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变“金山” 竹产业的华丽变身

2021-02-21 00:47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竹山梁平竹林

耿国彪

“我很高兴地从媒体上获悉,中国第一竹乡的安吉县,发放了世界上第一笔竹子碳汇质押贷款,这对世界竹产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仅对中国竹产区具有里程碑式的示范意义,而且也为欠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了一个范例。”近日,浙江省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收到一封来自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阿里·穆秋姆的致函,对该县竹林碳汇质押贷款一事给予高度肯定。

2021年,安吉农商银行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在安吉县落地见效,于7月30日发放了世界上第一笔竹林碳汇质押贷款。安吉县报福镇统里村村民杨忠勇拿到37万元质押贷款时,仍像做梦一样:“做梦也不会想到,竹林里的空气能质押贷款37万元。”

“竹子是可持续发展难得的植物资源,更是源源不断的绿色财富。”湖州师范学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认为,首笔竹林碳汇质押贷款的发放,其创新实践,使竹林经营者把提质增汇与增收相结合,促进了竹林生态价值货币化以及竹林碳汇产业的形成。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产品种类繁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和各主要竹产区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竹产业发展,持续加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竹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的竹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有效发挥竹资源的生态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去年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构筑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方兴未艾的竹产业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我国竹文化的写照,千百年来竹子一直是高风亮节、淡泊宁静、清新优雅的象征。

我国竹资源品种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现有竹子品种500余种,集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等16个省区,根据国土三调发布的数据,竹林地面积超过700万公顷。

竹子是极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竹子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生长3〜5年就可成材成林,在固碳减排、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竹材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是加工制造结构材、板材、家具、纸等产品的优良原料,竹笋、竹叶、竹纤维等均可开发利用。

“百姓如果没有收益,竹产业发展就不会长久。”湖北省竹山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在创建5个竹产业发展示范乡镇、10个千亩示范片、5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庭院基础上,该县鼓励市场主体建立竹产品加工车间,推进竹产品初加工进村入户,把百姓房前屋后的竹林变成资产。

竹山縣因“竹”得名,竹子利用历史悠久,现有竹林47万亩。如何将老百姓房前屋后的竹林,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竹山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索。

去年5月,竹山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系统化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竹林基地10万亩,总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其中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40万亩,年加工竹笋4万吨以上,引进1至2家竹类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竹产业综合年产值30亿元以上。

“去年冬天,燕子山村统一组织集中造林,在路边、山边、沟边、房边栽下竹子,村庄越变越绿。”竹山县溢水镇燕子山村一组村民周少海满脸欣喜。精心管护下,燕子山村1200余亩生态景观竹林已连片成带。3年后,待翠竹成荫,新笋萌出,将为村民捎来新希望。

在位于官渡镇的兆华山野菜开发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生产小包装即食竹笋。“我们开发竹笋深加工后,一年四季都可生产,产品主要销往武汉等地。但因为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线往往‘吃不饱’,大订单不敢接。”公司负责人刘兆华坦言,全县系统谋划竹产业发展后,刘兆华吃了颗定心丸。如今,他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开发更多笋类食品,让竹山笋卖到全国各地。

“去冬今春,全县建设竹产业基地2万亩,谷竹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县道两边满眼是竹。”竹山县政府负责人认为,建好竹产业基地是根本,健全竹产业链条、推动竹文化与竹旅游深度融合,才是核心要义。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被誉为“中国寿竹之乡”的重庆市梁平区,现有竹林50万亩,其中百里竹海成片竹林达35万亩。

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利用竹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按照“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思路,推进竹资源提质增效、竹美食开发、竹加工发展、竹文化挖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梁平持续推进竹产业发展,新造笋材两用竹林2万亩;改造低效寿竹、白夹竹林10万亩,进一步改善百里竹海林相,丰富竹资源种类,满足加工企业对竹资源的需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竹林流转,促进竹资源从粗放零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建立种植、初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提高竹林管理水平;引导林农使用先进的竹林丰产栽培及低效林改造技术,培育优良竹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鼓励有条件的林农探索竹荪、九月香、三叶青、黄精等食用菌和中药材的竹林林下高效复合经营技术,发展林地经济。

目前梁平年产竹笋15万余吨、竹材约40万吨,其中笋材两用林亩产竹笋1吨以上、其它竹林亩产竹笋0.25吨以上,材用竹林平均亩产竹材1吨以上,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带动了林农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梁平竹资源主要集中在明月山系及周边区域,重点集中在屏锦、竹山、明达、龙门、七星、龙胜等镇乡,竹子品类多、面积大,为发展竹加工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梁平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充分发挥竹的资源作用和可再生性,引进圆竹展平、竹重组、竹缠绕管道、防火竹材等先进实用技术,开发竹工字板、方料、圆柱竹等装饰材料,重点推进竹地板、竹家具、竹卫浴、室内装饰、竹建筑与景观应用等领域的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大力发展竹材、竹工艺品、竹笋加工等精深加工,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把竹加工产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梁平有竹加工企业90余家,生产的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竹材料、竹家居、竹板材等建筑产品,竹食品、竹签、竹席、竹竿、竹编等生活用品及竹雕、竹帘、竹扇等工艺产品,2019年竹产业总产值近20亿元。

“现在,梁平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充分利用明月山300万亩竹资源,积极谋划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竹木家居产业园。到2030年,竹木加工企业达到500家,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建成千亿级明月山竹木家居产业园。”梁平区林业产业负责人表示。

盛夏的竹海,绿影婆娑,一片生机盎然。贵州的竹产业,亦尽情拔节生长,形成破“竹”之势。贵州省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竹”以来,竹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作为贵州省12个特色产业之一,竹产业不仅扮靓了绿水青山,更让老百姓收获了金山银山。

根据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交通条件,贵州省提出着力打造赤水河、清水江、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山两水”四大竹产业带。

赤水河竹产业带以赤水为产业集聚地,重点利用毛竹、慈竹、硬头黄竹等资源,加快构建以竹浆纸系列产品生产、竹型材制造、中高端竹家具生产、竹笋深加工、竹高科技产品和竹工艺品打造等加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大娄山竹产业带覆盖桐样、绥阳、正安等县区,重点发展金佛山方竹,全力打造食用笋高端品牌;清水江竹产业带包括黎平、从江等县,竹资源以毛竹、慈竹、麻竹等为主,重点开发竹雕、竹编、竹扇等手工艺品和竹筒酒、竹筒饭等特色食品;武陵山竹产业带覆盖碧江、江口县等县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竹缠绕、竹生物医药、竹活性炭等高科技企业。

赤水市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发展战略,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2018年实现竹产业产值70多亿元,逐步实现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的转型。

桐梓县成立方竹产业发展中心,举全县之力将方竹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计划打造10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通过竹林流转、竹林入股、竹林托管、合作社统一经营等多种模式,有力推进规模经营。

铜仁市聚焦发展重点,积极开展产业示范点建设,大力培育、引进竹产业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深化竹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业。

如今,贵州省的竹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全省竹加工企业(含作坊)60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

科学合理利用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现代竹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竹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优质竹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竹产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现代竹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基本建成,主要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成为世界竹产业强国。

“以上目标的确定,综合考虑了我国竹资源情况、竹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等各方面因素,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方向明确、政策保障有力,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长为林业支柱产业,是完全可能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

多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而“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就需要加强优良竹种保护培育,培育优质竹林资源,夯实竹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要做大做強竹笋、竹材加工、竹家居、竹装饰、竹工艺品、竹炭等特色主导产业,聚力发展竹质建材、竹饮料、竹食品、竹纤维、生物活性产品、竹医药化工制品、竹生物质能源制品等新产品新业态,推进竹材仓储基地建设,强化竹材采伐、收储、加工、流通等环节衔接,有效打通产业链供应链。

2021年6月,贵州省领导带队赴国际竹藤中心拜访,双方就完善贵州省竹产业链图谱、为贵州与国际国内知名竹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这是贵州省主动出击的一次行动。为了不断利用对外合作的契机为竹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贵州省特别组建了竹产业专班,加强内引外联,为占领竹产业链的制高点增添力量。

赤水市政府与上海泰盛集团签约“赤水纸产业园区”项目,预计投资规模35亿元,2021年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6万吨竹浆、30万吨原纸、30万吨终端纸、6万吨特纸的产能;桐梓县成功引进天域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铜仁市成功引进“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贵州现代物流集团拟与浙江意向企业合作在赤水市建设西南(赤水)竹仓储物流及产品集散中心项目……

随着产业链的日渐完善,这根绿色产业“竹”,正在成为贵州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力量。

与贵州相邻的四川省同样将竹产业的提质增效放到了重要位置。在四川省林草局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林风景线高质量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现代竹产业基地达到1200万亩以上;竹浆及造纸产能分别超过200万吨,竹笋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建成高质量翠竹长廊(竹林大道)60条和一批竹林景区(点),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5个;竹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35年,竹林基地质量全面提升、竹产品加工转化全面升级、竹旅融合全域推行、竹业科技全面进步,竹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努力把四川建成全球瞩目的“大熊猫+竹”文创基地、全国最大的竹纤维产业发展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竹食品生产基地、全国最美的竹林风景线。

为使《规划》落到实处,四川省明确,“十四五”期间,做好培育优质高效竹林基地、推进竹材加工升级、加快竹食品加工转化、建设靓丽竹林风景线、强化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深化科技创新与示范引领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实施好竹林高效培育、竹纖维产业壮大、竹建材开发、竹家居提升、竹工艺品创新、竹材生化利用、竹笋保鲜与加工、新兴竹食品开发、翠竹长廊建设、竹林景区(点)建设、竹旅康养教育研学特色线路建设等13个重点工程及44个重点项目(活动)。

竹产业在四川多地蓬勃发展。在泸州市纳溪区,计划投资70亿元的高新林竹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13家围绕竹家具、竹活性炭等领域产品的企业已经签约入驻。这个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年产值85亿元。在四川成都、内江、眉山等地,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促进生态和经济共赢。

“四川省将扎实推进竹林资源提质增效,推动竹文化与竹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竹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强竹产业品牌和市场体系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的另一个强力要素就是创新驱动。我国竹产业科技创新步伐稳健,竹材加工利用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竹集成材、竹重组材、竹木复合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但总的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竹产业创新基地、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竹资源精准培育、新型竹质工程材料、竹建筑结构材料、竹浆造纸生态环保工艺、一次性可降解竹纤维餐具和容器注模加工、竹纤维多维编织、竹资源全组分化学高效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顶层设计、产业升级和机制创新,增强竹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竹业科技创新,宜宾与国际竹藤组织、浙江农林大学等行业协会和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新组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竹学院。引进国内竹产业界高端人才组建团队开展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竹类植物组培快繁与产业化生产示范项目等10个竹科研项目建设,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发国内首个“竹、樟在线监测控制系统”信息化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全市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9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85.4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70.99亿元。

一方山水一方人文,一方历史一方底蕴。梁平人出入为竹、枕眠为竹、饮食为竹,山、水、竹与人文早已融为一体。现在,梁平坚持“文化引领、乡村特色,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农民主体、大众消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发展方向,加快百里竹海景区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创建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样板地。

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梁平成立了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后与梁平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合并成立梁平区林木种苗和林业科技站,致力于林业基础性研究,着力解决梁平区竹产业发展中综合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尤其是攻克竹产业种苗繁育、丰产栽培、抚育管理技术等技术瓶颈,提高竹林单产效益,推动竹产业提质增效。

三峡竹博物馆是重庆市第一家“竹”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旖旎的竹海风光、丰富的竹类资源、灿烂的竹文化和源远流长的竹工艺,重点展示梁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推动“竹山变金山”的生动实践。博物馆内收集保存竹种质资源基因库21属310余种活体竹子,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是重庆市最大最全竹种质资源基因库,是重庆市竹类植物科研实验、教学实习、科普宣传、青少年教育等重要基地。

据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报告分析,目前我国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创新及新技术、新品开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开发竹资源的积极性非常高。竹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竹产业发展涉及面广,需要各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合力推进。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对记者说,针对竹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存在的短板,我们提出了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投入机制,要求各地落实乡村振兴等有关政策,按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创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竹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竹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四是优化管理服务,将竹产业作为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完善各项管理服务措施。五是扩大宣传推广,加大竹产业和创新优质竹产品的宣传力度。

面对未来竹产业的推进和发展,各竹产业重点地区开始主动作为,去年由四川、浙江、福建、江西4省14个城市共同发起了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目的就是充分整合、共享竹产业发达地区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进一步推动各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联盟以“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谋发展”为原则,将建立多方、全面、长期、紧密、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协同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后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减少同质化竞争,推动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协同配套,实现错位发展。联盟还将推动各成员辖区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协同应用、保护、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作为林业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竹产业将自身定位成万亿级产业,准备在未来绿色发展中大显身手,以中国竹文章,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猜你喜欢
竹山梁平竹林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寻访竹林隐士
昆士兰大学
The Color Purple
한국어 체언 수식 부사에 대한 연구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灵秀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