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燕
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更好支持幼儿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自2014年起,江苏省、泰州市相继启动课程游戏化省级项目、市级基地的建设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幼儿教师,理应自发自愿学习应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手段与精神,持续改进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用情用力护航适龄幼儿的自主、自由、自然生长。
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初心,在于服务幼儿自主性生长和多样化发展。坚持师幼共同设计、幼儿自主实施的多样化游戏,可发挥游戏的多重功能,激发幼儿探索未知的欲望,增进幼儿表情达意的体验,构建起支持幼儿自主生长的、朝向阳光积极拔节的精神环境。
1.保障幼儿的游戏权与自主权
班主任与配班教师要自觉管住口手、减少干预,以尊重、民主、悦纳、支持的情感态度,允许幼儿表达与落实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集体游戏还是个体游戏,教师都应保障幼儿在不固定模式的区域环境中,运用无固定玩法的游戏材料,随机创设专题化的课程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表达和探索,推动游戏精神落细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自主入园”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搭班教师围绕“幼儿自主入园初期的表现可能有哪些”进行研讨,梳理出幼儿哭闹着不肯进幼儿园、不让父母离开,记不住路线、找不到活动室,被园内事物吸引、忘记进活动室等预设可能。接着,师幼围绕“自主入园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开展晨间谈话,总结出“担心自己会走错活动室、想让爸爸妈妈送到活动室里、担心入园进班途中会丢东西”等想法。针对师幼想法的落差,我园推出学习自我服务、尝试自我管理、安排自我考评的“组合拳”,分别安排入园表现优异、能够早到的幼儿充当向导,组织幼儿观察学习测量体温、摆放物品、叠放衣服等办法,要求家长不再包办幼儿入学准备事项,并在一周任务卡上签字确认。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幼儿的入园非常有条理,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也随之增强。
2.树立科學的游戏观与价值观
积极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游戏的理念、手段与精神实施语言、健康、艺术等课程,积极拓展课程的形式与载体,将自主生长融入一日活动,坚持规范实施与创新推进相结合,促进课程与游戏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学前教育。
例如,在常规游戏活动中注重有礼有序的思想品质渗透,用生活化情境再现的方法,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当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明白强行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幼儿之间相互商量,谁先玩谁后玩,多长时间轮换一次,明白大家一起玩、有序玩才是最快乐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游戏时争抢玩具的现象逐渐减少并逐步消除。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向空间、布局、设施、材料等内容,其基本建设原则在于丰富安全、动态开放。物质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多样游戏开展需求的匹配度,影响着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推进质态,也决定了可以为幼儿自由生长创造多少机会、提供多大可能。
1.创设贴近生活的公共游戏环境
利用阳台、门厅、走廊等空间,精心设置阅读区、建构区、体验区等布局,整合或开发各类课程或自然资源,努力打造贴近幼儿生活的公共游戏环境。例如,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葡萄园,开发游戏化课程“葡萄的探索之旅”,摸一摸葡萄的枝叶,尝一尝葡萄的口味,理一理葡萄的问题清单,画一画葡萄的外形,切一切葡萄的内部结构,拍一拍葡萄的不同品种……其中,幼儿制作的葡萄问题清单让人由衷地佩服其丰富的想象力,有的问:“我们园的葡萄是哪一品种,味道怎样?”有的问:“为什么要有葡萄架,可以直接长在地上吗?还有其他搭架方法吗?葡萄有多少品种,味道有什么区别?葡萄有什么营养,吃多少最合适?”园内自然资源一经幼儿发现,只需加以引导,便有了后续的若干探索活动,自然而然升级为课程,给予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自然更多对话、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
2.开发追随幼儿的特色游戏环境
随着季节、主题的变更,教师要及时更新区域环境布置,引领幼儿发展想象、创造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创意小手工特色游戏中,教师可预先添置打花器、手工纸、花色纽扣、蛋托等手工材料,初期以纸工为主,撕贴让幼儿的手指灵活起来。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从最简单的郁金香到猫头鹰、小狗、飞机,最后让幼儿学会看图示、按步骤,折纸越做越好。紧接着,创意纽扣贴、颜色趣玩,把纽扣一颗一颗往上粘贴,从一开始的随性粘贴到后来的有序粘贴,幼儿的进步教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玩颜色不只是涂色那么单一,让幼儿小手动起来,与教师一起调色,于是葡萄、西瓜等夏季水果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虽然画面稚嫩,但是童趣十足。
还原学前教育点亮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本质,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交往中渗透游戏的理念、手段与精神,构建支持幼儿自然生长的交际环境,倡导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学科化”倾向,纠正学前教育功利性、短视化的不良倾向,统筹幼儿园和家庭两个空间中的一日生活和所有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绽放、自然生长。
1.推动园内一日生活游戏化
盥洗、散步、进餐、睡眠等生活活动,都蕴含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小到幼儿进餐时的自主取餐、午睡时的自己穿脱衣服、活动时的自由选择器材和整理,大到家园联系、亲子活动、节日娱乐、特色活动等方面,我园都注重融入游戏元素,鼓励幼儿自主参与,促进其适宜发展、逐步提高。例如,在主题活动“六个好宝贝”开展过程中,幼儿一窝蜂集中到品尝区,都想早点品尝。对此,教师召集幼儿展开讨论:“大家都很喜欢品尝区,可是这样挤来挤去的,大家都吃不成呀!那怎么办?”经过商议,“不能抢”“我们可以轮流玩”“一人品尝一次”“没轮到的就排队”等金点子,纷纷从幼儿的小脑袋里迸发出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办法,幼儿对手和脚、鼻子和嘴巴、眼睛和耳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推动家园共育机制协同化
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和专长,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携手家长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开展家长助教、家长驻园、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提高育儿能力,进一步凝聚家园共育合力。例如,在家长开放日中,采取分组教学法,开展语言类游戏“毛毛虫”,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幼儿,让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得到语言、交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活动中,家长们会为幼儿精彩的回答鼓掌,也会为内向的幼儿心急,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亲子关系、师幼关系。
课程游戏化省级项目、市级基地建设的主体力量在一线,实践创新在基层。我们一线幼儿教师要坚持为了幼儿一切、为了一切幼儿的初心使命,持续改进自身的保教行为,坚决落实游戏的主导地位,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能发展,努力让幼儿在园的每一天都像过节般自由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