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帅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可以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一种明确,也是对未来中国内外部政策的一种预判与指引。
新时代、新格局、新机遇,“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在地理区位和产业领域上会出现哪些新的投资机会?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又将面临哪些前所未有的瓶颈与挑战呢?
既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又可以加快加强国际国内互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艺明表示,作为链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由自由贸易区引发的投资机遇不可小觑。以黑河自贸片区为例,自该自贸区启动以来,受关注程度、投资热度持续上升,目前已有中俄跨境物流枢纽、中俄跨境木材产业园等1078家企业落户,注册资本超过61亿元。据黑河市委书记马里介绍,未来,该区域还将打造跨境清洁能源及绿色新材料、木业加工、绿色食品、机电加工、新型制药、现代物流、特色文旅、沿边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链,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的国际舞台。
泛华集团副总裁杨年春分析称,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贸区将从三方面为企业带来投资机会:首先,为赋能并创新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当地将强化数字驱动要素融合,从事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将获得新机遇;其次,自贸区将强化产教融合能量场,赋能新经济产业发展,强化文旅引流聚人气,由此,文旅等相关企业将获得新机遇;最后,当地还将强化结算聚能汇资本,赋能加速产业全过程培育壮大,实施强产扩能等路径,提升要素集聚力和资源转化率,这些都将助力当地的投资活力。
凝心聚力,共谋合作发展,“双循环”无疑为企业在双边自由贸易、国际产能合作、沿边金融改革等领域带来招商引资的新契机。马里表示,自贸区的区域优势,无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都有极大关联。借势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结合自身的产业资源和政策优势,自贸区可形成发展新态势,拉动当地招商引资的同时,增加自身筹码。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张兴祥分析称,“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各种要素的聚集地,在强化集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和招商链于一体的 ‘四链融合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一些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构建融资租赁平台,推动业务供需对接、融资对接、创新互动、法律服务,协调解决融资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跨境转租赁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服务链的全覆盖。同时,通过创新业务模式,促进融资租赁业聚集发展,创新链有效拓展了产业链。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带动了招商链,让招商引资的规模效应凸显。”
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多的是在地域上凸显了“双循环”格局下的投资窗口,在产业领域上,“双循环”的投资机遇何在?
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伦直言,理解中国未来的投资机遇,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中中国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他表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投资机遇将基于两条主线: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依托于技术进步崛起的数字经济。“相对于外需市场,内需市场往往更加稳定,也更能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同时,作为世界公认的数字化大国,中国数字化进程方兴未艾,并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基于过往经验,我们认为数字化正通过不断拓展的广度、深度、厚度,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重塑产业格局,打造全新的数字经济生态。”
无独有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经济数字化转型以及消费升级、投资提质、区域经济重构这四大投资方向值得关注。中海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许定晴指出,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核心着力点,相信国家将会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在高、中、低端消费方面应该都有投资机会。考虑到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领域的日新月异,她认为,积极转型的传统行业里依然存在很多投资机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从大的方向看,未来国内经济大循环、支持国内需求或将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经济故事。当下,银行要转型,资本市场要发展,数字金融需要有更长足的进步,未来或将产生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情况,这些都将为企业投资带来新机遇。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对于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将出现哪些“绊脚石”,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尹成杰表示,以自贸片区为例,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还需创新,黑河自贸区或可为探索中俄自由贸易区进行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双循环”中的北向开放战略门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品牌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则表示,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新格局指明了新方向,搭建“双循环”格局需重点构建消费服务型城市。
张兴祥建议,跨国企业的全球化产业布局主要通过投资来推动,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国际化的市场准入标准、统一的法律法规,以高效透明的行政效率来吸引外资进入,将推进全球化的重心转向消除国内体制不兼容所产生的准入障碍。投资自由化是我国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关键,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双循环”格局的构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张兴祥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一些国家有可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加快寻找替代途径,想方设法将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实现多元化投资和供应。从国际循环的视角看,这对中国面向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将极为不利。对此,他建议,应对这种变局,尤其是考虑到后疫情时代产能需求和供给不足,我国应积极担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者,以自贸试验区作为抓手,早作谋划,掌握主动权。
同时,黄益平强调,“在大循环过程当中持续开放是我们保持‘双循环有效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更多地靠国内经济循环不是说我们将来完全靠国内循环就可以支持长期增长,其实是需要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只是相比较而言,国内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