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再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写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学会观察生活,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中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其实,生活细节是考查学生的观察力与逻辑思维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首先,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学会细致观察。其次,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冬天过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这篇课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处景色写得如此美?学生讨论后认为,这是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景色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这种景色使作者产生审美的愉悦。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时,便可让他们生进行微写作,选择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描写。这样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丰富多彩生活
布鲁纳说:“个体的认知是建立在知识情境基础上的。”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生活氛围,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豐富多彩。生动的生活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找回生活中的记忆片段,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让学生有感而发。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固有的套路,模仿课文的痕迹比较重。而且他们在表达方式上缺乏技巧,语言呆板,缺乏个性。这就需要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写命题作文“感恩”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等生活场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就会回忆生活中家长与老师给予的关爱,从而找到作文素材。所以,教师要找到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并通过生动的情节实现两者之衔接。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写作的素材,而且也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联系生活教学,引导学生表达真情
屠格涅夫说:“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中抓住生活,而且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由此可见,真实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在作文中说空话、套话,缺少真情实感。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一草一木,让学生在观察中亲近大自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各种竞技类的游戏活动等。例如,在写有意义的活动或难忘的经历这样的主题作文时,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很多学生写学校运动会,也有学生写与父母一起旅游。只要开展活动,学生就会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人情、友情、师生情等,也就会体会到自己的情感变化。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谈谈自己的体会。实践证明,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汲取作文素材。
四、进行情节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雨果说过:“想象力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翅膀。”如果学生在作文中缺乏想象力,那么就难以根据作文的主题展开联想,并且语言缺乏个性,进而影响写作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的主题展开想象,打破思维的限制,从而拥有更多的素材,进而进行创造性表达,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完成对作文题目的概括,或根据材料进行拓展。其次,要梳理文章的结构与内容,让有声有色的材料变成文章的内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展开联想。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接着,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想象。最后,要求学生续写课文,让这个故事有一个合理的结局。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五、利用生活资源,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生活是作文教学不竭的资源,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根本。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好生活资源进行作文教学。生活中的人与事,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社会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这篇课文中的生活化写作素材很多。如老舍先生能抓住济南冬天天气温晴这一特点,从而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加上教师的情境再现,让学生仿佛亲眼看到看冬日的济南城。这样的描写给作文教学提供了借鉴的素材,不妨借此引导学生写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落叶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感受田园乡村的自然风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总之,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泉。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为自己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真实的内心体验。只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初中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