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宇
摘 要: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温度裂缝的危害性较大,不仅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性,还会对于后续应用耐久性产生危害,应该切实做好温度裂缝控制工作。文章即重点围绕着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温度裂缝,首先分析了成因,然后又分别从结构浇筑方案、材料控制以及施工控制三个层面入手,探讨了如何防控温度裂缝,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处理中,因为其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结构后续应用状况,需要切实围绕着混凝土浇筑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干扰因素予以优化防控。温度裂缝就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作为重要防控目标,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度。为了较好优化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防控效果,技术人员往往需要首先分析明确具体成因,对于温度裂缝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予以掌握,进而才能够明确后续温度裂缝控制任务,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效果得到良好保障。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裂缝成因分析
(一)温度裂缝的形成机制
温度裂缝是当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裂缝问题,顾名思义,温度裂缝主要和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方面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因为水泥水化会出现较多热量,这些热量的出现以及应对不当,就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温度裂缝问题。伴随着当前混凝土结构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水化热,而这些水化热往往会积聚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无法形成较为理想的外散效果,而混凝土结构表面因为其散热条件较为理想,进而也就会出现温度明显下降趋势,最终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明显高于表面温度,这一温度差的出现必然也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该温度拉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表面也就必然会出现裂缝。当然,基于混凝土浇筑结构内外侧温度差异带来的拉应力大小来看,其形成机制往往还和混凝土结构表面自身的性能有关,因为其抗拉强度并不是特别理想,温度拉应力明显超出了这一限值,必然也就会进一步增加出现温度应力的几率,温度裂缝问题更为严峻。
(二)温度裂缝的影响因素
从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形成机制上来看,其主要是由于温度拉应力带来的,但是温度拉应力的形成却受到了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必然也就成为关注焦点,应该作为未来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控制的重要目标。首先,混凝土浇筑中温度裂缝的形成首先和结构自身有关,结构体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内部温度的积聚状况,往往越大的混凝土结构,更加容易在内部形成较高温度,进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差,由此形成的温度裂缝更为突出。其次,混凝土浇筑中的温度裂缝还会受到施工材料的影响,因为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不合理,或者是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性能不佳,出现的水化热较多,同样也会增加温度差大小,造成温度拉应力更大,温度裂缝更为严重。再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也会对于温度裂缝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相应技术操作人员不熟悉该工序,在操作中存在着较多的误操作,尤其是对于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处理而言,因为操作不当带来的内部温度降低效果不佳,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差较大,由此形成严重裂缝倾向。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内外部温差的出现不仅仅和内部水化热有关,往往还和外部环境温度有关,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出现温度裂缝的几率更高。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温度裂缝控制策略
(一)结构浇筑方案优化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控制需要首先从浇筑方案入手,要求针对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构建较为合理的浇筑方案,尤其是在一些相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浇筑项目中,更是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基于该方面诉求,合理运用分层浇筑方案,避免直接一次性浇筑成型,以此有效实现浇筑厚度的控制,有助于降低温度拉应力的影响,确保整体浇筑更为高效有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于必要的后浇带进行优化处理,在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恰当位置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应该设置在50cm左右,间距可以根据不同混凝土结构的整体长度予以优化控制,一般可以设置为每隔25m一个后浇带。在后浇带应用中,需要注重合理调控浇筑时间,尤其是在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后浇带的浇筑应该保障采取同种混凝土材料,以便尽量确保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更为协调,具备整体性效果。
(二)混凝土材料控制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出现还和具体施工材料密切相关,如此也就需要从混凝土材料入手予以控制,力求在促使混凝土材料符合要求的基础上,优化水化热等性能,进而实现温度拉应力的降低,最终体现更强温度裂缝防控效果。对于混凝土材料进行优化控制,必然需要首先优选各类原材料,在保障原材料符合诉求的基础上,更好实现对于最终混合料性能的优化。比如在水泥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选低水化热水泥品种,并且在使用前进行必要试验检测,杜绝应用水化热较为严重的水泥参与混凝土材料配置,以此降低温度拉应力。为了有效实现后续水化热的控制,除了从水泥材料入手予以优化选择外,往往还需要注重合理运用外加剂,比如减水剂的使用就能够有效实现混凝土配置比例的有效调控,对于因为混凝土材料水化热带来的温度裂缝形成积极防控,应该在实际运用中予以优化把关。细粉煤灰的应用同样也能够有效实现水泥应用量的降低,进而降低水化热程度,在温度控制方面同样也具备理想作用。当然,在混凝土材料配置过程中,技术人员也需要合理控制配比,在确保混凝土材料整体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水泥应用量。
(三)规范技术操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控制还需要表现在具体技术操作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予以规范化处理,以此更好提升混凝土浇筑水平,规避人因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浇筑速度以及振捣处理中,更是需要选择高素质人员参与其中,以确保温度裂缝得到有效防控。在技术操作规范中,首先需要重点做好人员审查工作,要求促使所有参与到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人员具备较强岗位胜任力,可以熟练掌握和执行相关工作任务,对于混凝土浇筑中涉及到的各个关键因素以及温度裂缝的防治方式较为熟悉,以此更好优化自身施工效果。比如在振捣处理中,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运用振捣设施,严格按照快插慢把的基本原则,促使所有混凝土浇筑区域都能够得到有效搅动,进而实现相应区域内温度的有效调控,促使温度差尽可能较低,缓解温度拉应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浇筑处理中,技术人员还应该灵活运用冷却水管进行内部温度的有效调控,在降低内部温度的同时,也就可以规避温度裂缝。
三、结束语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裂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病害问题,其形成机制主要和温度拉应力有关,进而也就需要注重从各个影响因素入手,确保混凝土浇筑处理较为规范可靠,在浇筑方案、混凝土材料以及技术操作上予以精细化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广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J].江西建材,2021(04):110-111.
[2]刘腾.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4):159-160.
[3]易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裂缝控制探讨[J].四川水泥,2020(12):29-30.
[4]秦海燕.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