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月芳
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的个性发展、品格培养、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因此,幼儿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和家庭需要构建起家园共同体,重视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家园共同体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与家长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幼儿家长对于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导致笔者所在的班级中的幼儿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的差异很大。
(一)多元互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师生间和亲子间的对话,引导幼儿识别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不同的情绪,从而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在积木建构活动中,萌萌不小心撞倒了辰辰搭建的城墙,导致辰辰大哭起来。萌萌紧张地手足无措,只能低下头一动不动地站在旁边。这时,其他幼儿发现了这边的情况并围了过来,有的幼儿说:“萌萌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帮辰辰重新搭起来就好了。”有的幼儿拿着餐巾纸给辰辰擦眼泪,而辰辰的好朋友杰杰则表现出了生气的情绪。由于每名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在这个场景中产生了不同的情绪表现。此时,笔者在了解事情过程后,便向在场的幼儿提问道:“辰辰为什么会伤心哭泣,如果你撞倒了别人的作品,你会怎么做?”听到笔者的提问后,幼儿们都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情绪表现。借此提问,笔者耐心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伤心和生气的原因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情,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对情绪的敏感度。同时,笔者也在放学后与辰辰、萌萌和杰杰的妈妈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和安抚幼儿的情绪,并学会与幼儿共情。
(二)参与活动,家园达成教育共识
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情绪能帮助一个人更快地适应社会、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坚韧地面对失败。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绪状况,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一对一”跟踪指导、座谈会、线上沙龙等活动。幼儿园通过开展活动,满足了家长关于幼儿情绪管理方法的群体性指导需求;通过组织线上沙龙,让部分家长介绍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满足了家长的互动学习需求,与幼儿家长之间达成教育共识,提升家园共同体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例如,在笔者开展的班级团体比赛中,阳阳一旦输了比赛就会大肆哭闹并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一对一”的家园沟通,笔者了解到阳阳的家长为了激发和培养阳阳的自信心,平时在和阳阳比赛时都会故意输给他,久而久之,导致阳阳在园内输掉比赛时产生的心理落差过大。通过交谈,教师让幼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并与家长一同帮助幼儿正确面对消极情绪、缓解负面情绪,达成家园教育共识。
(一)家园共建,为爱护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过,人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当幼儿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大部分家长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要让幼儿不哭不闹,这违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负面情绪是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和教师要接纳幼儿的负面情绪,引导幼儿正确地面对负面情绪。同时,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往往会受到其父母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妙用家园共同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幼儿情绪的影响力。
例如,笔者班级中的馨馨在晨间入园时不停地哭闹,表现出了严重的负面情绪。然而,笔者在与馨馨妈妈进行沟通时,发现馨馨妈妈在听到馨馨的哭诉后也跟着哭了起来,笔者的劝解也收效甚微。随后,为了缓解馨馨入园时日趋严重的焦虑情绪,笔者利用周末和放学时间,让家长委员会成员昕昕妈妈对馨馨妈妈进行开导,让馨馨妈妈了解了自己对幼儿情绪的影响。至此,馨馨妈妈开始学会引导和鼓励馨馨,与自己说说幼儿园的趣事和新交到的朋友。而馨馨在妈妈的引导下,也在不断增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助力下,幼儿们逐渐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家园共建,科学引航
很多家庭存在着重智力培养、忽视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以情绪管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育儿讲座培训活动,为家长推荐了相关的育儿书籍,如《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心理学改变幼儿的一生》等学术类书籍、《生气汤》《我大喊大叫的一天》等引导幼儿管理情绪的绘本类书籍。家园协力,才能让家园共同体在实践层面上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家园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家长教师进课堂”的活动中,笔者通过为幼儿解读《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等绘本,引导幼儿找到正确面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让幼儿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绘本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经验迁移。当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的人物去向家人和教师倾诉,或把自己的负面情緒以日记的形式画下来,让幼儿学会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三、活用家园共同体,帮助幼儿体验他人的情绪
(一)营造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环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他人的情绪。在阅读和游戏区域中,教师可以投放和开展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绘本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看、说、演、玩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和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增强幼儿的共情能力,帮助幼儿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家园共同体在同一个教育节奏中绽放光彩。
在班级图书漂流活动中,幼儿会与同伴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图书。越越非常珍惜自己的图书,但他在一次图书漂流活动中发现他的图书被逸逸磨坏了角。为此,越越两天没有理睬逸逸。人如果无法合理、适时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笔者和幼儿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录制了一段“图书宝宝生病了”的简短故事,让越越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笔者和逸逸一起修复了越越的图书,并在磨损处粘贴了一个自制的笑脸,在修护图书的同时缓解了两名幼儿的不良情绪,为幼儿营造出正面、积极的人际互动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打造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园共同体
家园之间要密切合作,增强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地管理自我情绪,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还能构建良好的家园共同体。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半日开放活动、亲子运动会活动、节日庆祝特色活动等,让家长们观摩和参与现场活动,拉近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获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其次,幼儿园应开展“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等常态化活动,家园互补,使幼儿园教育得到幼儿家长的支持。最后,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培训讲座,让教师和家长积极交流幼儿情绪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激发家园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培养和增强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学会管理负面情绪是每名幼儿在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幼儿教师和家长需要达成教育共识,构建家园共同体,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