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衡
畫案边的书架上有一对精美的紫砂蛐蛐罐,我很喜欢。遗憾它们没有盛过蛐蛐,装的只是儿时的回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学生有那么多的作业, 我们有很多空闲时间用来玩耍。特别是假期,我总是先做完作业,余下的时间就可以放开了玩。
我有几个小伙伴儿,家在农村。他们长时间在地里帮大人做农活,对庄稼地的昆虫儿如蛐蛐啊、蜈蚣啊了解得很多,也特别会玩。我曾随着他们捉蛐蛐、斗蛐蛐,弄得满身是土,但玩得很开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化肥、农药用得少,地里到处都是小昆虫儿。只要在菜地、玉米地、土沟里等较潮湿有杂草的地方随便一扒拉,成群的昆虫儿都跑出来,其中也有蛐蛐。
蛐蛐有很多种,根据其长相特征起名,如猪八戒、黑老包、相公帽等。相公帽,小伙伴儿称作“棺材头”。看见这种蛐蛐,总觉得晦气,大家会立即吐口口水避邪。捉到“孙悟空”,我们才会高兴,打斗的都用这品种。捉蛐蛐时可以听其鸣叫声去找,捉到后也要很小心,怕弄伤它的身体,总是小心地装到纸袋儿中。
把蛐蛐带回家后,养在备好的小瓶瓶小罐罐里。养蛐蛐有讲究,先在瓶或罐中放一层有潮气的土,轻轻压平,一个里头放一只,多了会打架。平时喂点菜叶子或青辣椒,盖盖儿时要注意透气。
玩蛐蛐要挑选好的来养。首先看蛐蛐的外形和架势,再听叫声。发声厚重响亮、穿透力强的才是个好蛐蛐儿。再看个头,体大而粗壮者为好。然后看头和咀夹,头大色发黑红带亮的为上品。最后看它的前夹,开夹越宽大越好,夹的颜色,水白色的夹说明蛐蛐太嫩,不老辣:枣红夹带黑发亮的方是佳品。如能抓到大铲状的厚夹蛐蛐,这是蛐蛐中的极品,很少见到。它勇猛好斗,一般蛐蛐不敢和它照面,据说这种蛐蛐还能斗败大公鸡。
在辣椒地里逮的蛐蛐较好,因为常吃辣椒,生性暴躁、好斗,所以这里也是逮蛐蛐首选的地方。还有人说能从蛇洞或蝎子、蜈蚣洞中捉到的蛐蛐更厉害,但我们不敢冒险去捉。
捉到的蛐蛐多了,会先让它们预斗一下,挑出较勇的带回家。斗蛐蛐时,先在土坡上摘几根蛐蛐草,拿着花头撕几下,拉出絮状草尖绒毛,用其绒毛去挑逗蛐蛐。我们脱掉鞋子,席地而坐,当斗蛐蛐的战场。分别挑两只自己逮的蛐蛐放进去,用蛐蛐毛去挑逗、激怒它,它便会龇牙咧嘴,跟着撕咬。然后去引逗另一只,只要两只发怒的蛐蛐对上脸,便会撕打起来。蛐蛐打架是很勇猛激烈的,有时也会几番搏斗方分胜败。有的蛐蛐如受到惊吓或被斗败,用蛐蛐毛儿逗它,如果乱蹦乱跳,说明此蛐蛐已经没有了斗志,玩蛐蛐的人把这种情况叫斗毛的蛐蛐,便会淘汰掉。
逮蛐蛐是为了斗架。小伙伴儿们常围坐成一圈儿,相互吹牛自己蛐蛐的厉害。当别人不服气时,便决定打斗比试。决斗双方分别选一只蛐蛐放在同一个罐里,各执一根蛐蛐毛,挑逗自己的蛐蛐。待它们发怒起性后,追着蛐蛐毛咬时,再引逗两只蛐蛐见面。己被激怒的它们,便会立即拼起命来。
打斗中,遇到强敌,弱者会蹦一下逃掉。蛐蛐头一次斗败之后,只要不残,立刻抓在手里弹抖几下,将其弹晕,让它失去斗败的记忆,然后再入场决斗。如果还不敢斗,这只蛐蛐就废了。
当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两只蛐蛐便会打斗成一团,翻滚搏斗,互相撕咬,打得难分难解。虽是小小的昆虫打架,也显得异常惨烈。
激斗过后,能逃的跑了,剩下的不是少了腿,就是伤了大牙,有时两败俱伤,有的直接被咬死。
斗胜者就算带有战伤,仍会鼓翅高歌,四顾显威。在小伙伴儿们的眼里,这才是蛐蛐中的英雄。持有者自然喜笑颜开,在众友的羡慕声中,会倍加珍惜地收起自己的蛐蛐。
小时候玩蛐蛐,只是瞎玩而已,了解得不多。我长大后便没有了兴趣和时间去玩蛐蛐。如今,看着这精美的蛐蛐罐,我与学兄交流起儿时养蛐蛐共有的经历,竟成了我俩宝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