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镜像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小殿向着东门,在田野中间镇座,好像乡间新娘,满头花钿,正要回门的神气。”这些语句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著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从中可以体会到大师们邂逅唐宋古建的欣喜。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带队前往山西4次,在跋山涉水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古建遗存。
山西汾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从某种角度说,这里最像是中国人“老家”的模样。悠久的文化、富庶的经济,造就了辉煌的山西古代历史,也为当今留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或许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一部“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保机构进行了3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所得的结论是:全国古建筑类共263885处,其中,山西有古建筑类28640处,占全国总量的10.85%。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从数量来看,山西拥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稳居全国第一。山西目前已发现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100多座,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的唐代建筑全在山西。全国五代时期建筑只有6座,而山西有4座。至于元明清建筑,更是不计其数。
从质量看,山西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的模板。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关野贞曾宣称中国已无千年以上的木建筑,要看得去日本。而梁思成、林徽因发现的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寺,打破了这一傲慢的论断。五台山有中国最大的佛教建筑群,至今香火依然鼎盛。而平遥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完整古县城,仿佛把时光定格在了古代。散布于晋城、长治、运城、临汾等地的众多庙宇中,依然保存着中国古代各时期绚烂多彩的壁画、彩塑,品质在全国首屈一指,堪称国宝。
元代以前的中国早期古建筑,70%以上在山西。之所以强调“元以前”,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以木料为主要建材,直接导致建筑物难以耐久保存,能留存近千年者属于凤毛麟角;而更重要的是,由建筑艺术角度言之,中国古建筑的“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到了明清则成“单调少趣之组合”(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晋东南地区的古建筑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年代之古令人震撼。这里是山西古建筑最集中之处,也是山西最具魅力之处。平顺县王曲村的天台庵大殿,是中国公认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其深远的出檐,起翘的翼角,正如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韵味十足,美丽动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安静地伫立在南台外的佛光山下。它是极少能代表唐代建筑艺术成就和水平的大型建筑之一,也是五台山现存最珍贵的文物,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山西有着丰厚的古文化遗存。各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长城、古栈道、古关楼、古寺庙和古民居等遍布全省各地。在众多的古文化遗存中,古建筑门类齐全,时代序列完整,数量众多,其中有寺庙、衙署、府第、民居、祠宇、桥梁、书院、陵墓、殿堂、楼阁、古塔、戏台、票号、店铺等。古建筑历经千年风霜雨雪、天灾人祸,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值得我们珍惜。
本期专题《山西遗产古建图鉴》 将带您再一次领略山西珍稀古建和传统村落之美,回溯三晋大地悠长的历史和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