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MSCT征象分析

2021-02-23 02:58梁久平符念霞闫瑶瑶彭华荣宋建勋
放射学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腮腺腺瘤淋巴瘤

梁久平, 符念霞, 闫瑶瑶, 彭华荣, 宋建勋

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66%~80%,两者均可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膨胀性生长、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及对周围血管推移压迫等[1],术前鉴别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多形性腺瘤如未完整切除则可复发,复发肿瘤多表现为多发病变、沿神经分支分布,手术切除更为困难[2];此外,两类肿瘤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位于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选择包膜外切除术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保留腮腺功能[3],所以术前准确诊断对手术方案的制订极为重要。国内、外文献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影像报道较多,但对两者影像征象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的文献较少。笔者搜集4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59个病灶)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比较二者的MSCT征象,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31例(31个病灶)和腺淋巴瘤17例(28个病灶,其中6例为双侧多发),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87±14.85)岁。所有病例术前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24例多形性腺瘤和12例腺样淋巴瘤行双期增强扫描,7例多形性腺瘤和5例腺样淋巴瘤行动态增强扫描。

2.扫描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仪(29例)和GE Hispeed NX/i螺旋CT扫描仪(19例),扫描参数:120 kV,100 mAs,螺距1.5,层厚3.0 mm,扫描范围自颅底至甲状软骨水平。采用高压自动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碘海醇或优维显,300 mg I/mL)100 mL,双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为3.0 mL/s,分别于注药后28 s和及65 s启动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的注射流率为4.0 mL/s,于开始注药5s后以电影模式扫描40次,于开始注药5 s后以电影模式连续扫描40次,1 r/s,数据采集时间40 s。

3.图像分析

所有图像经两位诊断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遇分歧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肿瘤强化程度的分级标准:0~20 HU为轻度强化,21~40 HU为中度强化,>40 HU为明显强化。

4.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的主要临床资料和MSCT征象的比较见表1。腮腺多形性腺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肿瘤最大径≤20 mm时血管贴边征少见(图1);其中,轻度强化12个,中度强化16个,明显强化3个。腺淋巴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肿瘤最大径≤20 mm时常表现为密度均匀伴血管贴边征(图2);其中,轻度强化2个,中度强化8个,明显强化18个。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位置、数目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a)CT平扫示右侧腮腺浅叶内有一类圆形结节(箭),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最大径约19mm;b)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箭)呈轻度~中度强化(箭),CT值约55HU;c)静脉期示病灶(箭)呈渐进性强化,CT值约65HU,未见明显血管贴边征。 图2 右侧腮腺腺淋巴瘤。a)CT平扫示右侧腮腺浅叶有一类圆形结节(箭),密度均匀,边缘清晰,最大径约12mm;b)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箭)明显强化,CT值约89HU;c)静脉期示病灶强化减退,CT值约68HU,病灶内侧缘可见血管贴边征(箭)。

表2 两组肿瘤的密度特征与最大径的关系

表1 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及MSCT征象的比较

2.肿瘤密度与最大径的相关性

两组肿瘤的密度特征与最大径的关系见表2。多形性腺瘤中密度均匀组与不均匀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6,P=0.383);腺淋巴瘤中密度均匀组与不均匀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40,P=0.024)。在肿瘤最大径≤20 mm组中,在肿瘤密度是否均匀方面,两类肿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在肿瘤最大径>20 mm组中,两类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

表3 血管贴边征与肿瘤最大径的关系

3.血管贴边征与肿瘤最大径的关系

腮腺多形性腺瘤中伴血管贴边征组与不伴血管贴边征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22);腺淋巴瘤中伴血管贴边征组与不伴血管贴边征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0,P=0.122)。在肿瘤最大径≤20 mm组中,两类肿瘤之间血管贴边征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在肿瘤最大径>20 mm组,两类肿瘤之间血管贴边征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

讨 论

多形性腺瘤的好发年龄为24~48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而腺淋巴瘤多见于47~65岁的男性患者[4]。本研究结果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与腺淋巴瘤组之间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满育平等[5]报道腮腺多形腺瘤多位于腮腺浅叶上极,而腺淋巴瘤多位于腮腺深叶下极。而本组病例中,约32%(10/31)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位于腮腺深叶,96.4%(27/28)的腺淋巴瘤位于腮腺浅叶,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研究分析认为是由于腺淋巴瘤起源于腮腺内的淋巴结,而腮腺内淋巴结常位于腮腺浅叶后极,腮腺多结节病变中腺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并且好发生于双侧,主要影像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较少发生囊变、坏死和钙化[6]。在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均为单发,而腺淋巴瘤中6例(6/17)为双侧多发病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肿块最大径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分析认为可能因两者均为良性肿瘤,早期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大小主要与个体就诊时间有关。

多形性腺瘤肿块较大时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平扫肿块中心密度减低,周边强化明显;而肿瘤较小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均匀强化,静脉期密度高于动脉期,呈延迟强化[6]。而刘颖刚等[9]报道多形性腺瘤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呈点状、簇状、扭曲线样稍低密度,较大者肿瘤内可见明显低密度坏死区,可融合呈囊腔状。在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的密度均匀组与不均匀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肿瘤密度是否均匀与肿瘤大小并无明显相关性。罗德红等[2]研究认为多形腺瘤由于组织复杂且有多形性,不同的肿瘤和同一肿瘤内的不同部位其组织成分可不一致,所以密度多表现不均匀;而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瘤密度均匀组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密度不均匀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建华等[10]分析认为由于腺淋巴瘤淋巴样组织极为丰富,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肿瘤直径大于20mm时易于囊变;说明腺淋巴瘤密度是否均匀与肿瘤大小相关;将病例进一步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肿瘤最大径≤20mm病例中多形腺瘤密度均匀或不均,而腺淋巴瘤多表现为密度均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最大径>20mm时,大部分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密度不均匀,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肿瘤密度是否均匀对鉴别诊断肿瘤最大径≤20mm的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肿瘤最大径>20mm的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肿瘤血管贴边征形成的机制是由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不具侵袭性, 当肿瘤贴近血管时, 局部生长受阻但不侵犯血管而形成,甚至形成浅分叶。刘连生等[11]和欧阳芬等[12]报道多形性腺瘤多无血管贴边征,而腺淋巴瘤常伴血管贴边征,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他们认为血管贴边征是腺淋巴瘤较具特征的征象。在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均可见血管贴边征,在最大径≤20mm的病灶中,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之间血管贴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盛茂等[1]报道一组多形腺瘤病例中出现包绕血管或血管贴边征病例肿块直径均>2cm。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肿瘤最大径>20mm的肿瘤中,血管贴边征在两类肿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蔡伶伶等[13]研究结果显示多形腺瘤包膜边缘小血管样强化在腮腺良性与恶性多形性腺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可能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有关。本研究中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形性腺瘤中有血管贴边征组的肿瘤最大径明显大于无血管贴边征组,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多形性腺瘤中血管贴边征与病灶的大小具有明显相关性;而在腺样淋巴瘤中有血管贴边征组与无血管贴边征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血管贴边征对鉴别诊断肿瘤直径≤20mm的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肿瘤直径>20mm的多形腺瘤与腺淋巴瘤无鉴别价值。

综上所述,腮腺多形性腺瘤好发于24~48岁患者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单发多见,而腺淋巴瘤多见于47~65岁的男性患者的腮腺浅叶,单发或单侧/双侧多发;腮腺肿瘤密度是否均匀及血管贴边征对鉴别最大径≤20mm的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但对肿瘤最大径>20mm的多形腺瘤和腺淋巴瘤则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猜你喜欢
腮腺腺瘤淋巴瘤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乳腺纤维腺瘤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