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园
2021年是“十四五”規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方面表现亮眼,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随着疫情进入下半场,中国经济正稳健步入后疫情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国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化和调整、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抬头将成为左右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科院研究员贾康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许多国际机构、国内研究者的看法一致,即:年初因为2020年的基数较低,2021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会较高;待增速回落,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8%或者再高一点。”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中国经济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经济增长明显加速,不论是内需,还是外需,都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国家推行双循环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已经发力。”深圳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马春辉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道,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形势是稳定增长。从发展的外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并签署相关协议,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推动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备了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2020年下半年后, 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企业盈利水平、创新能力、经理采购指数等多项指标都增长较快。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为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春辉预计,“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正常年份要低一些。随着各项政策实施及2020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惯性,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可以恢复到8%左右的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对2021年中国经济表达了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作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2020年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为2021年经济继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2021年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减轻;三是政策重点将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转向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齐头并进,加快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内需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相比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
会议明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已落地的宏观政策,其效果在2021年将逐步显现;未落地的政策将进一步实施,这些都将支持2021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媒体表示。
中国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认为,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施策方向上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新动能,意味着宏观政策上兼顾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更有效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稳健地实施货币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同时注重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韧性和质量。“尤其重要的政策着力点是要把握好一个收尾和两个开局工作。要根据形势需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见机预调微调政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货币政策提出目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原来是稳健基础上的“灵活适度”,现在又加了四个字。2021年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这个空间央行强调的是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
马春辉分析认为,2021年宏观经济增长,相对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工具较多,财政政策所能发挥的空间较小。但是,货币政策实施中去杠杆的任务仍然艰巨,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考量。随着降费减税政策出台和进一步实施,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加;地方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困难、就业的压力、世界经济复苏的缓慢等因素都给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
2021年经济工作具体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置于八大重点任务之首。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021年,很多与高科技有关的领域和部门都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领域等。”连平表示,这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也将全力支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二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优化变革;三是科技应用生态构造能力的提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科技对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大,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别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认为,碳中和与方方面面包括产业链都有关系,会深刻影响下一步产业链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
“在碳达峰过程中,要推动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改善能源结构,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这也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李俊峰指出,在能源领域中,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是一个方向,全球都是如此,即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它的基本逻辑是从资源依赖的发展模式,走到技术依赖的发展模式”。
李俊峰表示,2021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期待着‘十四五的第一年,能够很好地开局,为国家真正的低碳转型,为实现达峰、稳中有降和最终实现碳中和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开一个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