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补液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2021-02-12 07:49:56孙凌宇宋鸽周其姝安楠常雅珊曹建民王晓亮严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运动健将补液知晓率

孙凌宇 宋鸽 周其姝 安楠 常雅珊 曹建民 王晓亮 严翊

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2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中心(北京 100029)

3 北京体育大学冰球学院(北京 100084)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机体水分流失过多或摄入水分不足时,身体则处于脱水状态[2]。脱水会影响人的情绪[3]及大脑功能[4],增加头痛[5]、尿结石[6]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是危及生命。冬季项目运动员经常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训练和比赛。当环境温度在10~16℃范围内时,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外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反应,以维持机体热平衡[7]。此外,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的出汗量不亚于夏季项目,但寒冷环境抑制了口渴的感觉,使得运动员面临更大的脱水风险。目前,我国关于人群补液知识与态度调查主要针对大中小学生[8-10],对于精英运动员的调查较少,冬季项目运动员的补液问题更是缺乏关注。

因此,本研究对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的补液知识及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的补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为分析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补液知信行特征提供数据,进而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补液宣传教育,促进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补液习惯、维持正常的水合状态,为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训练效果、提高比赛成绩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年3月至4月向冬季项目国家队及国家青训队运动员发放补液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其与运动补液相关的知识及态度进行调查。依据运动员半年内体检报告,剔除患有代谢性疾病、肾脏、消化道等慢性疾病或有认知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本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并参考相关文献[9,11,12],设计完成了《运动员补液排尿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从补液、排尿两方面调查了运动员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其中,补液相关知识包括补液方式、日补液量、适宜补液时间、补液不足的相关疾病或症状以及口渴与轻度脱水的关系等问题,补液相关的态度包括补液对健康的重要性、是否愿意为改善运动成绩/表现改变补液行为、是否对补液知识感兴趣、已获取的补液知识的来源以及获取补液知识的理想途径等问题。

为保证调查问卷设计质量,课题组前期设定统一调查说明,说明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及填写注意事项,并将纸质版问卷进行专家审定及修改,随后将终版问卷录入“问卷星”调研平台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在本研究中,补液知识情况以知识知晓率作为评价指标,知识知晓率的计算方式为:知识知晓率(%)=该题目回答正确人数/该题目的应答总人数×100%,积极态度持有率(%)=(感兴趣人数+非常感兴趣人数)/该题目的应答总人数×100%,或(愿意人数+非常愿意人数)/该题目的应答总人数×100%。

1.2.2 质量控制

课题组对运动队进行招募说明后,招募了无肾脏、消化道等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认知障碍的现役运动员,保证调查对象均符合研究要求。姓名重复的问卷只保留一份。填写说明中提示了答案无对错之分、按真实情况应答。

1.2.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由“问卷星”导出为EXCEL 格式,利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百分比)表示,性别之间、运动项目特点之间、运动项目环境之间、运动技术等级之间、运动年限之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及Fisher 精确检验;统计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向冬季项目国家队及国家青训队的运动员发放补液知信行调查问卷212 份,剔除基础信息填写不全、问题回答不全等不合格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04 份,有效率为96.2%。其中,男性运动员106名(年龄19.61 ± 3.81 岁),占比52.0%;女性运动员98名(年龄19.50 ± 3.58 岁),占比48.0%。本研究按照各运动项目的运动环境不同,将其分为冰上运动项目(冰壶、冰球、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和雪上运动项目(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车及自由式滑雪)。其中,冰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120 名,占比58.8%;雪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84 名,占比41.2%。国际级运动健将19 名,占比9.3%;运动健将68 名,占比33.3%;一级运动员68 名,占比33.3%;二级及以下运动员49 名,占比24.0%。运动年限≤2年的运动员47名,占比23.0%;2年<运动年限≤4年的运动员38 名,占比18.6%;4年<运动年限≤7年的运动员43 名,占比21.1%;7年<运动年限≤10年的运动员43 名,占比21.1%;运动年限>10年的运动员33 名,占比16.2%。本研究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将其分为技巧类运动项目(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U 型场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及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竞速类运动项目(短道速滑、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及雪车)和综合类运动项目(冰壶、冰球及冬季两项)。其中,技巧类项目运动员73 名,占比35.8%;竞速类项目运动员33 名,占比16.2%;综合类项目运动员98名,占比48.0%。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

2.2 冬季项目运动员补液知识调查结果(表2)

表2 不同性别、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项目环境、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年限各组运动员补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n(%)]

调查结果显示: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认为“定时定量补液”为正确补液方式的比例为91.2%;对每日适宜补液量为1500~1700 mL 的知晓率较低,仅为39.7%。28.9%的运动员知晓适宜补液的时间,其中“运动前”为适宜补液时间的知晓率最低,为43.6%;“运动中”为适宜补液时间的知晓率为75.0%;“运动后”为适宜补液时间的知晓率为54.9%。了解口渴与轻度脱水关系的运动员占比75.5%;了解矿泉水、矿物质水和纯净水有区别的运动员占比22.1%;了解补水和补液的区别的运动员占比24.5%。

不同运动项目环境下的运动员和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对“口渴与轻度脱水的关系”知晓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雪上运动项目对该问题的知晓率(84.5%)显著高于冰上运动项目(69.2%);二级及以下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61.2%)分别显著低于国际级运动健将(89.5%)、运动健将(80.9%)、一级运动员(76.5%)。

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项目环境、运动技术等级和运动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对“补水与补液的区别”知晓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竞速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24.2%)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技巧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15.1%);综合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31.6%)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技巧类(15.1%)和竞速类(24.2%)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冰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31.7%)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雪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14.3%);国际级运动健将(36.8%)和运动健将(35.3%)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14.7%)和二级及以下运动员(18.7%);4年<运动年限≤7年(41.9%)和运动年限≥10年(36.4%)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运动年限≤2年(17.0%)、2年<运动年限≤4年(7.9%)和7年<运动年限≤10年(20.9%)的运动员,运动年限≤2年(17.0%)、7年<运动年限≤10年(20.9%)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2年<运动年限≤4年(7.9%)的运动员。

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对“适宜补液时间”知晓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际级运动健将(52.6%)、运动健将(38.6%)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20.6%)和二级及以下运动员(18.4%)。运动员对“运动前为适宜补液时间”知晓率在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和不同运动年限的运动员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68.4%)、运动健将(54.4%)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36.8%)和二级及以下运动员(28.6%);运动年限≤2年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14.9%)显著低于2年<运动年限≤4年(42.1%)、4年<运动年限≤7年(41.9%)、7年<运动年限≤10年(60.5%)和运动年限>10年(66.7%)的运动员;此外,2年<运动年限≤4年(42.1%)、4年<运动年限≤7年(41.9%)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低于7年<运动年限≤10年(60.5%)和运动年限>10年(66.7%)的运动员。对“运动后为适宜补液时间”知晓率在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项目环境、运动训练年限的运动员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巧类运动项目(39.7%)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低于竞速类运动项目(51.5%)和综合类运动项目(67.3%)的运动员;竞速类运动项目(51.5%)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低于综合类运动项目(67.3%)的运动员;雪上运动项目(42.9%)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冰上运动项目(63.3%)的运动员;运动年限≤2 的运动员对该问题的知晓率(31.9%)显著低于2年<运动年限≤4年(68.4%)、4年<运动年限≤7年(51.2%)、7年<运动年限≤10年(62.8%)和运动年限>10年(66.7%)的运动员。

本次研究还调查了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对于补液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45.1%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体温上升,64.7%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体力下降,21.6%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热痉挛,73.5%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中暑,7.0%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中风,33.8%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昏迷,7.4%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冠心病,36.8%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肌肉痉挛,40.7%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可能导致心率加快的表现,2.9%的调查对象知晓补液不足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2.3 冬季项目运动员补液态度调查结果(表3)

表3 不同性别、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项目环境、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年限各组运动员补液相关态度情况比较[n(%)]

在本次调查中,99.5%的调查对象认为补液对于健康重要或非常重要。92.0%的调查对象愿意为改善自己的运动成绩/表现去改变自己的补液行为。45.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于补液知识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对补液知识感兴趣”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级运动健将(73.7%)显著高于运动健将(44.1%)、一级运动员(47.1%)和二级及以下运动员(34.7%)。

本次调查的冬季项目运动员主要通过教练(69.1%)或老师(62.7%)获得补液知识,其中技巧类项目运动员通过老师获得的补液知识显著高于竞速类和综合类项目运动员(P<0.01),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通过教练获得补液知识显著高于国际级运动健将和二级及以下运动员(P<0.05)。通过朋友和其他途径获得补液知识的比例最低(18.6%和5.4%)。通过家人、队友及自学途径获取补液知识的人数,分别占比23%、36.3%及34.8%。

关于调查对象获取补液知识的理想途径,结果显示,27.5%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课本获取补液知识,53.9%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单位或队伍宣教获取补液知识,45.6%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专家讲座获取补液知识,27.5%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视或广播获取补液知识,18.1%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报刊或杂志获取补液知识,49.0%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网络获取补液知识,16.7%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父母及家人获取补液知识,37.3%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队友或朋友获取补液知识。

3 讨论

本研究对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补液相关知识、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普遍存在补液知识不足,补液态度有待提高的现象。且在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运动环境、不同运动技术等级和不同运动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不良的水合状态会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表现甚至是运动成绩造成严重影响[13-15]。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期间能量消耗及产热远远大于普通人群,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而产生的体液流失量也大大增加。冬季运动项目通常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当环境温度在10~16℃的范围,就能诱发人体发生最大程度的外周血管收缩和外周血流量降低等生理反应,以维持体内热量平衡。因此,寒冷环境会抑制机体的口渴感觉,导致补液量减少,从而增加机体脱水的风险[7],因此,冬季项目运动员更需要及时合理的补液。

要做到合理补液,首先要有正确的补液知识和态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明确指出,我国成年人每天适宜补液量为1500~1700 ml[16]。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7%的被调查运动员知晓该适宜补液量。虽然这一知晓率高于中国4 城市居民知晓率(28.4%)[17]及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运动人群知晓率(18.2%)[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运动中脱水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当机体感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发生了轻度的脱水。因此,推荐运动员在运动中要通过少量多次的补液来避免出现口渴脱水的现象。本次调查发现,75.5%的运动员正确认识了口渴与轻度脱水的关系,且呈现女运动员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男运动员、雪上项目运动员优于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均低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特征,并有91.2%的运动员知道推荐的补液方式是定时定量补液,这有利于避免一次性过量补液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但本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补液知识在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中整体普及程度较低(28.9%)的问题。75%的运动员掌握了运动中的补液知识,但对运动前、运动后的补液知识了解不够。其中运动前补液知识掌握程度与运动等级、运动年限有关,运动等级越高的运动员、运动训练年限越长的运动员了解的运动前补液知识越多;而对运动后补液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运动项目、运动环境和运动等级的差异,其中综合类项目、冰上项目运动员掌握了更多的运动后补液知识。此外,被调查运动员关于补液的种类、补水与补液的差别、补液与相关疾病症状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容乐观,同时也呈现运动等级高、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优于运动等级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其中冰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补水与补液的区别”知晓率上显著高于雪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但在“口渴与轻度脱水的关系”问题的知晓率上显著低于雪上项目运动员。由此提示,需对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开展全面的补液相关知识普及,帮助运动员认识到补液与运动能力、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1,2]。与此同时,还应重点关注训练年限相对较短、运动等级相对较低的运动员,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运动环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

在补液态度方面,99.5%的调查对象认可合理的补液行为对健康的重要性,92.6%的调查对象愿意为比赛成绩/表现改变补液行为。这体现出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更在意自己的运动表现或运动成绩,更愿意为此改变补液习惯。这与其它团队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9]不同。但调查同时反映出仅有45.6%的精英运动员对补液知识感兴趣,即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对于补液的相关态度不够积极,且运动等级越低的运动员感兴趣的比例越低。从补液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看,教练和老师是运动员获得补液知识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比69.1%和62.7%。综上所述,在补液态度方面,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对补液与运动表现的认知态度较为积极,但对补液知识缺乏兴趣,且知识来源相对单一。

知识决定态度。鉴于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对补液相关知识掌握存在性别、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项目环境、运动技术等级和运动训练年限间的差异,且运动员更希望通过单位/队伍的宣传教育(53.9%)、网络(49.9%)、专家讲座(45.6%)等途径获得需要的补液知识,需在我国冬季项目精英运动员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全面开展补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针对运动员的运动项目、运动环境、运动经历等特征加强有区别、有针对的科学指导,以期达到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提升运动表现的目的。

猜你喜欢
运动健将补液知晓率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退休干部成了“运动健将”
晚晴(2021年5期)2021-06-24 13:16:31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运动健将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15:41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补液治疗体会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