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婴儿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体格生长发育的关系

2021-02-11 03:17李一辰尚晓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身长营养状况婴儿

李一辰,尚晓瑞,何 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26)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不仅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基质钙化,还具有调节代谢酶活性,影响其他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世界范围内仍广泛存在,儿童更是高发人群。儿童正处于体格生长发育期,生命早期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对体格生长发育和儿童期慢性病的影响值得研究。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是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估的最佳指标[1]。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妇产医院门诊42天健康体检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和25-(OH)D浓度的检测,评估婴儿早期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儿童体格发育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至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门诊进行42天常规体检、日龄在36~48天的1 160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纳入标准: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儿,出生体重≥2 500g,出生史和母孕产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出生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等疾病者。家长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基本信息调查和体格测量

儿童保健门诊医师通过询问和检查,记录日龄36~48天常规体检婴儿的一般情况和健康状况,使用婴幼儿精密体检仪(PSG-25B)测量其身长和体重,记录结果分别以厘米(cm)和千克(kg)为单位,身长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体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通过电子档案导出婴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等出生史及母亲孕产史等基线资料。

1.3 25-(OH)D检测

采集所有婴儿静脉血2mL,1h内分离血清,采用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AVANT300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25(OH)D水平。

1.4评价标准

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判定:依据2011年美国内分泌协会的建议[2]及《儿童保健学》第5版评价维生素D营养的标准[3],25(OH)D>30ng/mL为维生素D正常,20~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维生素D营养状况将所有婴儿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和正常组。

超重肥胖的判定:根据WHO 2006年儿童生长标准,采用标准差法,性别-年龄别-BMI值≥M+2SD为肥胖,>M+SD且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 160例婴儿中男585例,女575例,平均日龄(44.46±2.34)天,男、女婴的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出生时及出生42天的身长、体重和BMI值,以及出生到42天体检时的身长、体重和BMI值增量均高于女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北京市1 160例出生36~48天婴儿的基本情况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1 160 infants aged 36-48 days in

2.2维生素D营养状况

1 167例婴儿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25.33±6.82)ng/mL,男婴为(25.46±6.70)ng/mL,女婴为(25.21±6.9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60例婴儿维生素D缺乏率为22.24%(258例),维生素D不足率为55.09%(639例),维生素D正常率为22.67%(263例)。男婴中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和正常率分别为21.02%(123例)、56.24%(329例)和22.74%(133例),女婴分别为23.48%(135例)、53.91%(310例)和22.61%(130例),不同性别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见表2。

表2 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性别分布[n(%)]Table 2 The gende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vitamin D nutrition status groups[n(%)]

2.3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正常组的婴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2天体检时的身长、身长增量和体重增量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BMI和BMI增量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婴儿42天体检时的体重高于正常组,BMI和BMI增量均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婴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physical growth indexes in different vitamin D nutrition status

分层分析显示,无论男婴或女婴,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婴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天体检时,男婴中维生素D缺乏组仅BMI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中维生素D缺乏组的体重、BMI和BMI增量均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指标关系的性别分层分析Table 4 The stratified analysis by gend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D nutrition status and physical growth

2.4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肥胖的关系

不同BMI的婴儿25(OH)D水平不全相同(F=3.979,P<0.05)。两两比较显示肥胖婴儿的25(OH)D水平低于BMI正常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BMI婴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同(χ2=12.851,P<0.05),两两比较显示肥胖婴儿其维生素D缺乏率(相比维生素D正常组)要高于BMI正常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7,P=0.004,此处检验水准α=0.05/9=0.0056),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肥胖的关系Table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D nutrition status and

3讨论

3.1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标准的选择

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包括膳食摄取和日光照射,其中主要来源是皮肤经光照后产生。两种来源的维生素D首先在肝脏进行羟化,生成25(OH)D,然后在肾脏进行二次羟化,形成1,25(OH)2D。1,25(OH)2D是活性形式,而25(OH)D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半衰期长达数周,在血液中较稳定,被认为是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1]。但对于维生素D水平的分级,尤其是儿童血清25(OH)D的理想水平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故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标准目前尚无一致的科学结论。本研究选用2011年美国内分泌协会的建议[2]及《儿童保健学》第5版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标准[3],以血清25(OH)D<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20~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

3.2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本研究显示北京市1 160例42天常规体检的婴儿其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25.33±6.82)ng/mL,维生素D缺乏率为22.24%,不足率达55.09%,正常率仅占22.67%。与2020年金骥翔[4]的研究一致,未发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性别差异。2017年浙江湖州1 288名0~3月龄的婴儿[5]、2018年广东省6 441名0~12月龄的婴儿[6]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9.0±11.0)ng/mL和(34.4±10.8)ng/mL,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22.8%和6.5%,不足率分别为32.9%和30.2%,正常率分别为44.3%和63.3%。上述3项研究中,本研究婴儿的血清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正常率最低,考虑与年龄和居住地区的差异等有关。研究表明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6月龄以前,随着月龄增加,血清25(OH)D水平逐渐升高,达到40~50ng/mL,6月龄至1岁基本维持在该峰值水平,1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25(OH)D水平显著下降[5]。另外,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率要高于南方,日照不足是主要原因,纬度高和空气质量相对差会导致紫外线暴露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维生素D不足。

3.3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及肥胖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42天体检的婴儿,维生素D缺乏组的体重要高于正常组,BMI值和BMI增量均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而身长和身长增量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苹等[7]的研究一致,婴儿早期未补充维生素D组其6月龄时的体重和BMI及两者的增量要高于补充组,但身长和身长增量未发现明显差异。而吴鹏妹等[8]关于0~6岁儿童和杨艳飞等[9]关于小学生的两项横断面研究显示,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成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组的身高要低于充足组。鉴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高关系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因此两者的关系仍有待证实。

本研究显示,肥胖儿童的25(OH)D水平要低于BMI正常者,维生素D缺乏率要高于BMI正常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肥胖关系密切,然而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相关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认为肥胖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肥胖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下,可能与肥胖儿童体内大量维生素D存储于脂肪中,导致生物利用率降低及体液稀释有关,另外肥胖儿童户外活动不足,日光照射减少,经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也是原因之一。维生素D缺乏是否导致肥胖的结论尚不一致,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通过加速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抑制脂肪细胞的凋零导致脂肪量增加;引起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促进钙离子内流,激活脂肪酸合酶,抑制脂肪分解导致体重增加;另外,维生素D在机体瘦素的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其缺乏会降低体内瘦素水平,从而促进食欲引起肥胖[10-12]。鉴于此,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体格生长发育和肥胖等近远期健康的关系仍需进一步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来明确。

猜你喜欢
身长营养状况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