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锋 何隆亮
肖元礼是一位优秀党员,也是一位优秀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者。他自幼参加革命,经历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开辟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委、江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曾当选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年少踏上革命路
1909年8月,肖元礼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鲁下村一户贫苦农民家。9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一家人靠母亲劳作维持生计。12岁时,他的母亲希望他日后有点出息,供他在鲁下村的私塾读了两年书。后因家境困窘,他中途辍学了。此后,肖元礼便跟着母亲在家干活,放牛、挑粪、割草、拾柴等,只要体力允许,什么农活都干。逢年过节,他时常到嫁在本乡不远处的横塘村堂姐家玩,堂姐正好是张世熙的邻居,所以在那里他很快认识了万安县早期共产党员张世熙。张世熙是中共万安县委最早的书记,也是万安暴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后当选为江西省委书记,1929年12月在景德镇被捕后遇害。张世熙是万安县窑头镇中塘村人,与肖元礼家相隔不远。1923年,张世熙回到家乡后,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结婚等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张世熙的引导下,肖元礼开始阅读《万安青年》等进步刊物,逐渐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25年,经过在家乡窑头启明小学教书的表哥张伯平介绍,肖元礼前往南昌禾草街的一家纺织厂织毛巾。在省城,他感受到的是一个复杂纷纭的世界,接触的人也更多了,其中不乏有识之士。通过他们,肖元礼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肖元礼加入了工会组织,并在当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跟随本厂工人参加了南昌地区的罢工。南昌起义时,他积极投身这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浪潮,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仅提高了革命胆略和勇气,而且对党的信念也更加坚定。南昌起义后,与部队失散的肖元礼暂时回到了家乡,但他的革命热情没有消减。他在家乡积极跟随张世熙闹革命,加入了乡里的农协组织,且因能力出众担任了农协土地委员,负责分田分地工作。
1927年冬,在万安暴动中,年仅18岁的肖元礼加入工人赤卫队,一些豪绅地主见势不妙,仓皇出逃,有的慌不择路钻入了县城街道的下水道。工人赤卫队在肖元礼的带领下,分两路围堵,把那些豪绅地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获。在这场斗争中,赤卫队队员表现得勇猛顽强,特别是在追捕土豪劣绅时,肖元礼显示了一定的组织才能。战后,有个农军指挥员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你们是一群合格的少年工农兵!”后来,由于敌众我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万安县委决定撤离县城,转入农村开展斗争。1930年4月的一天,肖元礼正在横塘村帮助堂姐犁田,县保安队、还乡团来抓他。肖元礼临危不乱,机智地逃脱了敌人的围堵,辗转到了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中的一员。
机智护送周恩来
1931年11月,时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〇六团一连政委的肖元礼,接受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交代的一个特殊任务。
一天,罗明找到肖元礼,郑重地对他说:“现在上海形势恶化,在上海党中央的周恩来副主席一行要撤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须途经福建,进入福建境内转至瑞金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去完成。”罗明仔细地交代部署完后,把一张周恩来的照片交给了肖元礼,以便接头时核对。接受这一重要任务后,肖元礼不敢怠慢,立即于12月15日晚上,率领30多名红军战士和1名向导、5名挑夫,匆匆赶到闽粤两省交界处的广东省大埔县扬口海岸,等待着周恩来的到来。
那天深夜,一行人到了海边,借助月光,肖元礼远远看见在茫茫大海中有一条小船渐渐向岸边驶来。他立即命令一些红军战士隐蔽起来,自己带领向导、挑夫和几个战士在岸边等候。眼见小船越来越近了,他警惕地观察着船上的动静,等小船一靠岸,他就跳了上去,一眼就看见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头戴黑礼帽,身穿黑衣服,手持文明棍,蓄着一脸大胡子。起初,肖元礼还以为他是个外国人,后来悄悄拿出罗明给他的照片,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看了看:“对,他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副主席。”他十分兴奋,马上走了过去,轻轻地喊了一声:“周副主席,我们在此迎候你。”周恩来看了看四周,沉稳问道:“你……你姓啥?叫什么名字?”“姓肖,我叫肖元礼。”“具体担任什么职务?”“我是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〇六团一连政委。”“你们团长是谁?”“杨梅生。”“政委呢?”“雷松山。”“你们来这里主要执行什么任务?”“我们是专门来保护你的。”
经过这简短的一问一答,周恩来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对同行的人说:“同志们,肖政委来接我们了。”肖元礼马上一声口令,战士们从草丛中钻了出来。肖元礼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敬爱的首长。大家向首长敬礼!”敬过了军礼,向导在前面带路,挑夫帮着挑行李,战士们按照肖元礼事先的安排各就各位,肖元礼陪着周恩来,在茫茫的夜色中开始了急行军。他们一路奔波,有惊无险地抵达了福建省永定县城红军一〇六团团部,肖元礼这才松了一口气。
周恩来在永定稍事休息,了解一些情况后,由肖元礼继续护送向上杭进发,不料在兰溪遭到反动民团的袭击。肖元礼命令前卫部队坚决消灭这股反动势力,然后顺利到达上杭,再乘船沿汀江逆水而上。由于严冬水浅速度慢,又多次遇到地方反動武装,肖元礼机智勇敢,灵活多变,时而走水路,时而走陆路,且走走停停,时快时慢,让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历时近半个月,他们一行人终于于1931年12月底安全到达瑞金。事后,上级领导表扬了肖元礼,称赞他:“你护送周副主席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有功劳。”
艰苦鏖战湘江畔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此时,肖元礼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跟随部队一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根据中革军委的统一部署,林彪与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左翼先锋,掩护军委纵队的行进。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广西兴安的界首镇,很快控制了界首镇以北60里长的湘江两岸。遗憾的是,中央军委纵队行军的速度十分缓慢。到了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至,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占有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在肖元礼所在的红三团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装备单一的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红三团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人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
在这场惨烈悲壮的战役中,肖元礼置个人生死于度外,顶着连续恶战后的极端疲劳和敌人进行了残酷的殊死搏杀。战斗结束后,肖元礼看到全团出发时的2700人仅剩下八九百人,心情十分悲痛。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1936年,肖元礼到达了甘肃会宁,和红二、四方面军实现了胜利会师。
中原突围勇担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开始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1946年6月,中原突围开始,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时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副政委的肖元礼与部队一起,以每日180余里的急行军日夜兼程。沿途,敌机在空中不停地跟踪轰炸,前面有阻敌,后面又有追兵,战斗十分频繁。为了摆脱敌人,部队晚上也要行军,由于一路上人烟稀少,粮物短缺,肖元礼和战士们经常忍着饥饿,露营荒山,行动十分艰难。
7月24日,部队到达陕西省山阳县龙泉寺时,接上级指示将纵队就地分散,开展游击战争。肖元礼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大山中同敌周旋,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8月3日,根据上级命令,豫鄂陕区党委和豫鄂陕军区正式成立,肖元礼任一地委(即第一分区)副书记,几天后又兼任第一分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10月上旬,豫鄂陜边区党委在蔡川上庄坪(今陕西省丹凤县)召开会议,区党委书记汪锋在会上传达了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其他领导人离开根据地时的指示,认真讨论了贯彻执行的措施,确定和调整了各地委的领导班子,以加强党的领导。虽然处境险恶,环境恶劣,但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肖元礼所部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他们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和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艰巨任务,既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各解放区战场,支援了在内线作战的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又保存了精锐兵力和大批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为反攻中原准备了骨干力量。当时,每次战斗胜利后,部队都能缴获一些贵重物品。有一天,在一次战斗胜利后,肖元礼的一名部下拿着几根金条来到肖元礼指挥所,请他挑一根。肖元礼看了,当即把脸拉下来,斥责部下:“部队不是早就说过了,缴获东西要归公。快把这些东西拿回去,让上级处理,我们绝对不能私自拿用。”那名部下知道错了,赶紧将金条交公。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人们谈起他的光荣历史,称赞他是有功之臣,做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时,他总是淡然地回答:“我是一个兵,一个靠人民哺育成长的子弟兵!”
在广州军区工作期间,肖元礼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建军原则,经常深入基层和边防海岛调查研究,不断探索部队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为部队的全面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爱戴。“文革”期间,他不断受到冲击,但始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还设法保护遭受迫害的干部,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宽广胸怀。1984年2月,肖元礼光荣离休,1998年3月21日因病去世于广州,享年89岁。
责编/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