤其注重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j《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把学习任务群和专题阅读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倒逼教師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其次,注重阅读教育促进学生个体自我教育意识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学生个体突破自我中心化束缚,反思本体、反思自我、反思情境的能力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敏锐地意识到自我教育能力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名人传记阅读及其教学对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的重要价值。当前,语文教材选入了一定比例的革命传统选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革命传统选文负载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耳濡目染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逐步在语文学习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二、 阅读教育阶段论

(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育阶段的论述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因素。”k他在小学教书的时候,会准备“最重要词汇表”,所谓承担识字教学内容的载体。他指定2500个重要的词汇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学习。在他看来,词汇学习要生动不要僵化,要丰盈不要贫瘠;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联想和想象力,教育者应该顺应这一规律,在鲜活的世界中实施教育。也就是说,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反对机械、孤立地记诵词语。在低年级的词汇教学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游戏。为了让儿童能够灵活掌握600个“童话用的词”,他通过画画和为图画题词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词汇。l另一种是自然情境教学。为了让单词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室扩展到野外,把孩子们周围的世界当成“教科书”,让孩子们能够经由自己的切身体验去理解和感悟事物与语言之间的深刻关系,弥合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罅隙。可以说,两种教学法都顺应和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征。此外,苏霍姆林斯基批驳了当时苏联学校阅读、写作教学中互不配合、次序混乱的毛病。在他看来,每个学年每个学段都有其自身需要掌握的技能,而各个学段掌握的各项技能之间需要彼此配合、交相呼应。整体来看,学生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在“思考空间”(即阅览室)进行的独立阅读更多。

(二)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并实践的词语教学,高度契合具身认知和具身学习理念。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知识的发生不仅涉及身体构造、神经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等的参与,还涉及身体感受、体验、经历等经验层面的嵌入”m。具身学习也强调,学习是一种“嵌入”身体和环境的活动。n苏霍姆林斯基反对只让儿童记忆词汇或脱离语境的使用,也对语法分析教学提出了批评。他将儿童带入大自然中,让儿童用身体感知词语的具象化,感受到词语承载或描绘的“美丽、清香和细腻的色彩”,这无疑能促进儿童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和灵活使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提示我们注意从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层面,对学生加以科学性系统性的指导。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认清学生所处的阅读阶段,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阅读策略和技能的指导。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够逐步从“学会阅读”过渡到“从阅读中学习”,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三、阅读教育环境论

(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育环境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阅读环境打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仁们编制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为学生提供了中小学阶段的阅读书籍。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通过阅读,从智育、劳动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领和熏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应举行丰富多彩的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在与学生相关的特别日子中,他们将会获得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等组织所馈赠的书籍作为礼物,作為学生生日、入队、入团的祝福和鼓励。学校还会专门成立名为“读者协会”的组织,负责定期举行主题性的读书交流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家庭应该为学生阅读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他认为一个家庭应有最低限度的藏书目录,培育儿童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帮助儿童爱上阅读。

(二)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论述了阅读环境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要性。o 儿童的阅读环境不仅仅包括学校、社区,更包括自己所在的家庭。因此,教师应当全方位地调动各方资源,创设让儿童觉得舒适、轻松、自由、快乐的阅读环境,让儿童接触到好书,找到自己喜欢读的好书,同时能够有机会和同伴、老师或家长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出推荐阅读书目,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经典名著,在超时空环境中和历史人物展开対话。学校也应当鼓励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拥有自己的丰富藏书并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总之,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环境,确保儿童随时都可以得到优质的图书资源,发现自己喜欢的书,这对于阅读教学同样重要。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相关著作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译介到中国,今天读来依然鲜活生动,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启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时代和随笔写作风格的局限,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教育思想中也有尚待完善或值得商榷的部分。如,尽管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提到阅读和思维的关系,但是他未能对思维的类型做进一步的分类;此外,他的一些数据更多依靠实践基础上的观察总结,并未给出详细的测查过程和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显得有些模糊。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著作中汲取充满历史穿透力的教育智慧。在今天,他的阅读教育思想仍然耀眼夺目,闪烁光芒。每一个凡是靠近他的老师,都能从他的阅读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获得启迪和力量。

a 人民教育出版社.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http:// www.pep.com.cn/xw-/zt/ss/20180910/[EB/OL].2018-10-18.

bcfgkl〔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0页,第401页,第57页,第354页,第142页,第14页。

d 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5卷本,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4页。

e 卫灿金、郝丽琴:《苏霍姆林斯基的语文思维教育观》,《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h朱永新:《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2页。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j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期。

m 张良:《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期。

n 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o 〔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许慧贞、蔡宜容译,南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作 者: 姚婧,文学博士,北京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美育。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