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辰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325000)
社交网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户可以就分享的内容进行交流。[1]39自我呈现是社交网站的重要功能之一,指个体做出努力在他人面前展示出自己期望被知晓的样子。[2]个体在社交网站上采用不同自我呈现策略,有的用户乐于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真实的状态,这种策略被称为真实自我呈现。[3]前人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动态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4];还有研究表明,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有直接预测效应。[1]45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5],因此,探索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机制对其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为了从中获取基本心理需要。基本心理需要包括三个层面: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6]68网络自我表露可为用户提供满足基本心理需要的机会。真实自我呈现是个体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中采取的策略之一,同时基本心理需要是自尊的重要影响因素。[7]故本研究假设基本心理需要中介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
此外,个体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动态时不自觉地与他人比较[8],由此产生的情绪影响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9]。更倾向于进行社会比较的个体在看到他人发布的积极信息后,心理幸福感会随着产生的不良情绪下降。[10]83因此,可认为由社会比较产生的情绪将会影响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水平。故本研究假设社会比较在真实自我呈现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高社会比较的个体通过真实自我呈现所获得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更低。
综上,本研究探讨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社会比较对模型前半段的调节作用。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某地区使用社交网站的青少年共701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54人(50.5%),女生347人(49.5%)。被试年龄平均年龄14.21(SD=1.51)。
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
选用 Kim和 Lee编制、牛更枫等翻译的真实自我呈现问卷,采用Likert 7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本研究中Cronbach'α=.71。
2.基本心理需要
利用刘俊升等人[11]修订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采用Likert 7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本研究中Cronbach'α=.86。
3.自尊
选用 Rosenberg[12]编制的自尊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4=“完全符合”),本研究中Cronbach'α=.83。
4.社会比较
利用王明姬、王垒和施俊琦[13]修订的社会比较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Cronbach'α=.71。
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技术[14],共11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公因子的解释率为18.26%,小于40%,故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自尊与社会比较的相关不显著,此外各变量两两之间相关显著。
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15],将年龄、性别设为协变量,选用模型4分析基本心理需要在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与性别后,真实自我呈现显著预测基本心理需要(B=.14***,SE=.02);二者进入方程后,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不能直接预测自尊(B=.012*,SE=.01);基本心理需要显著预测自尊(B=.36***,SE=.02)。偏差校正Bootstrap方法检验表明,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显著,ab=.051,BootSE=.010,95%的置信区间为[.03,07]。中介效应占比为ab/(ab+c')=81.63%。
接着采用SPSS宏程序模型7检验社会比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真实自我呈现与社会比较交互项正向预测基本心理需要(-B=.15***,SE=.04)。
简单斜率分析结果见图1,真实自我呈现对基本心理需要的预测作用仅在社会比较水平较低的个体中成立(B=.07,BootSE=.01),95%置信区间[.04,.10];在社会比较水平较高的个体中不成立(B=.02,BootSE=.02),95%置信区间[-.02,.58]。
图1 社会比较对真实自我呈现与基本心理需要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以往研究中,使用社交网站能让低自尊和低生活满意度的个体获益[16],本研究与前人一致,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能通过显著正向预测基本心理需要对自尊产生影响,该结果与以往一些研究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数据。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动机强弱取决于其参与这些事时所体验到的基本心理需要程度。[6]78个体自我呈现所获得的满足感越高,后来重复这一行为的可能性也越高。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着生理与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以及家庭与学校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17],网络的相对自由性可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被消耗的基本心理需要。
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见表1。
表1 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中,真实自我呈现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影响受社会比较的调节,该路径仅在低社会比较的个体中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即社会比较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有消极影响。[18]前人研究将社会比较分为能力与观念两类,认为能力与观念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客观的参照物,个体只得转向与自身相似的同类进行比较,获取信息,以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或将要进行的事情顺利与否、结果如何进行预期。[19]因此,高社会比较者对自身的能力没有较为准确的认知,需从外界寻求相似他人进行参照,来评判自己的能力。该过程同样存在于网络环境[20],人们发布的动态多半是积极正面的[21],这类人群在进行真实自我呈现时会将真实状态与那些积极信息进行对比,产生不良情绪体验。[10]93相反,低社会比较的个体有较清晰的自我认识,在社交网站上进行真实自我呈现让自身的想法与情绪在网络上得到纾解,因此得到的基本心理需要水平更高。
(1)基本心理需要中介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
(2)社会比较在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即低社会比较倾向者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对基本心理需要预测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