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尧
摘要: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延伸和补充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地实施,各科目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随着近些年“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的课外作业形式更是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如何在小学中低年级作业布置方面体现出有效性,本文作者从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和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业布置;小学中低年级;有效性;相关策略
引言: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检验其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可以从平时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是教和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形式,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着重考虑如何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1]。
1.作业在布置过程中容易存在的误区
1.1作业布置的目的性不强
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和学习吸收知识过程而服务,但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项重要意义和目的,对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原因缺乏认真的思考,导致布置作业处于随意性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1.2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片面重视量而忽略质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误认为随着作业量的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越发的牢固,特别是在誊抄类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只有随着抄写遍数的增加,学生才会更好地吸收课上所讲的知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教师以誊抄作业的形式来惩罚考试或测验不及格的学生。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作业的厌恶和畏惧心理,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科目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兴趣,更进一步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2]。
1.3作业形式或内容相对单一
在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乏味,也就导致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在形式和内容上显得相对单调一些,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师制定的书面作业,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考虑在内,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方面不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1.4没有凸显出作业内容的层次感和个性化
部分教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度不高,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布置的作业从数量和难度上看没有任何的差别,由于学生的实际个体差异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日渐明显,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也逐渐拉开了距离,在继续这种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发展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越来越差,學习优秀的学生却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2.小学中低年级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的重要原则
2.1注重学生兴趣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阶段,各科目的教育应该充分地抓住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科目的作业。摒弃传统的单一作业布置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趣味性、创新性十足的作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在心态放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假如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会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思考有效、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奋发图强的学习品质,并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与满足感[3]。
2.2不断增强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作业起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反馈作用。通过作业的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然后针对性地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不在于作业量的多少,而是在于作业布置的质量高低。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把课堂教学和作业充分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式,使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凸显出来,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最佳效果。
2.3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各学科教师布置作业要相互协调、互相沟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总量,不能独自为营,要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4],促使学生作业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最强的效果。
3.小学中低年级布置作业的有效性策略
3.1布置多样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完成效果要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运用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充分的对应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各科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各种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从心理接受作业,愿意完成作业。比方说,在学习了《囊萤夜读》以后,引导学生课下自行学习《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古人对学习的探索精神。再比方说,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购物中运用课上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秘。
3.2作业布置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感和个性化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其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实施的背景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理念,已经被提到了教学重点中来。要摒弃传统的强制式和命令式的作业,由简单到相对困难的分层式布置作业,任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作业内容,使学生在积极,舒适的心态下完成相关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束语:
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优秀综合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个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方面就可以在课外作业布置的形式中体现出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避免作业布置走进相关误区,时刻提醒自己在设计相关科目的作业时充分考虑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利用有限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孙一花. 作业培养习惯,习惯奠基人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C]//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1744-1746.DOI:10.26914/c.cnkihy.2021.020018.
[2]季清香.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1):163-164.
[3]张金丽.浅析布置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实现途径[J].学周刊,2020(13):29-3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3.014.
[4]《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