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在以往的教材中,一篇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导致部分年轻教师无法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而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单元结构编排课文,其中人文主题体现了语文教材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取向,而语文要素则指明了对学生语文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只需把握好课文的语文要素,便可以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以《小毛虫》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依据语文要素,落实教学目标,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读并理解语文教材,关注每篇课文中的一类字和二类字,精选重要词句展开教学,并重点关注课后的习题。在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训练目标大多呈现在课后习题中。因此,教师备课时,应认真琢磨课后习题,从中把握课文的语文要素,以明确教学目标。
笔者在反复研读《小毛虫》课文后发现,课文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都是描写小毛虫因为笨拙而处境艰难;第三至第六小节描述了小毛虫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第七小节描写小毛虫通过努力变成了灵巧的蝴蝶。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第一、二小节放在一起作为第一个教学板块,让学生感知小毛虫“可怜笨拙”的形象;将第三至第六小节作为第二个教学板块,让学生重点探寻小毛虫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将第七小节作为第三个教学板块,让学生感知蝴蝶美丽的形象。这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小毛虫的两次内心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是课文要表达的人文主题,也是学生需要明白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强调小毛虫的两次内心活动。此外,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成蝶的变化过程,是本课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后习题是要求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因此,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就是利用插图和提示讲故事。教师找准了语文要素也就明确了教学目标。
(二)细心钻研教参
教参是指辅助教学的参考材料。教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能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此外,教参还详细解读了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教学方法等。因此,教师細心钻研教参,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精神,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深入把握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能力状况以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认识《小毛虫》一课中的大部分生字。但班级中可能存在一些基础薄弱或粗心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强调个别容易读错字音的汉字,如“拙”字。此外,本篇课文中有不少词语用得十分恰当,如“九牛二虎之力”“笨拙”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揣摩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并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让学生将这些词语积累在课后笔记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找准语文要素后,教师需要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台阶,以落实教育目标。《小毛虫》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利用插图和提示讲故事。为落实教育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了三级台阶。
(一)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小毛虫》一课安排了16个要求学生会认读的生字和8个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自主识字,并提醒学生注意“挪”是鼻音,“纺、仿、挣”是后鼻音,“尽”是多音字等。此外,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能力自主识记“布、怎”等常见、常用的生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强调这几个生字。但“编、织、纺、抽”这几个生字不但集中分布在一段课文中,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需要借助图片和字形特点,帮助学生集中识记并练写这些生字。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小毛虫艰辛蜕变的过程
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借助插图和提示讲述小毛虫羽化成蝶的故事。而讲故事的前提是学生已经了解并把握了小毛虫的生命轨迹。小毛虫的一生共经历三个成长阶段,每一个成长阶段在课文中都有相对应的精准描写小毛虫动作、心理的词语。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就能让学生了解小毛虫在每个成长阶段的形象和特点,为后面讲故事作铺垫。
(三)利用插图和提示讲述课文故事
当学生熟悉了课文,并了解了小毛虫的成长经历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利用插图和提示讲故事的环节。在学生讲故事前,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相应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首先要讲完整,要求学生能完整讲述小毛虫一生的三个成长阶段;其次要讲生动,在学生能完整讲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注意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并尽可能讲得翔实;最后要讲有趣,在讲生动的基础上,鼓励一部分学生能根据插图,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情节和细节,将故事讲有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确定语文要素,并为学生搭建好落实要素的阶梯后,应开展实践活动,落实语文要素,以达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合作说一说”“相互演一演”“同伴评一评”等群体互动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并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与技巧,落实语文要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并细心研读语文教材和教参,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台阶。教师还应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学情,开展实践性的语文活动,以落实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每节课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