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旭
真真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1993年,在美国研究量子耗散系统的孙昌璞发现物理学家彭桓武的论文中有一处错误。自己是个无名之辈,能给这位大物理学家挑错吗?导师鼓励孙昌璞试试。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孙昌璞给彭桓武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回国后,由于工作原因,孙昌璞与彭桓武有了接触的机会。一次,彭桓武问他:“有个东北人给我写过一封信,指出我论文里的一处错误,是不是你呀?”孙昌璞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彭桓武告诉孙昌璞,那篇文章的确是出错了,其中有他的责任,可能是稿件上的字迹不够清楚,也有审稿人的责任。“他们觉得我是个名人,给我审稿就不那么细致了。”彭桓武和蔼的态度,消除了孙昌璞心中的不安。
让孙昌璞没想到的是,一天,他居然收到了彭桓武托人带给他的一张便条。在那张用旧信封裁成的便条上,时年已86岁高龄的彭桓武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写下了几行字。原来,他担心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便请孙昌璞为自己量子力学方面的文章把关。字迹歪歪斜斜的结尾,还能辨认出这样几个字:“麻烦你,抱歉……”
这个请求,对孙昌璞来说,既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后来,在谈及此事时孙昌璞感慨地说:“彭先生勇于改錯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精神。他的谦逊和宽阔的胸襟,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榜样。而他放下著名科学家和院士的崇高身份,请我‘把关’,更使我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动力。”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