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军
1941年12月在莫斯科附近采取了雪地伪装的红军战士
1968年8月20日—21日,以苏军为主的华约5国25万大军悍然入侵同为华约成员国的捷克斯洛伐克。通过此次代号为“多瑙河行动”的大规模军事入侵,苏联达成了中止“布拉格之春”改革计划及更换捷高层领导人的战略目的。关于这一危机事件的研究成果,半个多世纪以来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在仰止前人的同时尝试转换视角,仅从苏方隐蔽行动的角度做简要探讨,以期有所借鉴。
“多瑙河行动”的实施不但令捷克斯洛伐克当局措手不及,亦使多数北约成员国情报部门深感意外,入侵行动能较好达成战役突然性与苏联深厚的隐蔽行动传统有密切关联。
早在沙俄时期的1904年,俄罗斯陆军即创建了培养专门人才的伪装学校,该校一直存在到苏联成立之后的1929年。与此同时,隐蔽行动相关理论逐步发展,并于20世纪20年代成为苏联军事学说组成部分。1929年的《红军野战条例》阐释:“出其不意对敌有震惊效果。为此,所有部队行动必须以最大程度隐蔽和最快速度完成。”此时的军事学说已将隐蔽行动作为达成作战突然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1935年的《纵深战斗教令》和1936年的《野战条例》进一步强调战场欺骗的重要性,对利用空中优势发起突袭、隐蔽部队机动和集结、消除火力准备征候、误导敌人、利用烟雾和技术手段实施屏蔽、借助夜暗掩护均进行了详细阐述。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做了大量契合冰天雪地環境的伪装,最普遍且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色伪装服。二次大战期间,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辉煌胜利,这些成功的取得与苏军广泛实施战役伪装、隐蔽迅速地完成兵力集结密不可分。战争后期的1944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欺骗定义为确保作战和部队日常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故意使敌获取部队设防、作战目的、战备和计划错误信息的手段,同时论断它有助于达成作战突然性、保持战备及生存力。战后,苏联隐蔽行动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多层次、多手段、多部门协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隐蔽行动堪称全方位、多领域协同的典范。经数十年实践和理论研究,苏联军事学说认为隐蔽行动不仅是简单的战术欺骗行为,而是一种体系化的作战艺术,即从战略到战术层次,在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综合运用伪装、欺骗、掩饰、迷惑、误导等手段,达到威慑对手、诱敌误判、隐真示假、瞒天过海的目的。
1962年10月14日的美军航空侦察照片,显示苏联核导弹已部署于古巴
苏联及其盟国地面部队于1968年8月20日23时左右兵分8路越过边界突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此前苏联已在政治、军事、情报、外交等领域采取多次隐蔽行动。与古巴导弹危机隐蔽行动的目的始终明确不同,苏联决策层由对捷当局不满到定下军事干预决心有个过程,因此有必要指出部分对捷行动未必从主观上是为了配合入侵,但客观上起到了威慑和误导的作用。
通过演习实施威慑和兵力调动。苏联在5月即着手实施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调动。捷国防部长楚尔于5月24日宣布华约将在波、捷境内举行演习,但他并不清楚演习性质、规模和具体部署。据苏方通报,代号“波西米亚森林”的演习仅是没有战斗部队参加的“参谋演习”。随后,苏、波、匈等国军队从四面八方向捷逼近。楚尔于6月初又接到秘密要求,苏军坦克和飞机要参加演习。不待捷政府同意,华约军队就进入捷领土并占据军用机场及其他战略要地,其中装备精良的苏军至少有1.6万人。苏军无线电装置可对捷广播实施干扰,捷克斯洛伐克人被严禁了解驻军区域动态。捷总理切尔尼克要求与华约总司令雅库鲍夫斯基元帅通电话,但答复须经莫斯科首肯。演习于6月18日开始,7月1日结束,3日雅库鲍夫斯基元帅宣布撤军。但数天后苏联《真理报》宣称出于对捷国内局势的担心,推迟撤军。“参谋演习”结束不久,苏联又启动了代号“天盾”的防空演习,“天盾”结束之后的7月22日,《真理报》宣布苏军已全部撤出捷克斯洛伐克。但是第二天,英国记者在捷克斯洛伐克中部的齐尔纳以东地区发现了配备坦克、装甲车和迫击炮的苏军部队,人数约2000。就在23日,莫斯科宣布将在从拉脱维亚到乌克兰的广阔苏联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后勤演习,由巴格拉米扬元帅指挥。此次演习征召了部分预备役部队和民用交通工具,并在后续通报中反复渲染演习规模宏大。在后勤演习进行的同时,于25日—31日在苏境内进行大型防空演习。30日,苏联声明后勤演习正向波兰和东德扩展。8月10日,一份声明暗示后勤演习已终结,但是没有表达被征召的预备役部队和民用交通工具复员的意思。此次演习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伴随演习进行向捷克斯洛伐克方向推进大量部队,包括驻东德、匈牙利苏军向靠近捷边境地区机动,另有其他苏军部队从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进入波兰。
通过会晤缓解紧张局势。在华约军队大举侵捷之前有2次会议使捷领导人认为局势得以缓解,分别是切尔纳会议和布拉迪斯拉发会议。苏高层原计划通过会议使捷当局“紧急刹车”,回到苏联期望的轨道上来。如果会议结果令苏方满意,或许不会走到入侵那一步。切尔纳是位于斯洛伐克东南部,捷、苏、匈3国交界处的一个偏僻小镇,7月29日—8月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和捷共中央主席团在此举行会谈。虽然会谈气氛紧张,几度陷于僵局,但是最终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做出较大让步,答应了苏方提出的恢复新闻检查等要求。其后的8月3日,华约6国领导人在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会谈,会后发表宣言,对宣言内容并非完全认可的杜布切克在苏联压力下签了字。至少从表面上看,会议结果令各方满意,杜布切克在电视讲话中流露出些许欣慰,捷国民议会主席斯姆尔科夫斯基亦表示“今后再也不会有任何事情妨碍党代表大会的召开”,很多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危机已经过去。然而从后续形势发展看,苏联对会议结果极不满意,入侵已是不可避免,杜布切克等人未免过早乐观。
被布拉格市民包围的苏军坦克
策反捷内部亲苏力量。在苏高层感到很难以会谈方式中止捷改革进程之后,即着手拉拢、策反其所认为的可资利用的“健康力量”,主要包括捷共高层和情报部门2个层面。通过观察和分析,苏共中央政治局在5月6日的会议上指出捷共中央的比拉克、科尔德、英德拉等人是“健康力量”,8月16日指示苏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对“健康力量”进行策反,17日正式做出对捷武装干预的决定并以捷克斯洛伐克名义起草一份宣言,会后指示契尔沃年科把宣言文本转交比拉克和英德拉。此外,克格勃策反了捷安全部门领导人约瑟夫·霍乌斯基和内务部副部长威廉·沙尔戈维奇,后者经常在前者的别墅同克格勃特工会面。内务部高级官员扬·博克尔也被策反,他协助克格勃窃听内务部和坚持改革的捷共领导人电话。在入侵即将发起前的8月17日,一架载有克格勃高级专家的苏联民航专机飞抵布拉格,目的是向沙尔戈维奇了解捷国内动态。此时捷内务部高官只有部长约瑟夫·帕维尔还站在杜布切克一边,其他人已全部沦陷。捷“健康力量”通过孤立改革派、提供情报,甚至充当“带路党”,有力支持了苏联入侵行动。
与美斡旋以获取谅解并转移外界注意力。苏对美做法可谓虚实结合,既期望美置身事外,又想淡化外界对捷问题关注。苏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于7月22日拜会美国务卿臘斯克,探询苏对捷采取极端措施时的美方反应,腊斯克表示不想干预。美总统约翰逊其实已心中有数,后来当多勃雷宁奉命向约翰逊和美国家安全顾问罗斯托宣读莫斯科关于发起入侵行动的电报时,约翰逊表现相当平静。当时美政府陷于越战泥潭,无暇他顾,也就默认此事。另一方面,苏联力求转移外界关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于8月19日致电约翰逊总统,表示愿意参加涉及裁军和越南问题的两国最高级会议,并建议双方可以在21日发表联合声明。据《华盛顿邮报》23日的一篇报导:白宫于21日晨宣布约翰逊将和柯西金开会讨论战略武器削减。事后看来,苏联在入侵即将发起前运作苏美峰会,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约翰逊总统无意干预苏对捷行动,并未明确发出战备指示,事件发生时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莱姆尼兹在希腊旅行,代理其职的参谋长在北海游览,美第七集团军司令波尔克通过布拉格新闻广播得悉入侵消息,另有不少北约官兵正在休假。
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2名波兰装甲部队军人
采取电磁干扰和欺骗性空降抢占先机。入侵行动发起前,苏军对北约通讯、预警设施发起强电磁干扰,北约部队已习惯此类干扰,认为不过是又一次演习。8月20日16时左右,布拉格鲁津机场航行调度室接到2架苏联民航机称因机械故障请求降落的信号。飞机落地后,下来数十个着统一服装、提统一箱子,貌似运动员的健硕男子,他们走入候机大厅安静就坐。接近23时,“运动员”们迅速从行李箱中取出突击步枪,完全以事先既定分工的模式闪电般占领了机场各要害部门。原来“运动员”是苏军特种部队士兵,2架民航机充当活动雷达站。3分钟之后,苏空军第24集团军的运输机在地面引导下,以每分钟1架的速度降落,源源不断卸下坦克、装甲车和士兵。
“布拉格之春”改革的主要策划者,从左至右第二位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
苏对捷隐蔽行动实施同时伴随苏对局势认识变化,因此部分行动主观上并非直接配合入侵,但客观上起到了威慑、迷惑、误导等作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苏联隐蔽行动可谓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而1968年苏联掌握绝对优势,其对捷隐蔽行动具有迥异于1962年情况的特点。
外部威慑,内部分化。苏联通过频繁军事演习对捷实施强大震慑。演习过程中,苏军出入捷境、占据捷军用机场等设施、演习预案设置完全不受捷政府节制,给捷造成随时可军事干预的心理恐吓,削弱了捷军民的潜在抵抗意志。此外,苏高层较早认识到捷高层存在可资利用的“健康力量”并着手拉拢、分化,对后来苏军迅速占领布拉格起到重要作用。
表面缓解,诱使误判。切尔纳、布拉迪斯拉发会议之后,部分捷领导人认为局势缓和,至少可在一段时间内免遭入侵威胁,殊不知会议结果是苏联定下军事干预决心的推手。捷领导人误判亦为苏联成功达成战役突然性的有利因素。
虚实结合,战略制衡。苏利用美陷于越战,无暇他顾的时机,向其透露对捷采取军事手段的消息,并强调此为华约内部事务,以免引发美过激反应;同时在即将入侵之前做出运作苏美峰会的姿态,降低苏捷关系在国际上的存在度。苏联的外交努力最大限度削弱了入侵发起前西方世界对捷克斯洛伐克局势的关注。
战术欺骗,闪击制胜。苏军看准捷克斯洛伐克疏于戒备的心理,使用民航机实施欺骗性空降,将特种部队安全投送至关键节点——布拉格鲁津机场。在多数普通民众即将休息的23时左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机场,为后续大规模机降提供了前进基地。苏军的欺骗、投送、扼控、引导各环节衔接紧密、行动迅猛,成功达成预定作战目的,体现出较高战术素养。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