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刚/江苏省睢宁县委宣传部
实现农村经济薄弱地区跨越发展,要以“农”为本,以“特”见长,加强一二三产延链、补链、强链融合发展。笔者以江苏省睢宁县桃园镇蚕桑种养殖业为案例,探求其发展特色地方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以“农”为本,以“特”见长。桃园镇有近70年种桑养蚕史,当地许多农户生计和蚕桑绑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初桃园镇发展植桑养蚕,最多时约有4.5万亩,占全县桑园面积近50%,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蚕桑基地,享有“蚕桑之珠”美誉。2017年5月,桃园镇列入江苏省首批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录,开展蚕桑文化小镇创建;2017年12月,桃园镇获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实验示范(睢宁)基地”;2018年底,省商务厅批复桃园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
2019年睢宁县投入项目资金861万元资金扶持蚕桑生产,新建标准化小蚕室3栋及250座标准大棚,有效改善了蚕农的生产环境。培育342个桑园规模10亩以上蚕桑生产大户。桃园镇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镇,镇党委政府借助建设桃园“蚕桑特色小镇”契机,成立兴桃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建立15个桑园面积在50~150亩规模的村级集体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各个合作社在做好蚕桑生产、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同时,因地制宜在蚕桑复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利用桑园进行立体绿色养殖,出售健康农副产品;栽植果桑等经济树种搞采摘园、农家乐等,进行文化休闲娱乐,提高蚕桑产业影响力;进行蚕桑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等等,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桃园镇桑园面积2.4万亩,产茧200多万斤,产值5000多万元。
打造“1+10+500+N”模式。桃园镇蚕桑生产是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粗放式经营,户均桑园面积较小且布局分散,因蚕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轻,蚕农生产设施投入积极性不高,影响现代蚕业科技普及推广。另外,由于蚕茧收购市场无序,蚕茧价格波动较大,蚕农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自桃园镇被列入江苏省首批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录以来,在各方面扶持与指导下,桃园镇根据当地实际,从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着手,围绕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打造一个“1+10+500+N”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产业体系。“1”即成立镇级农业公司(兴桃公司),以此为平台运作争取项目投入,组织蚕茧收购等市场开发运营;“10”即由各村集体牵头成立10个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使用;“500”即全镇重点发展500个左右单季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N”即在村合作社引导下辐射到所有蚕农,扎实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从目前的运营结果来看,该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蚕桑生产水平,同时对提升桃园镇蚕桑产业抗风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今桃园镇蚕桑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组织精细化转变,养殖模式由小户散养向适度规模化转变,饲养理念由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
延链、补链、强链融合发展。种桑大户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没有充分利用,浪费了资源,镇里组织农户给桑枝切片,把切片卖给中药企业,仅此一项,每年可以消化100多吨桑枝,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有的农户年可获益10万余元。开发桑葚产品。村集体合作社每个大棚桑葚产量1500斤左右,采摘之后剩余的近千斤桑果可以加工桑葚汁,一个大棚桑葚能收益8000元左右。村集体和村民找到传统种桑养蚕致富新路,带动全镇蚕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桃园镇政府和镇农业公司推动下,全镇桑园面积达2万余亩,培植出优品蚕桑和多种观赏桑,实现品种多样化。通过桑蚕养殖及相关产业的推动,桃园镇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2020年实际饲养蚕种5.82万张,生产蚕茧2506.2吨,茧款收入1.13亿元;平均张产茧43公斤,投产桑园平均亩养蚕2.53张,平均亩产蚕茧108.8公斤,平均亩桑茧收入4913元。睢宁县目前建有缫丝企业2家,年可出售白厂丝370吨,产值1.18亿元;全县蚕丝加工企业7家,年生产蚕丝被、丝棉等100吨、床上用品50万套。桃园镇的蚕桑养殖产业在加工和外销渠道有保障的情况下,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目前桃园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优化布局、政策扶持、培育载体等措施,使蚕桑产业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规模化、新技术推广、品牌、桑苗产业、复合经营五大优势。经过不断的改良与创新,蚕桑产业不仅成为桃园的特色产业,而且逐渐向周边镇村辐射。
桃园镇特色蚕桑产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产品单一化、初级化,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随着市场需求提升,老方法、老技术、老品种局限了蚕农提档升级。另外,当地农村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
凝聚特色小镇文化魅力,产游融合一体发展。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象,赋予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加上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完善的设施服务,在产业生态中升华出人文品质。可以大打旅游牌,发展乡村旅游,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升级和农民增收。小镇产业架梁立柱,主攻的是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合纵有道,强强联合,围绕文化内核融合发展,如记得住乡愁——桃园桑葚采摘、蚕桑养殖田园生活体验,打造“高颜值”“活而新”的乡村文化之游;传承红色文化——桃园镇魏洼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睢宁首次与日军激战的地方。村镇一体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加上传统独有的地域文化,通过“生产+加工+文化+科技+旅游”,创新体制机制,让传统农业融入科技、创意、文化、循环、旅游、体验等发展为现代农业,打造高品质农村产业发展链条。
加快“城乡一体化”留住人才。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睢宁县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为乡村发展留住了人才。无论在外务工,还是在家务农,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城乡一体化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上,都让人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