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性情——王怡新
一切窃都是隐默地蓄在自心
文/王怡新
一
初中二年级,我暂停画画,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有天妈妈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背着画板的男孩,因为板上的素描比我画的好,她一路跟着男孩来到一个画室,也就是在这里开启了我的艺术之路。当时郑老师是美院陶艺系的大二学生,我从此跟着她学画并且知道了美院附中,后来我就来到了杭州。
2008年,我备录第10考进中国美术学院附中。那年下了大雪。我孤身一人从小城市来到杭州,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充满了活力、灵动和自信,我更多的是观望着身边的一切,填补自己的不足。由最初文化课、专业课倒数考入美院最好的国画人物专业。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留影
2013年,写生
2014年,本科毕业典礼那晚在台下陪我颁完奖的小伙伴说,要见证我辉煌的时刻,我泪目了。大学的我认真,勤奋好学,有过叛逆和疯狂,它开启了我某种潜在的智性,同时也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2015年,我抱着攒的一堆速写和创作思路找尉晓榕老师,我说“我想和陆冰做同窗”,尉老师说“好”。
研究生的日子我是自由的,自我生长的。不怎么来教室上课,每天泡在图书馆翻各种画册,体会自身对生活的感受,身心轻扬地随意表达。
2018年,我研究生毕业,学校平台做的一期推送使我进入浙江画院做学员。我倍感荣耀,这是一份认可和鼓励,让我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2019年,我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铜奖。我是幸运的。
2020年,我入职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平台。
今年发生了疫情,我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春天”的作品。太多不好的事情让我用向往这种美好朴素的情感表达。认真体会自然和生活的时候,是会有万千话语想要去诉说。
二
炎炎夏日之二 34cm×41cm 王怡新
炎炎夏日之三 34cm×41cm 王怡新
2017年,毕业典礼
画画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成为我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滋养着我的生活。所有的坚持像是救赎,以梦想之火取暖。画,是最真实的。我很感激上天赋予我会作画,从心理学和美学上说这是一种弥补,现实与梦想中获得一种平衡。画画有快感自然会上瘾,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一有刺激就能把它付诸实践,这是一大乐事。自己的画与别人产生共鸣亦或是指手画脚也是一大乐事,我从不低估观者,画画跟作诗一样,一幅作品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的,观者的联想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作品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一成不变。所以画画这件事对我来说就轻松许多,古今、中西、写生、想象、水墨、色彩之间自由生发和通融。画家其实最重要的是达到一种放松自由的状态,也并不意味着一天到晚都在画画,它同时伴随着思考和智力,会自己与自己较劲和博弈,慢慢地才会领略到真正绘画的真谛,随时进行坐标和方向的调整。
我们的生活可观可感,季节变,万物变,人的感受亦随之而变。我们应该回归一种天真自然的状态,直接地去体验所感受到的东西,比如美,什么样的美?原始的,古典的,自然的,性感的,极端的,残缺的,侘寂的,可怖的,灵异的。莱妮·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这个纪录片里有纳粹的宣传但它是艺术品,把纳粹军队的阅兵仪式和集会仪式拍得如此壮观,让我们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火山岩浆的剧烈喷发,万吨计的冰墙崩裂,沙漠里发出嘶叫的龙卷风,可谓一种极端的可怖的美,人工不可制作,也难以承受。这种种都是需要我们去感受的,这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在生命力的东西。无论人还是作品都更接近于“纯粹”,不是求来的,是慢慢踢掉不需要的部分最后留下来的,弥足珍贵。
灵峰冬雪 34cm×41cm 王怡新
集 35cm×35cm 王怡新
参加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
三剑客 35cm×40cm 王怡新
2021年,创作《你的城》
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处在一个没有围墙的空间环境,与外来的、本土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并置,资源的极大丰富和物质的琳琅满目一方面钝化了我们的感觉,但更多的是刺激和开拓了我们的大脑,激发出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思路。我们应该正视这个时代所给我们带来的。无论它是美丽的、丑陋的、变异的,首先是真实和真诚,也更希望自己持一种温情的态度感知和呈现出身边的美好。它是某个场景,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种形式。能够把生活中的种种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转换,从混乱中划出美的意象来。
艺术创作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孤岛状态,自己在画面前纠结拉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一条寂寞之路,无可语人,一切窃都是隐默地蓄在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