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薇琪
今年是中国“牛年”,牛在农耕文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欧洲国家尤其是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牛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载体。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山区,每年夏末秋初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庆典“赶牛节”。近几年,它已成为巴伐利亚州深受欢迎的文化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畜牧业最发达的联邦州,有着巍峨的群山、繁茂的森林、辽阔的草地和丰沛的水源。每年夏天即将来临时,是高山牧场开放的季节。当地农户会招募训练有素的牧人,将自家牲畜从山谷里的饲养场赶到山上,让它们在山间尽情沐浴阳光,饱食新鲜的青草,成长得更健壮,保证出产牛肉和牛奶的高品质。每年夏季,数千名牧人都要陪伴各自的牛群一起在高山牧场上度过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牧人们不仅要照看好牛群,还要完成繁重而枯燥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挤两次牛奶以及制作奶酪、黄油等乳制品。直到9月中旬至10月间,天气逐渐转凉,牧草停止生长,牧人们就要赶牛下山了。此时,山区大大小小的村镇会陆续举办极富当地特色的“赶牛节”,欢迎辛勤的牧人和成千上万头膘肥体壮的牛凯旋归来。
如果牧人和牲畜都能平安健康地度过整个畜牧季,没有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等状况,牧人们就会在赶牛下山的日子里精心打扮牛群。在阿尔高地区,牧民会选中一头最强壮漂亮的牛作为“头牛”,只有头牛才能佩戴巨大的花环,带领牛群浩浩荡荡地下山回家,这对于头牛的主人来说也是一种荣耀。用杜鹃花、松枝、银蓟以及丝绸等制作花环,是当地一门代代相传的老手艺,花环里通常还要加入十字架或镜子,前者代表上帝的祝福,后者用来驱除伤害牲畜的邪恶之灵。传统上,牧人们还会在牛脖子上挂一个大铃铛,清脆悦耳的铃声一路此起彼伏。一方面是为了驱赶和吓退传说中的魔鬼与恶灵。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清晨就在村庄等候的农户和游客: 牛群即将到达。
当牛群回到山下的村庄, 分别交还给各自主人后, 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很多城镇都会在“赶牛节”期间开设露天市场,搭建帐篷摊位,出售各种美食美酒和手工艺品。人们演奏着当地音乐,跳起传统舞蹈,开怀畅饮,大快朵颐,在欢声笑语中告别山区美丽迷人的夏季。
在“赶牛节”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山区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机会亲身体验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一些农户修建了舒适的高山度假小屋出租给游客,同时提供旅游导览服务。游客还可以参与各种特色活动,比如参观乳品场、学习挤牛奶、打扫牲口棚、修理栅栏等。
发生在“赶牛节”期间的趣事也会吸引不少游客。在巴伐利亚州最负盛名的国王湖风景区,一直延续着与众不同的赶牛方式——牧民将牛群通过船只经由水路运送回当地农场。而在阿尔高地区奥伯斯多夫镇的高山牧场,因为路途艰险,还曾动用山间的小型简易运货缆车将牛逐头运送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