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课题组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环渤海湾区、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开发价值和优势的基础上,指出构建“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重大意义,提出构建“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具体建议,要谋划编制好沿岸区域整体规划,建立“五省市”工作联席机制,成立发展战略智库和企业联盟,加强沿海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关键词〕环渤海 辽东半岛 胶东半岛 区域格局
北方“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省市,将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一湾”指的是环渤海湾区,“双半岛”指的是“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建设“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就是通过环渤海岸线把辽、冀、京、津、鲁五省市串联起来,促进“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互动发展,加快形成环渤海沿岸新的增长区域。当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充分借鉴国内外沿海经济带的成功经验,适时推进“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开发开放战略,对加快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山东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环渤海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逐步缩小我国北方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差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开发价值和基础优势
“一湾双半岛”经济圈,不仅是我国北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带动五省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黄金海岸。“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范围,东自辽宁省丹东市,西至山东省日照市,海岸线全长7354.7公里。直接临海行政区域覆盖沿岸五省市17个地级市、31个县市区,区域人口占五省市总人口的1/6左右。2020年,“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111667.13亿元,占五省市的60.48%,占全国的10.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62.6亿元,占五省市的59.28%,占全国的7.2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9.92亿美元,占五省市的71.93%,占全国的24.93%。其开发价值和基础优势有:
1.战略位置显要。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沿海区域,“一湾双半岛”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域,不仅与吉林、黑龙江两省,内蒙古东部地区,京津塘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而且与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国等国发展贸易的潜力巨大,腹地支撑广阔。“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宜港海岸线7354.7公里,其中,优良商港港址19处,有大小港湾40余个,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两个半岛内陆腹地辽阔,是辽、鲁经济格局中的关键战略区域。目前,辽东半岛由于坐拥大连湾、旅顺口等天然优良港湾,已经形成以大连为龙头,丹东、营口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青岛、烟台和威海均有特色港口。大连旅顺与山东烟台的直线距离仅有106公里,若能通过环渤海湾区的有效衔接,利用好两大半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给两地发展带来难以预判的经济发展前景。
2.矿产储量巨大。环渤海沿岸陆域、海域多种矿产资源居全国前列,海上能源开发价值不可估量,利用前景广阔。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据初步估算,辽宁沿海石油资源储量约为6~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海洋能源蕴藏量超过700万千瓦,可开发潮汐能14.1亿度。胶东半岛的矿产资源储量更为丰富,煤炭、石油、铁矿、金矿、金刚石、晶质石墨等资源的储存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山东招远的黄金产量曾连续23年居全国矿山之首。
3.农业禀赋优越。“一湾双半岛”区域均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北方农作物生长条件充分,沿岸农业资源丰富。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是全国水果、蔬菜和海产品的重要产区。辽东和胶东半岛地理位置相近,在自然资源储备、农畜产品种养殖以及产业布局方面也大同小异。辽东半岛盛产高粱、玉米、水稻、谷子、薯类、花生等传统农产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果品以苹果、葡萄、山楂、桃子、李子、草莓和梨为主;水产养殖品包括扇贝、海参、鲍鱼和海带等。胶东半岛在果品和水产养殖品方面与辽东半岛极为相似,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苹果产区。充分利用两地农业资源,拓宽第一产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双半岛”城市群建设的积极作用将非同寻常。
4.工业基础雄厚。作为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环渤海沿岸的重工业体系完善、特色明显,容易形成协同效应。比如,位于辽宁鞍山的鞍钢、河北唐山的首钢,都是国内外著名的巨型钢铁企业。临港产业也较为发达,辽东半岛的大连港、营口港,在东北亚航务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津港辐射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干散货港口运输企业;胶东半岛的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是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大港。大连船舶制造在国内稳居前三甲,胶东半岛的龙头城市——青岛,在家电、纺织、化工、造船、海洋工程等领域均保持领先状态。目前,两大半岛均利用优越的深水港口资源,建立起海洋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形成了完整的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产业链。
5.智力资源丰富。已上升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京津冀区域,教育和科研资源不可多得。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在科教资源上,也都有着深厚基础和独到特色。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方面,辽宁有东软、山东有浪潮,两家企业均为国内百强互联网企业。2018年,两家企业就“致力于云生态打造,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签署战略协议。在科研基础方面,大连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两所“双一流”院校;青岛有中國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所“双一流”院校,两地均搭建了产学研融合平台,为半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动力。在科研院所实力方面,青岛市拥有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辽东半岛在材料与能源领域的综合科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相互利用对方资源取长补短,在科研资源的智力支撑下,为“双半岛”经济厚植科技沃土,加快了互联网信息化的进程。
6.地缘文化相亲。“一湾双半岛”区域,因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化相亲,往来历史久远。辽宁地处东北南端,少数民族众多,民族相互交融延展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汉文化烙印深厚,有着好客的美誉。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隔海相望,近现代以来,在“闯关东”的路上,大批来自烟台、威海、青岛等地的山东人涌入大连和营口一带,至今辽东半岛百姓仍保留着不少胶东半岛口音。由于上世纪两大半岛均受到外来殖民文化的影响,旅游建筑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此外,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均傍海而生,旅游景点也颇为相似。比如,辽东的长兴岛、金石滩和吴姑古城,胶东半岛的蓬莱阁、成山头、长山岛和黑山岛。繁忙的烟大轮渡,也已成为联系两大半岛经济、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
二、“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构建“一湾双半岛”经济圈,是北方五省市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环渤海重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北方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实现新飞跃的迫切需要。这不仅对“一湾双半岛”的长远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而且对于全国区域统筹发展、实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与“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南方城市群相比,北方城市群势力略显单薄,“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京津冀”是北方唯一的经济增长极。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8—2019年,北方的黑、吉、辽、津、冀、鲁等六个地区在全国GDP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位于渤海湾两翼,接壤“京津冀”城市群,呈环抱渤海湾的态势。打造“一湾双半岛”经济圈能够辅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扩大北方城市群经济效益的辐射面积,拉动我国北部环渤海湾区一体化进程,打破经济总量“南强北弱”、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的格局。
2.有利于提升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环渤海区域要想更好、更快地协同发展,就需要实施更彻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形成东西联动、南北呼应,内外兼顾、陆海协同,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辽东半岛的大连市和胶东半岛的烟台市,是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连接纽带。依靠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辽东和胶东两大半岛经济圈,可以在促进“双半岛”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打开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进一步利用环渤海岸线,以烟台为起点,以大连为节点,“兵”分两路,向北连接辽、吉、黑的中心城市,直抵俄罗斯;向东贸易日韩以及东南亚国家。这既能够推进东北方向的陆海丝绸之路建设,又能够及时融入未来中日韩自贸区市场。
3.有利于建设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环渤海区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一湾双半岛”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北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研发力量强大,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形成了科技带动型和园区规划型集群模式。天津市依托直辖市的政策优势,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现代冶金、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支柱产业。河北省则利用独特地理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天津两地产业转移,发展与两地配套的产业集群。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在装备制造、轻工业、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海洋运输、旅游业等方面均各有所长,可逐步打造两大半岛的农产品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此,可加深“双半岛”经济圈内的生产分工与协作,提高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吸引经济圈外的企业,衍生出大批的区域特色企业。
4.有利于加快环渤海五省市一体化步伐。通过环渤海岸线,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融为一体,可大大加快北方五省市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辽东半岛是东北地区连接东亚的战略平台,融入“双半岛”经济圈能够获得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继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东北全面振兴的进程。辽宁省、山东省均在2020年底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目标。构建“一湾双半岛”经济圈,打造环渤海湾区的新增长极,不仅能够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活体制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更能够稳中推进环渤海沿岸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促进北方五省市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重点构想
积极实施“一湾双半岛”开发开放战略,使环渤海区域成为重要的旅游观光带、资源开发带和产业集聚带。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既要体现五省市独有特色,又要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既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又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科学谋划、稳步推进,确保高起点开局、高质量运行,走出一条和内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1.推动“一湾双半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规划建设旅顺至烟台跨渤海隧道。建设全长约125km的渤海湾跨海通道,按列车车速180至200km/小时计算,跑完全程仅需不到1小时,时间成本将比之前节省数倍。若建成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快捷通道,将对“双半岛”经济互动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将极大地便利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的顺畅互动。假如也建成日本和韩国间的朝鲜海峡隧道,朝鲜半岛再全境开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那将在世界上形成一个超级大湾区。此举将把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内陆连为一体,实现整个东亚四国海陆畅通无阻。日本東京的丰田汽车、韩国首尔的现代汽车,将直接可以开到大连、开到青岛。届时,“一湾双半岛”的出口贸易通道将会被彻底打开,中日韩自贸区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市场自由化。这将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带,华东地区,长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二是建设环渤海沿岸高等级交通设施。目前,辽宁已建设了丹东至葫芦岛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京雄城际铁路已建成运营,京滨城际铁路、京唐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京津冀区域密布的公路网更趋完善。山东以建立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互联互通综合运输体系为重点,将建设一大批沿岸高速公路及铁路。在此基础上,实施“一湾双半岛”开发开放战略,应率先规划建设辽宁丹东至山东日照的跨区域滨海大通道,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运输线,把“五省市”已有的交通设施,顺畅、便捷、有效地串联起来,从而带动我国北方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沿海经济带。
2.促进“一湾双半岛”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是打造“一湾双半岛”节点城市群。利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环渤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接沿岸区域核心城市,构成区内外交通网络的骨干,打造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类似的沿岸城市集群,使核心城市成为国内北方的技术、贸易、文化和人口交往枢纽,打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借助自贸区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借助辽宁、天津、山东自贸区各自政策优势,促进环渤海沿岸区域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融合共赢发展。各自贸区可利用沿海区位优势,促进各省市在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撑北方地区创新发展和吸引人才聚集。三是实现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以规模优势为核心,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自循环,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以此来适应变化莫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推进“一湾双半岛”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五省市以开放、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数字经济为牵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推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区域数字中心。四是拓展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制定出台专项规划,对海洋经济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社会民生等领域提出具体指标。谋划实施一批海洋强国重大项目,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使环渤海区域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富有竞争力。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环渤海生态保护治理成果。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海洋成为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中的关键部分。
3.培育投资热土,抢占“中日韩自贸区”市场。中日韩邻里相望,文化相通,历史渊源深厚,经济紧密相连,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二大经济体。过去20年,三国经济深化合作、共同发展,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多亿美元,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从17%提升至24%。三国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湾双半岛”区域内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具备与日韩合作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当前,在三国均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抓住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蕴含的机遇,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区域与日韩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出口和扩大进口相结合,不断提升“一湾双半岛”与日韩经贸合作层次,积极推动区域内的投资公司等到日韩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并在日韩建立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围绕冶金矿山、数控机床、重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等制造业领域,组建中日韩合作产业园区。借鉴中国和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在大连、天津、青岛等产业基础较好的沿海节点城市,以新产业、新领域、新业态为重点领域,整合日韩优势资源,共建中外合作工业产业园区。可借助日韩产业优势,利用自由贸易港的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政策,探索包括医药、医疗、医养、教育、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开放,在服务业开放领域形成突破。
四、构建“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具体建议
1.建立“五省市”工作联席机制。统筹协调区域间经济一体化,逐步解决地区内存在较大市场壁垒、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的严重问题。2021年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如果“五省市”围绕“一湾双半岛”也能建立同样的联席工作机制,则有利于加快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解决在对外开放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五省市”间高效、高质量地互动发展。
2.谋划编制好沿岸区域整体规划。如能对环渤海地区发展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一湾双半岛”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蓝色经济体系,可以从全局上把握利用环渤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从而带动整个北方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编制规划要用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精心布局“一湾双半岛”的战略发展,以全面推进区域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组建“一湾双半岛”港务集团。整合大连、天津、青岛港口资源,实施错位互动发展。从区域重要性看,大连港是中国东北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如果中国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同日韩合作,大连港的地位不言而喻。天津港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是环渤海地区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综合运输成本最低。青岛港向北辐射京津冀,南面则靠近上海港,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三个港口丰富的资源、庞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共同构成了“一湾双半岛”经济圈的海上“三大支柱”。组建“一湾双半岛”港务集团,使三个港口以及周围其他港口之間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有利于将“一湾双半岛”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成立发展战略智库和企业联盟。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成立“一湾双半岛”发展战略智库和企业家联盟。通过联盟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形成稳定持久的智库群体交流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力量、智慧和积极性。通过发挥企业能动作用,依靠社会力量,吸引民间资本配置市场资源,为多元化投资“一湾双半岛”经济注入活力。
5.加强沿海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岸线资源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产生的影响,防止对古迹和景点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破坏;尤其需要加强对海水资源、滨海湿地以及海岛滩涂的保护力度。把好入海水源关,将污水治理落实到位,严禁海涂围垦。以此,为沿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发展空间,促进“一湾双半岛”经济圈内良性循环发展。
(课题组成员:李洪彪张超李承芮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