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霖
(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共十八大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这一理念,由“国家治理”这一个新的名词取代了“国家管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深化,提出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更是将我国国家治理的发展更进一步。马克思的国家治理观对于指导我们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实践非常重要,所以深入探讨马克思国家治理观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代中对国家治理观得到了启发,同时也对前人提出的国家治理观进行了批判与继承,并在自己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展现的各种矛盾中渐渐发展的。
第一,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论述的扬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在探索如何能有效进行国家治理,形成科学的体系进行思考关键点。在黑格尔关于国家论述的观点里面,他所探讨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从唯心主义哲学的视角来进行的。在他所著的《法哲学原理》中认为国家是“普遍理性”的代表,国家相比起市民社会而言,国家一定是更加重要的存在,由前者来决定后者,后者受其前者的制约。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社会现实,通过自身对社会的感受与实践,对黑格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随后并批判了这一错误的观点,指出“绝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2]这个观点的阐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对马克思国家治理观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马克思国家治理观最初的观点也反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它改变了黑格尔将国家以家庭和市民社会为基础的观念,反对官僚机构和专业协会关于国家治理的论述,主张建立一个基于民主治理原则的治理制度,还强调了公民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事务之中,这使现代治理精神和治理运转系统得到了结合。马克思正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国家治理观,超然地阐释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科学确立了国家的本质,确定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最终为形成自己的国家治理观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方向。
第二,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国家治理观的发展与革新。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现实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并构想出理想中的未来国家社会,阐述了他们对理想中国家进行治理的理念。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和社会压迫的残酷现实,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具有巨大的欺骗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提倡民主管理社会;还为未来提出了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模式;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已被消除,阶级之间的对立也同样被消除,人们的生活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完全暴露,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社会阶级矛盾,也没有从生产方式出发去提高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更不能合理地去解决社会问题,仅仅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对于国家治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虽然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治理国家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上具有一定的自我考虑和时代局限性,但他们提出的观点里部分针对资产阶级治理国家出现的问题和对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治理的规划,都影响到了马克思的思想。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对未来社会治理的展望得到马克思的认同,这也给予了马克思今后对资本主义社矛盾的揭露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为国家治理观找到了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
第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利弊的思考。马克思通过深刻考究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现状,便揭露出了资产阶级治理国家的本质特征,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治理制度和方式上的缺陷,马克思国家治理观能够产生的直接现实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现状而决定的。资本拥有者不断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使其在残酷的环境下也无法正常生存,为了获得生存条件,维护自身的利益,无产者们开始试图夺取政权,企图将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试图推翻资本控制下的国家私有制制度,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使生产力不断的进步,使社会的物质财富变得越来越充裕;它使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完善,促进了政治民主的建设;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革新,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即使西方国家的治理政策也在面对问题发生的时候中进行调节,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那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每到一个特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从这些现存的现象出发,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情况,正当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追求新的国家治理路径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想法。正是由于马克思能够看见资产阶级在统治中对国家治理的种种弊端,并且进行总结与升华,才能够为未来在无产阶级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丰富自己的经验,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财富。
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中,但是他所提出国家治理相关思想不同于当时社会的现状,而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为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五位一体”建设和实现美好生活等每个方面都提供了途径借鉴。
第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观的批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26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资本原有的本质特征属性早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它们被牢牢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被用来控制着社会生产力的规模、控制着利益的所属,目的是为资本家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也使资本变成了统治阶级谋取暴力的工具。马克思批判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制度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大家阐述了阶级的本质和私有化形式,揭露资产阶级统治存在的弊端。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治理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后,对其进行了辩证地评价: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4]那么资产阶级在对国家治理的方面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促使了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发展,“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3]36马克思也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中存在的巨大隐患,因为资产阶级依靠的是巨大的资本,他们将资本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造成如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无产阶级的严重贫困、表面上的民主制度等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就是出现问题的原罪,产生的那些糟糕后果其实要比贡献多更多。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当时的现状,在进行批判时马克思总结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斗争,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统治政权,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结论。
第二,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初步探索。如果说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已经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变成了一种奴役、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它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经济发展状态、意识形态结构就都一一被颠覆。马克思正是通过批判资本阶级治理国家中出现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弊端,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治理社会主义的国家方式有了具体的设想。首先,马克思从发现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得知,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所以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也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并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马克思认为要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弊端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其次,马克思指出并谴责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政治民主是虚假的,创造性地提议应该是要无产阶级加强对政权掌握,继续推行民主共和制的政治框架,实现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真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主是以无产阶级主导的,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在经济和民主政治权利方面都享有广泛和平等的参与权。最后,马克思国家治理观是他理性的认识了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过去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经验进行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除此之外,马克思也开始探索怎样能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良好治理的新模式,从根本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历史的演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发展走向。马克思还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的论断,实现全人类真正解放。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那样:“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5]但是,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才能探索总结出这些关于无产阶级所创立的未来社会预测性的原理,阐述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治理方面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发展规律,这些理论对如今的治理观念有着正确的指引,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第三,对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治理观的科学预测。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理想中的国家治理设想的有效吸收成为自己国家治理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且全面总结了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人类社会最终都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劳动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从此再不会有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市民社会内部阶级对抗的正式表现”。[6]人们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物质财富,那么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当社会物质财富丰富到能够满足甚至超出人们需求的程度时,国家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会被社会治理的模式取代,进入一种人民自治的状态。社会治理面向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体,治理方式是社会自治,治理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政治方面,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需要那些原有的暴力机关继续维护社会的秩序,社会将作为一个机构用来维护利益,这就是社会来对人民进行调节。在经济发展方面,只有使得社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拥有牢固的物质基础情况下,才能彻底实现公有制,消除剥削现象,人们才能彻底实现按需分配,从而实现由人民主导的社会自治。在社会方面,当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进行按需分配,生活不再压迫着人们,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简单生活,那么这样的社会中也就不会再存在不稳定与不和谐的社会现象。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推测,这能够充分表现马克思的价值追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意”。[7]当然,国家的发展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因此,马克思国家治理观可以为我国当前国家治理实践提供当代价值。
第一,在马克思国家治理观的指引下推动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形成有效指引。在我们的古代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都是采用硬性的手段来管理人民和国家事务。从古至今,这种思想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认为管理国家是靠“统治”,而完全没有认识到“治理”这一种说法。我们从马克思国家治理观中得到了启示,对它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在面临如今具有更大挑战的社会现状以及变化莫测的国际局势,要求我国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得不转变治理理念,开放新的思维条件提供了思想基础。治理有主体与客体之分。曾经我们总是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够掌握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它是治理的主体,它成为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以及国家总体发展的指挥家。但是,在治理的理念下,它的主体不仅仅是那些权利的拥有者,而应该包括各种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社会组织和协助政府办公基层公民群体。这是因为,政府的力量其实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包罗万象为我们全面负责;同时,面对国家需要发展进步、社会需要团结稳定、人民需要美好生活等目标的实现,每一位国家公民都应该毫无保留的贡献一份自己力量。具体社会问题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出现时,不仅可以得到政府精准的主导,也可以得到各方社会组织充分配合,同时人民群众贡献出自己的重要力量。治理客体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具有复杂性,所以马克思在总结观点时,特别注重了客体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且他们如何能够有效的参与到整个过程之中。治理客体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主体需要充分的认识并把握其规律,将规律运用在治理方式上,双方不断地磨合协调,进行互动,目的是为了能够双方相适应,这样这样才能实现满意的治理成效。在思考如何将主体与客体互相连接的方式上,马克思坚持要先进性总体的规划,对区域部分进行实事求是的协调,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完善。马克思国家治理观的全新治理理念对于当前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转变国家治理理念,开拓创新治理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推进现代化进程,形成正确引导。马克思国家治理观对于我国如今制定各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马克思国家治理观的影响下能够呈现系统化和成熟化,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实践更具有指导标准。国家完善治理体系,使治理能力得到现代化发展,这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党的领导是推动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8]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提供有力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文化的先进与繁荣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目标;在社会建设方面,有效的社会治理措施和形成的和谐与良好的社会风貌,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是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8]这是对人类长远发展的伟大考虑,有着深远意义。科学的思想指导着科学的举措,为我国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既有效又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三,加强制度创新,将民主治理理念融入制度建设中。加强制度创新,使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相融合,体现人民意志。“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继续坚持下去。始终坚持民主治理理念不仅是马克思国家治理观带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提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引导下,以马克思国家治理观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的治理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选择。人民作为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和国家政权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具有社会职能的各种社会组织与基层里公民相协同的治理模式等等都不断的完善,国家的职能也就逐渐开始发生了转变,不再管理众多复杂的社会事务,而将权利更多的下放给社会,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参与进来。中国共产党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在对国家制度制定时,依然会坚定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主体,他们拥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同时,人民要有对国家的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并且科学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目前的治理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马克思国家治理观的指导下,要不断地坚持将民主治理理念融入制度建设中,不断使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有效的推进。
马克思国家治理观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才能够真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