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博文 綦玥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进入同一所大学同一院系的大学生入校成绩相近,但成长环境的不同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心理健康、学习能力、生活交际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概述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分类,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多维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多维能力的方法。
(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1.先入为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基本生活单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到认知世界,再到走上工作岗位,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2.内容丰富。家庭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人的价值认知、品德修养、心理状态、语言方式、行为习惯、就业观、恋爱交友观等。
3.潜移默化。每个人从幼年时代到青年时代,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人,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家庭。父母爱读书,孩子就愿意自主学习;父母爱运动,孩子就会主动锻炼身体。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二)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分类
根据父母的教养管理方式,家庭教育可以分为严苛管教型、放任自流型、娇生惯养型和自主平等型。
一是严苛管教型。严苛管教型的父母对孩子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严苛管教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堪重负,容易变得自卑、偏执、不愿与人交往等。
二是放任自流型。放任自流型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较忙,很少管教孩子,很少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缺乏基本的了解,任由其发展。在放任自流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少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抽烟、酗酒、沉迷游戏等恶习。
三是娇生惯养型。娇生惯养型的父母溺爱孩子,会包办一切或纵容孩子。在娇生惯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顾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立能力差,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自主平等型。自主平等型的父母注重孩子的道德品格教育,愿意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自主平等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心智健全,人格独立,乐观向上,内心独立、坚强,在大学会乐于交友,与人为善,全面发展。
(一)家庭成员修养
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都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个人品行。受高素质家庭成员影响的孩子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受低素质家庭成员影响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家庭结构
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敏感、不信任、缺乏安全感等情况,长大以后甚至在感情、婚姻观上也存在错误观念。
(三)家庭与高校的沟通联系
上大学之前,大多数孩子不会远离家乡和父母。进入大学后,孩子开始了集体住宿生活。大部分家长会有一种“解放”的感觉,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后,所有的教育职责属于学校,家庭没有再繼续教育孩子的义务,这会加大高校的教育难度,增加高校的工作量。另外,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岗位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比例设置,辅导员难以做到与所有家长定期联系。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部分家长对孩子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严重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部分家长认为大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无关紧要,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巨大压力,一旦考试失利,就会万念俱灰,一蹶不振;部分家长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文凭,只要能毕业,就万事大吉,导致孩子自由散漫,没有生活目标,整日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高校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大学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所想、未来所期。家长也不能一味袒护孩子,要与学校统一战线,帮助孩子走阳光道,做正直人。
(二)帮助家长正视心理问题,细化大学生心理教育
大学生因情感问题、同学关系、家庭矛盾、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校要多关注心理异常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向家长定期反馈孩子近况,多关心、多鼓励孩子,多寻求外界力量,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
(三)联系家长告知学业情况,加强大学生学习教育
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缺少约束,很多孩子不愿意认真学习,甚至逃课打游戏。久而久之,考前突击甚至考试作弊等行为成了大学生心照不宣的“常态”,导致大学教育成为“放羊式教育”。
大学与中学不同,除了更精细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家长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查询孩子考试成绩、课堂出勤、活动参与、等级考试的情况,了解孩子近期的思想、生活状况,有任何情况直接和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四)关心日常生活,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经历集体生活,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做到互相理解、相互谦让,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由于大学生性格特点、学习生活习惯、交友方式、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往往不能兼顾每一个孩子。因此,家庭与学校要相互配合。家长要将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告知学校,学校要将孩子的日常表现告知家长,并为家长提供孩子未来发展的建议,共同助力孩子在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良好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多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