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2021-02-22 08:46罗晓玲李岩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勤武威市天祝

罗晓玲,李岩瑛,,杨 梅,聂 鑫

(1.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 武威 733000;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20)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1901—2012 年全球平均气温百年升高了0.89℃,大于第四次报告中的0.74℃,近年来变暖速度明显加快,中国近百年来也升高了 0.5~0.8 ℃[2,3],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升温迅速,西部地区的变暖程度则远高于全国[4]。已有研究表明[5],华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减少,但西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增多[6],且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北地区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现象明显,祁连山及其北侧中西段气候转型较为显著[7-9]。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靳生理等[10]认为,河西地区降水变率大且均匀度较差。有学者[11-16]对河西走廊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但随着时间序列变长,各要素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但针对该地区小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可以更详细一点。因此,本研究以河西走廊东部为研究对象,用各站近60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数据,从时间和空间2个角度对其变化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揭示其气候变化规律,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概况、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位于东经101°41′—104°16′、北纬 36°29′—39°27′,共辖民勤、凉州、古浪、天祝4个县(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其海拔高度为1 300~3 100 m,年降水量为110~410 mm,年蒸发量为1 500~2 700 mm。区内气候干旱少雨且温差大,随着海拔的升高,由东北向西南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则相反。特别是位于最北面的民勤县,北、东、东南3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所包围,大风和沙尘暴频发。

1.2 资料来源

所用气象要素数据来源于武威市凉州、民勤、古浪、天祝4个气象站的观测记录。

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武威市4个观测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年序列资料,利用线性倾向率[17]方法进行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检验是否存在显著突变,经小波和功率谱分析求得各序列的显著周期。

通过 Excel 2007、SPSS 22.0、VB6.0 等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时间变化特征

2.1.1 气温时间变化特征 1959—2018年气温年际变化(图1)显示,武威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为 0.39℃/10年(P<0.001),高于中国(0.24 ℃/10 年)[18]、西北地区(0.32 ℃/10 年)[19]、河西走廊(0.27℃/10年)[11]和河西走廊西部(0.25℃/10年)[20]的增温速度。气温年代际变化表明(表 1),20世纪60—80年代气温偏低,90年代为气温转折点,由降温变为升温,1999—2008年增温最快,增温速度为0.80℃/10年。

图1 武威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表1 武威市各县(区)气温距平年代际变化 (单位:℃)

四季气温均有上升,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图略)。冬季增温速度最大,年际倾向率为 0.49℃/10年(P<0.001),20世纪 60年代后期出现下降,1968年出现最低值,平均气温为-11.4℃,之后迅速上升,80年代后期短暂下降后,上升趋势逐渐明显,特别是近30年升温显著。春季增温速度为 0.38℃/10年(P<0.001),20世纪 70年代、80年代略有下降,90年代开始呈持续升温状态。夏季增温速度最小,为 0.33℃/10年(P<0.001),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略有下降,9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升温。秋季增温速度为 0.42℃/10年(P<0.001),60年代后期出现短暂下降,直线下降至最低值(1967年的3.4℃),之后呈波浪式上升。

滑动t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图略),武威市年平均气温在1967年为最低,2013年为最高,在这2年发生了显著突变(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分别在1970年、2013年、2018年,2013年、2016年、2018年,1967年,1968年、2017年存在突变。

经小波和功率谱分析求得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周期振荡,20世纪60年代主要存在2~3年的周期,70年代和80年代主要表现为5~6年的周期,90年代至2018年则是3~4年的周期(图略)。2~3年、3~4年的周期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红噪声检验)。

2.1.2 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1959—2018年武威市年降水量变化(图2)显示,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 mm/10年(P>0.05)。年代际变化(表2)表明,1959—1968年是近60年来的最干旱期,也是降水年际变化最剧烈期,1961年降水量次多,为325.1 mm,1962年降水量最少,为152.2mm;1969—1978年较湿润,1979—1998年逐渐转变为较干旱期,1999—2018年是显著湿润期,近10年尤为显著。降水存在3个转折点,1969—1978年由干旱转为较湿润,1979—1998年由较湿润转为较干旱,1999—2008年由较干旱转为湿润。

图2 1959—2018年武威市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

表2 武威市各县(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代际变化(单位:%)

各季降水变化趋势表明(图略),秋季降水呈持平状态,其他季节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降水量年际倾向率最小,为 0.6 mm/10年(P>0.05),1960—1981年、1984—1987年降水量在平均值以下波动,1988年以后则在平均值以上波动,近10年增加较明显,但也是波动最大的10年。冬季降水量1971年最少,为1.3 mm;2006年最多,为20.4 mm。春季降水量年际倾向率为1.5 mm/10年(P>0.05),1968—1981年降水量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均在平均值上下波动。春季降水量1968年最少,为18.9 mm;1964年最多,为39.8 mm。夏季降水量年际倾向率为 3.0 mm/10年(P>0.05),1962—1967年降水量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均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夏季降水量1962年最少,为53.6 mm;1994年最多,为76.8 mm。

滑动t检验检测结果显示(图略),年降水量变幅较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1962年发生了显著突变(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从最小值开始波浪式增加。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1962年和1994年、1971年、2006年存在突变。

应用小波和功率谱分析求得年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周期振荡(图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存在2~5年短周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存在3~4年的短周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15年存在2年的短周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存在6~8年的长周期,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18年存在8~10年的长周期。红噪声检验发现,2年、3~4年的短周期和8~10年的长周期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

综合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武威市气候有暖湿化趋势,特别是近20年比较显著。

2.1.3 大风时间变化特征 1959—2018年武威市年大风日数变化(图3)显示,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P>0.05)。年代际变化(表3)表明,1959—1968年是近60年来大风日数最少期,1967年大风日数最少,为8.3 d;1969—1978年则是最多期,1973年大风日数最多,为40.3 d,这10年也是大风日数转折点,由偏少期转为偏多期,之后逐渐减少,近10年减少幅度降低。

各季大风日数变化趋势表明(图略),春季大风日数呈略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1 d/10年(P>0.05),1960—1968 年、2012—2017 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下波动,1967年大风日数最少,为3.3 d;1959年大风日数最多,为17.8 d。夏季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P<0.05),1960—1965年、1998—2012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下波动,2005年大风最少,为1.8 d;1969—1975年、1980—1984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1973年大风日数最多,为16.3 d;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秋季大风日数呈持平状态,1960—1968年、2005—2009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下波动,1964年和1967年大风最少,为0.5 d;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1987年和1996大风日数最多,为6.8 d。冬季大风日数呈略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2 d/10年(P>0.05),1961—1968年、1989—1993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下波动,1968年大风日数最少,为 0.8 d;1976—1979年、2014—2018年大风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1988年大风日数最多,为10.0 d。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减轻了对全年大风日数的影响程度,夏季大风日数对全年大风日数的贡献最大。

图3 1959—2018年武威市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

表3 武威市各县(区)大风日数距平年代际变化(单位:d)

滑动t检验检测结果显示(图略),年大风日数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在1967年和1973年发生了显著突变(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春、夏、秋、冬四季大风分别在1959年和1967年、1973年和1974年、1972年、1988年和2011年存在突变。

2.1.4 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 1959—2018年武威市年沙尘暴日数变化(图4)显示,年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2.8 d/10年(P<0.001)。年代际变化(表4)表明,1959—1998年沙尘暴日数持续减少,1999—2008年较前10年略有增加,近10年减少最显著。1959—1968年是最多期,1959年最多,为21.8 d;2017年最少,全年未出现。

四季沙尘暴均显著减少(图略),减少速度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沙尘暴日数年际倾向率为-1.2 d/10年(P<0.001);1959—1977年、1979—1987年沙尘暴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1959年沙尘暴最多,为 10.8 d;1988—1999 年、2003—2018 年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2015年、2018年未出现沙尘暴。夏季沙尘暴日数年际倾向率为-1.2 d/10年(P<0.001);1959—1984年沙尘暴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1966年沙尘暴日数最多,为7.3 d;1988—2018年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有8年未出现沙尘暴。秋季年际倾向率为-0.3 d/10年(P<0.001);1959—1966年、1981—1986年沙尘暴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1959年沙尘暴日数最多,为 4.0 d;1992—2018年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有21年未出现沙尘暴。冬季沙尘暴日数年际倾向率为-0.6 d/10年(P<0.001);1960—1983年沙尘暴日数在平均值以上波动,1963年沙尘暴日数最多,为5.5 d;1989—2018年在平均值以下波动;其他时间则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其中有9年未出现沙尘暴。

图4 1959—2018年武威市年沙尘暴日数变化趋势

表4 武威市各县(区)沙尘暴日数距平年代际变化(单位:d)

滑动t检验检测结果显示(图略),年沙尘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959年发生了显著突变(通过了α=0.05水平的置信度检验)。春、夏、秋、冬四季沙尘暴日数分别在1959年和1979年、1966年和1973年、1966年和1979年、1963年和1972年存在突变。

2.2 气候空间变化特征

武威市地形南高北低,从北向南海拔高度相差1 800 m,受此影响,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祝0.2℃、古浪5.6℃、凉州8.4℃、民勤8.6℃,南北最大相差8.4℃。近60年各地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为(凉州0.43℃/10年)>民勤=古浪(0.42℃/10年)>天祝(0.27℃/10年)。年降水量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祝406.7 mm、古浪358.2 mm、凉州 168.6 mm、民勤 115.0 mm,最大相差291.7 mm。各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天祝(14.2 mm/10年)>民勤(4.1 mm/10年)>凉州(3.7mm/10年)>古浪2.3 mm/10年。年大风日数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祝64.7 d、古浪3.8 d、凉州 10.0 d、民勤20.3 d,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特点。近60年大风日数变化规律为天祝呈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5.4 d/10年,其他地区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民勤(-3.3 d/10年)>凉州(-2.9 d/10年)>古浪(-0.5 d/10年)。年沙尘暴日数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祝0.8 d、古浪2.4 d、凉州5.7 d、民勤22.2 d,民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被沙漠包围),成为沙尘暴的多发区。随着时间变化各地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民勤(-7.1 d/10年)>凉州(-2.8 d/10年)>古浪(-1.1 d/10年)>天祝(-0.4 d/10年)。由于全球剧烈变暖促使南方海洋水汽向北输送,致使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加上区域生态的重建和恢复,使得该区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态势,民勤尤为显著,平均以7.1 d/10年的速度减少。

3 小结

1)武威市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为0.39℃/10年,1999—2008年增温最快;气温在1967年和2013年发生了显著突变,存在 2~3年、3~4年的周期振荡。四季气温均有上升,增温速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分布上呈南部低、北部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气温均显著上升,增温速度是凉州>民勤=古浪>天祝。

2)武威市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 mm/10年,存在3个转折点,1969—1978年由干旱转为较湿润,1979—1998年由较湿润转为较干旱,1999—2008年由较干旱转为湿润;在1962年和1991 年发生了显著突变,存在 2~3 年、3~5 年、8~10年的周期振荡。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分布上为南部降水量比北部多2.5倍,近60年变化特点是各地呈略增加趋势,增幅为天祝>民勤>凉州>古浪。

3)武威市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1959—1968年是近60年来大风日数最少期,1969—1978年则是最多期;在1967年和1973年发生了显著突变;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呈略减少趋势,秋季呈持平状态,冬季则呈略增加趋势;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夏季大风日数对全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贡献最大。年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上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特点;近年来变化规律为天祝呈增加趋势,其他3个地区呈减少趋势。

4)武威市年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2.8 d/10年,近10年减少最明显。1959年有显著突变发生。四季沙尘暴日数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年沙尘暴日数空间分布上呈南少、北多的特点;变化规律是各地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民勤>凉州>古浪>天祝。

综合来看,近60年来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民勤武威市天祝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