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

2021-02-23 04:55刘坤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3期
关键词:序文笔法苏州园林

刘坤艳

教学目标

1、制作《苏州园林》电子画册和挑选序文,初步体会《苏州园林》文学笔法的美感

2、品词析句,深入体会《苏州园林》文字的生动细腻,体会其文学笔法,懂得用词用句的生动细腻与作者“深眷”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深入体会《苏州园林》文字的生动细腻,体会其文学笔法,懂得用词用句的生动细腻与作者“深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深入体会《苏州园林》文字的生动细腻,体会其文学笔法,懂得用词用句的生动细腻与作者“深眷”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导入:回顾所学,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完美的图画”

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说明。首先总写其“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微观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一、制画册、选“序文”、知“深眷”

学生活动:请每个同学从网上找一张你喜欢的苏州园林的图片发到钉钉课堂群里,我们共同制作一本线上《苏州园林》画册。

具体要求:1、图片要清晰。 2、阅读教师提供的百度资料《苏州园林》一文,对比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选一篇作为电子画册的“序文”,并说明选择原因。3、同学们利用各组的钉钉小组群进行讨论,组长选择最优答案发到课堂群中。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百度资料《苏州园林》)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本文第一段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从“标本”“不该错过”等词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对于苏州园林似乎颇为熟悉,而且有引以为傲的情结。

实际上,本文就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与苏州园林相关的摄影画册写的“序文”。

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此文时已入高龄,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以此寄托思乡之念。文章原来的题目《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二、图配文、赏词句、品“深眷”

学生活动:书中已经有的五幅图片选入了我们的《苏州园林》电子画册中,请你选择文中合适的语句为其配文并说明原因。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1、说明理由:请特别关注描写性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深眷”? 2、提示:品析词句可以使用“删改法”、“朗读法”。3、组长利用各组的钉钉小组群组织讨论,组长最优讨论截图发到课堂群中。

1、教师示例:

这幅图可以配合文中的这句话:“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假设我们删掉“盘曲嶙峋”、“珠光宝气”改成“鲜花”是否合适?我们来读一读。显然是不合适的,原文的用词更生动更准确。“盘曲嶙峋”写出了枝干的盘旋和枯瘦样子;“珠光宝气”形容花朵盛开时的情形,既体现了花朵繁盛的状貌,也体现了花朵色彩之明丽,让人读来眼前一亮,仿佛觉得一丛丛花儿就在眼前盛开,芬芳的花香扑鼻而来。两个四字的形容词,体现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生动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充分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运动变化着的自然精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迫切的想去一睹其风采。作者的深爱苏州园林,才深知园林栽种树木的画意所在。

这幅图还可以配合文中的这句话:“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几处动词灵动别致,妙趣横生。老师用“删改法”改了几个词,大家看是否合适?“阶砌旁边栽书带草。墙上生长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单调的白色墙壁,就给栽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两处似乎都可以说 “栽”,又都可以说“补”,两种不同的说法,便显得灵动。仔细推敲,“栽”者较为正式,“补”者更见随意。“栽”处用“补”,似有凑合的味道;“补”处用 “栽”,又不免无趣。两相比较,足见其准确生动。动词“栽”,足见工匠之用心独具,动词“蔓延”让单调的墙壁有了灵气,动词“补”字使本来让人容易忽略的园林角落增添了彩头,生机勃勃。而且这里“补”上的是几株,并不是很多,这样就既不无趣,又有情调。这个三个动词,生动的展示苏州园林的建造者和工匠对于“图画美”的匠心独具。作者仿佛与建造者和工匠心意相通,一眼就能看出小角落里也是满满的图画美,作者的“深眷”在细小的角落袒露无疑。作者喜爱之情也尽在诗意的描述间。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小结:综合来看,《苏州园林》在笔法上不但形容词和动词等词用的好,而且语句工整不呆板,融合了描写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结束语

叶老先生用一只蘸满深情的文学之笔,根据自己的感受细细阐述,笔法生动细腻。细腻的词语,组成了充满画面感的句子,凸显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通过详细的分析学习,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文学性的描述与客观的说明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再综合看全文,我们发现确实如一句诗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叶老先生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说明文也是独具文学魅力的。

四、作业(二选一)

1、本文文学笔法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请大家下课后在文中找一找,分析它的妙处。

2、学习叶老先生的文学笔法,尝试给我们的《苏州园林》电子画册写“序文”。

猜你喜欢
序文笔法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品读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论笔法势的作用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刘禹锡诗序研究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