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打出了“科普组合拳”

2021-02-22 07:09张文宏
科学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卫复产科普

张文宏

新冠疫情的到来非常突然。2019年12月底,一些医生开始在临床上看到新冠病毒所引起的一些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随即,公众产生了严重的恐慌。

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谣言,大家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这个时候,我们对所有的事情也并不清楚,所以还谈不上做什么科普。但是显然,在当时,科普的需求已经存在了。

那么,我们是在什么时候进入到科普的时间节点呢?

抓住恰当时机,回应公众需求

回到新冠疫情发生之初,2020年1月初,媒体开始有一些报道。2020年1月1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然而此时,我们对于这个病毒是否存在非常严重的人传人仍不清楚。

如果在这个时候做科普,说实话,我们缺乏非常明显的科学证据,一旦信息有偏差,就可能会把公众导向错误的方向。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的科普着力点,也就是找到确切的科学证据作为科普的基础。这个着力点在2020年1月16日被我们抓住了。

2020年1月16日,央视等媒体不断报道来自武汉的消息,当时的病例数似乎不多,只有几十例,所有的情况仍是未明的。此时,上海输入了第一例病例,而这个病例正好被我们“抓住”了。

但就在此时,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发声,公布了对这次疫情的第一个指南。世卫组织始终与中国政府站在同一立场,对全球抗疫持有类似的意见,认为全球是一个抗疫共同体。所以,对这一抗疫思想进行科普,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020年1月16日,我们团队连夜把世卫组织的指南翻译成中文,在1月17日零时22分发在了微信公众号上。这个时间,我把它视为我们在新冠疫情中科普的第一个时间节点。

这篇题为《最新指南!WHO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指南(中文首译版)新鲜出炉!》的文章发布8小时后,阅读量突破了300万。

紧接着,2020年1月18日,我们发布了《WHO:大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6小时后阅读量超过了1550万。

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抓住适当时机,第一时间回应公众需求,发布大家关心的科学数据,非常重要。

科普是一套组合拳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人传人,全民的情绪开始调动起来,针对新冠疫情的科普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除夕之夜,一位网友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除夕之夜,電视上放着春晚,而我只想知道武汉怎么样。”这时,科普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

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应公众关心的事件。我们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系列支援武汉的消息,明确地告诉公众,支援武汉,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我们给公众科普什么叫封城,根据中国政府对武汉封城、方舱医院的建立等决策不折不扣的执行,我给出了一个预测——中国有可能会在2~4个月内结束这场战斗。事实上,武汉战“疫”的结束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的科普还在持续跟进。2020年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本次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什么叫做PHEIC、世卫组织为什么宣布新冠疫情是PHEIC、此举对我们有何影响等。我们还通过出版书籍等形式,与公众进行快速充分的沟通。

2020年4月,国内进入复工复产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武汉战“疫”已经结束,但大家对复工复产仍存在较大的恐惧。在复工复产的新常态下如何防疫,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普。

到了2020年8月,中国疫情总体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又把科普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时,我们把科普重点放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众传染病科学素养培训等方面。从最早的预警到战“疫”进入深水区,再到取得初步胜利、复工复产,我们的科普是一套组合拳。

科普在疫情中的作用超出预期

很多人认为,科普无非是把科学事实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说出来,好像很简单。但事实上,科普并不简单,做好科普必须要深入到科学最深处,真正能回应公众的需求。

我们的科普要及时回应公众热议的话题,比如当粪口传播开始挂上热搜时,我们马上进行科普,包括不宜过度解读新冠病毒的粪口传播、如果粪便检测是阳性怎么办、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粪口传播等。而对这些进行解读,我们依据的是最新的科学报告。

科普不仅是国内的需求,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需求。

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所以,我们把当时在国内最畅销的科普书翻译成18国语言,分别在18个国家进行传播,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现在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公众中,对新冠疫情了解最深的可能就是中国的百姓。这与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普宣讲有着很大的关系。疫情中,科普起到的作用往往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

猜你喜欢
世卫复产科普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政策
世卫通过“3个10亿”健康目标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