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震中橄榄绿,照相馆主点亮千余英烈回家路

2021-02-22 03:35老歌
分忧 2021年1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陵园籍贯

老歌

崇拜英雄加盟寻亲

从小就爱看战争题材连环画崇拜军人的张红琢,是唐山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1976年7月28日那场旷世罕见的天灾,让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也让灾区成为被全国人民潮水般爱心润泽的城市。那一年,张红琢15岁。大批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救助群众。那一幕幕场景深深地铭刻在少年心里,那抹橄榄绿从此成了少年最感恩最敬畏的生命色彩。

18岁那年,张红琢报名参军没能如愿,但他对军人的仰慕与日俱增。23岁那年,爱好摄影的张红琢和朋友在唐山开了家照相馆,由于技术精湛生意红火,渐渐有了点积蓄。2007年的一天,在照相馆生意的闲暇,刚刚学会上网的张红琢,偶然发现一个名为“中国寻亲网”网页,当他浏览到《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竟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无亲属认领墓地,他的心一下子被刺痛揪紧了。

英雄们长眠在异地几十年,却一直没有亲人去看望,怎样才能连接起这份被时空分离的亲情?张红琢不禁有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很快,张红琢联系上了“英烈寻亲发起人”山西老人王艾甫,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漫漫“寻亲路”。

张红琢把从网上下载的所有烈士资料按县区打印成册,开着自己的帕萨特跑到唐山市路北区民政局开了张大红介绍信:“兹有我区居民张红琢,到贵处查询你县在太原牺牲的烈士亲属,请接洽为盼。”

张红琢确定的第一位寻亲对象,是籍贯一栏记有“河北丰润县西关”名叫周有富的烈士。2007年9月的一天,张红琢赶到丰润区(2002年原丰润县撤县并区),在区民政局协力下查阅存档烈士资料,顺利查到了周有富烈士的基本信息:周有富的籍贯是城关公社王庄子大队,安葬地为石家庄。闻此张红琢非常兴奋,马不停蹄驱车来到如今已改为丰润区浭阳街道办事处王庄子村的烈士出生地,一路向乡亲们打探,竟然意外寻到了烈士的亲弟弟周义老人。

得知哥哥如今安葬在太原郑村烈士陵园,周义握紧张红琢的手“扑通”一声跪在水泥地上号啕大哭,“我的亲哥哥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六十多年了,全家一直以为你牺牲在石家庄,十多次去当地烈士陵园寻找无果,让我这个黄土埋半截的老头子一辈子都无法安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料到你的墓地在太原!老张,我们全家感谢你啊,大恩人!”周义老人发自肺腑的感慨,给了张红琢极大的信心与鼓励。

在张红琢最初设想里,既然名册上有名字,有籍贯,只要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就搞定了。而且,自己经营一家照相馆每年都有七八万元收入有车有闲,唐山就这么大点地方,找几个人应该很轻松。可实际运作起来绝非易事。

由于烈士籍贯遍布在乐亭、玉田、丰润等7个县区,大多无详细地址,加上时过境迁区划和地名频繁变更,张红琢只能开着车在各县区之间来回奔波,到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反复核实烈士名录和籍贯,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健在老战士挖掘信息佐证。有时为了找到一位烈士的亲属,他要往一个地方跑十多趟。实在没辙,就在烈士出生地各大论坛上发出寻亲帖子,打报纸、电视台报料热线,借助媒体力量发布寻亲信息,如大海捞针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线索。有时为获取第一手信息还要斗智斗勇。

有一次,张红琢只身来到一个烈士陵园,任凭他磨破嘴皮,陵园管理员都以“领导不让进”为由拒绝他入园拍照。一身疲惫无功而返回到旅馆,张红琢决定采用偷袭战术。第二天他凌晨3点出发,4点抵达陵园。陵园外墙有3米高,张红琢蹭破了手腕鲜血淋漓,顾不及包扎翻墙进园,借着闪光灯一口气拍完一百多位烈士墓碑文,如获至宝般凯旋。

迟到的团圆令山河动容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佐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行业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只得从书店、网上搜罗恶补。他从当地新华书店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等军事题材大部头研读,还花高价从书市网络到唐山乃至外省二十多个地区的史志、县志、地名志攻读。并在女儿帮助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

现在,张红琢的电脑桌面收藏夹里收集的全是和寻亲有关的网页链接,每走访过一个烈士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就建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陵园的所有墓碑照片和墓志铭记载信息。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记载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后进行核对。无数个深夜,张红琢都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校对,这个枯燥繁杂的苦活容不得半点误差,长此以往张红琢用眼过度,至今落下了遇风流泪的眼疾和严重的颈椎病。而对于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登记与现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对比研判,才能确定烈士家乡。等一切都比对正确后,张红琢才在烈士籍贯地各大论坛发布信息。

苦心人天不负,在两年多时间里,张红琢寻找到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的亲人。小胜不收兵,张红琢开始把为烈士寻亲的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好几次驱车几千公里前往太原、兰州等地寻找唐山籍烈士墓地。

熏陶亲朋风雨同舟

2014年的3月20日,张红琢风雨兼程,赶到鸭绿江边的宽甸县革命烈士陵园。刚刚下过大雪的辽东地区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滴水成冰。为迅速拍完烈士墓碑资料返程,张红琢的鼻涕都被冻成冰块无暇擦拭,他不顾陵园大门紧锁,越过栏杆跳进陵园,一口气拍完几百个墓碑。拍完后,出了汗的帽子都无法从头上取下,手指头也被冻僵无法弯曲。原来,这个陵园万余烈士是在朝鲜战场身负重伤后,转到国内后方野战医院救治无效牺牲就地安葬的,因此不少亲属都误以为亲人忠骨埋在朝鲜。张红琢决意不能再让地下的烈士等了,好让祭拜相聚的亲人来得更快点。

每次跋山涉水走访烈士陵园,张红琢谢绝各方招待,连一口热水都是自备的。这一点,让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副所长孙虹非常感慨。不久前张红琢千里迢迢来到陵园时,正赶上食堂开饭,闻到饭菜香张红琢立即挣脱孙虹大力拉他吃饭的双手夺门而逃。每年有很多家属来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查找烈士,有的亲属没找到自家烈士万分失望,孙虹刚就把张红琢推荐给对方,人家就问具体怎么收费啊?他为什么管这事啊?每到这时候,孙虹都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请放一万个心,老张是自发公益行为,人品没得说,这人我敢拿自己人格担保!”最终有的家属奔波五十多年没能找到烈士葬在哪里,一經张红琢寻找一个月就圆了梦。出于本能的感谢,河北的一个家属拿来一万元感谢费,跪在老张办公室坚持让他收下,却被婉拒了,“我要收了,哪对得起烈士啊,再说一收钱我的所有付出就变色失去意义了。”

从2007年开始至今13年来,如今59岁的张红琢自费寻访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烈士陵园,拍摄烈士墓碑六万多个,在全国各地志愿者、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协作下,共为一千三百多名烈士找到了“家”。现在,张红琢整理校对的烈士名录里,仍有八百多位烈士等待回家。张红琢十多年自费为烈士寻亲,每每被问起花费,他总不以为然:“与千万烈士气壮山河的壮举相比,我这点小小付出天经地义不值一提。耗费的就是开车油钱和过路过桥费,吃的是路边摊果腹就行,住的是小旅店,几十元一晚,用不了几个钱,也没时间算过。可能别人无法体会,我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全国来电,尤其是听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求助声音时,我立即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老人们日子不多了,如果没能帮他们找到亲人安葬地,将是我的终生遗憾。”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陵园籍贯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摄影作品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闲散生活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基于明清补服为基础的中式学位服设计
赵祖昌
村居
陵园绿化配置与维护探析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