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的嬗变

2021-02-14 05:13赵佳音夏瑞雪赵思洋柏洋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媒介主持人

赵佳音 夏瑞雪 赵思洋 柏洋

媒介融合过程中,从技术革新、媒介生态改变、传播渠道和形式演变、平台化媒体的传播要求等方面,对电视新闻主持风格的改变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过程中传播环境的改变,从电视新闻主持的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叙事形态、互动性和情感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其主持风格的嬗变。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自2005年引入中国以来,被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尤其是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媒体融合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全新的生态、全新的渠道以及全新的效果。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意味着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政策。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使得媒体融合从中央推进到县级媒体,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相互配合的媒体融合浪潮。2019年,对“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全息媒体进行深度解读,推进了电视媒体的“四全”改革融合发展方向,推进了电视新闻主持风格随着媒体融合而变化。

电视媒体在整个媒介生态中的位置和特色都在变化。从节目内容上看,我国的电视媒体和互联网融合,走的是一条从媒介之间互通到媒体之间交融的道路。从技术上看,互联网和通讯技术日趋成熟,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5G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业务生产赋能,形成“4K+5G+AI”的战略布局,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闻节目在媒体中的融合发展。从信息传播的“互联网+”模式上看,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需要改变思维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新闻策划、制作、播出的全过程中去。中央厨房、平台型媒体、全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等一系列概念和思路逐渐清晰诞生,加快了电视媒体和互联网融合的速度。从传播形态上来说,互联网的迅捷发展,信息从传统媒体时代的线性辐射式传播,变成了星星网络状传播,自媒体和短视频的盛行,更有利于普通网络用户自发形成观点并取得重要的网络影响力。此外,从新闻生产的方式上来看,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生产模式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结合的UP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混杂式生产内容,也要求电视新闻改变报道形态,精简内容,合理进行平台新闻规划。

所以,电视新闻要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视野下,进行信息的重组和融合。融合是全方位的融合,包括平台、手段、方式、渠道的融合。在电视新闻进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主持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其风格特点有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媒介技术革命导致电视新闻节目的传受双方关系发生了变化,媒体融合的目標也是重构传者与用户的关系。在目前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受众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单向新闻传输关系,而是进一步追求互动性、参与度和个性化传播,全媒体和全过程的传播优势也进一步体现。传受双方关系的变化,要求电视新闻主持人改变以往我说你听、我传你收的传播风格,变为更加互动化、全程化、个性化的传播。

其次,媒介形态的变化导致电视新闻主持风格嬗变。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从原本的单一媒体,逐步向融合媒体演进,人工智能、区块链、5G高清技术,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态向全感觉、全方位发展,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导致电视媒体必须融入其他媒介的传播优势,否则新闻节目将在娱乐类短视频的海洋中消弭。值得强调的是,电视新闻的引导舆论功能不应该减弱,而应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增强。

第三,大众人际传播概念的提出要求电视主持风格随之改变。当传播渠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要素,“人际传播被重新定义为高个性化、低信息可及性的交流活动……大众传播被定义为低个性化、高可及性的交流活动……大众人际传播则被定义为个性化程度高、可及性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这种新概念中的信息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势,要求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进行大众化的人际传播过程中,加入更多高情感的人际传播元素,让新闻更有温度、更贴近百姓生活。

第四,电视媒介生态的变化,导致电视新闻主持风格的改变。电视媒介的信息流动方式,从以往的单向变成了双向、多元、立体,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台在强调大小屏融合的同时,强调“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这也直接消解了以往电视媒介的传播时段、传播手段、传播形态等内容。媒介融合过程中,电视移动化传播、全时化传播、互动化传播的模式,要求节目主持过程更注重互动性、碎片化、全程化、全息化和多元化。

第五,平台化媒体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风格改变。平台化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4年由美国社交媒体网站创始人乔纳森·格里克(Jonathan Glick)提出,其核心就是该媒体形式生产新闻的传播者不单一,新闻内容多元化,这就要求作为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了解各方信息,既发挥内容优势,又突出专业优势,才能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也就要求主持风格必须切合时代要求进行改变。

以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风格主要体现在其权威性、庄重性的节目风格;或以播为主、或以说为主、或以评为主的节目形态;聚焦时事、引导舆论、关注热点的节目内容指向;以电视媒介为依托,单向线性传播、少反馈的媒介特点;以及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强调节目形式多样,在抢时间争独家报道的基础上强化观点突出舆论引导功能,贴紧时代热点把握时政动态的基础上注重贴近性和民生性等特点。媒体融合过程中,电视新闻的主持风格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第一,电视新闻主持视角的变化。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一般是以全知视角进行新闻播报,全知视角有助于进行信息的组合传播,也能很好地连缀缝合整个节目,其使用频率比较高,在新闻调查、新闻分析类节目中,也会使用限知视角,帮助和引导观众探求新闻本质。从传统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而言,电视观众收视时往往处于一种无意注意的状态,电视新闻的全知播报视角,很难将受众从无意注意的状态改变为有意注意的状态,受众黏性就相对低。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大小屏结合的电视新闻播报,要力图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报道受众最想知道的新闻内容,同时主持人也要尽量使用互联网用户更优先选择的视角来播报新闻,亦即受众视角。视频新闻传播让受众可以不在现场,却以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参与度亲自观察新闻现场的事实和细节,主持人需要转换限知视角,从受众视角出发,带领受众观察新闻事实,从平民视角出发,播报最容易受到认同感的新闻内容和新闻细节。

第二,电视新闻主持语言的变化。媒体融合的媒介环境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言从职业化到生活化、从书面化到口语化、从以叙为在主到叙议结合、从长篇大论到短小精悍、从严谨用词到大胆启用网络流行语转变。

新闻主持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语气进行新闻播报,即新闻传播形式,也是一种讯息,和新闻内容一起传递给受众。以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用语比较刻板、严谨,为了保证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语言不接地气、不生活化、无趣味性,这种形式难以更好地传递新闻内容,也使得电视新闻受众黏性降低。在平台型媒体中,中央厨房等媒体制作新闻的思路转变过程中,对网络受众新闻收视的关注,导致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改变以往的语言风格,使用更加亲民、接地气的表达形式。

此外,短视频的兴起和发达,也是培养受众接受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通过独立短视频客户端等多样化渠道观看短视频的网民占比达91.2%,用户规模达7.92亿人。短视频导致受众的接受习惯改变,受众更愿意接受轻松、易受、简短、平民化的新闻内容,要求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无论是在电视端口还是网络平台端口,都需要调整语言表达方式,更加轻松、幽默、亲民、诙谐、口语化,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电视新闻主持的叙事形态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电视新闻主持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内容,在内容为王时代,每个新闻节目都着力打造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新闻的叙事形态和传播体裁,都需要紧跟时代进行调整和变化。新闻主持的媒介不仅仅是电视,也包含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各种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信息发布渠道。在众多渠道中,共同的特点即叙事方式碎片化、叙事策略个性化、叙事体量小巧化、叙事态度体验化。

叙事方式碎片化是指新聞主持过程中围绕某一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短小精悍的叙说评论。《主播说联播》时长往往在1分钟左右,《共同关注》的每条新闻报道也更加凝练。叙事策略个性化是指在网络新媒体用户群激增的情况下,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接受习惯的个性化叙事风格。叙事体量小巧化是指新闻主持语言摒弃以往的长句复合句,一改传统播报的刻板风格,使用简短小巧的语言表达形式。叙事态度体验化是指现场报道更加贴近新闻事实和专业知识,形成了新闻事实和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互动传播。

第四,电视新闻主持中互动性的增强。以往电视媒体进行新闻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在屏幕前进行大众传播,但是互动性低,既包括主持人和受众(现场观众及场外观众)的互动性低、反馈速度慢,也包括主持人所依赖的电视媒介和其他新媒介平台之间的互动性低、信息共享性差。

媒体融合过程中,以央视为例,总台的新闻报道既同步上传到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又同时在微信、微博的官方账号上发布,在抖音、B站等视频网站上传。如《新闻1+1》《面对面》等节目,“在连线采访专家领导、进行新闻评论、与医务工作者直接对话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来自于社会征集,相比议程确定的官方发布,这种形式有更强的代入感和参与体验。”多平台的信息发布,导致网络受众可以碎片化接收新闻节目信息,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反馈,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中更加需要互动性内容,对主持人的现场反应、随机应变、新闻把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第五,电视新闻主持中情感性的凸显。在传播过程中,高技术的媒介传播过程需要高情感的传播形态来平衡,媒介融合过程中,媒介和媒介的边界逐渐模糊,媒介的传播效率和全程全效传播形态日益凸显,就要求新闻主持过程中的情感性增加,以平和媒介技术对信息的消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主持过程中,硬新闻播报的风格逐渐向软新闻过度,主持人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讲述,逐渐被热情的带入式体验式的第一人称讲述代替,人格化传播特性的凸显,个性新闻传播收到青睐的传播效果等,都证明了在高技术时代,需要高情感来对媒介技术进行平衡,提高传播效率。

此外,电视新闻在媒介融合过程中,记者型的主持人增加第一视角、第一现场的采访主持,亲民化的口语报道,平民视角,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非语言符号的辅助信息传递手段,媒介平台的互动以及和受众的互动增加,都是当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的转变。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风格也会继续变动,适应传播形态和受众需求。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东方学院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节目主持人传播特性研究”,项目编号: HDFKY200220)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媒介主持人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