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润
相隔几千公里的想念,如何破解?
与往年相比,2020年是大不同的一年,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世界各国都备受考验。而对于在外求学的留学生们,2020年似乎也格外艰难,各国防疫政策大不相同,高校课程转为线上,回国机票价格猛涨,留学生们一时间去留难定。
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留学调查中显示,即使在与亲友联络交流已经非常方便的数字时代,对家的思念仍然是全球留学生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之一。九成受访(92%)留学生表示会想家,近半数(49%)认为想家的情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业表现。留学在外,想家在所难免,面对着每一个不能与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节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在因疫情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想家”的情绪对于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而言较平时更甚。在此境遇之下,殷切的思念也将家国概念描绘得更加清晰。
留学生同解“思乡题”
离开熟悉的环境,绵绵不绝的“思乡之苦”是一直伴随着留学生的情感问题。尽管网络和社交软件可以实现家人朋友“零距离”交流,但“想家”的情绪仍然在夜晚降临的时刻悄悄报到。调查显示,超过四成(43%)受访留学生表示每周至少会有一次感到想家,晚上10点至午夜是最想家的时候。
而最能牵动留学生们思乡之情的是什么?2019年,艺途正火却选择去伯克利学院留学的明星王源,在接受一档节目采访时被主持人问起:“出国留学,什么时候最想家?”王源表示:“我无时无刻不在想我的祖国。”“那什么时候最想家呢?”王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道出了留学生的心声。他说,在“饭点”的时候最想家。
不仅是红透半边天的王源,在近期微博中走红的一名留美的上海学生,因思念家乡,便通过动物森友会(一款模拟经营游戏)复刻了一套“老上海”:在她的动物森友会中不仅有石库门、黄浦江等地标建筑,还有弄堂里爷叔喝茶下棋的工具。她说:“在外面特别想念家人,弄堂里的鸟笼,收音机都是给外公做的,还有楼下的小卖部,每次闻到糖炒栗子的味道,就知道夏天快结束了。”
家国之念 特殊时祖国的温暖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年代里,留学生的“思念”多半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朋友与熟悉的生活方式。当问起,“留学海外,你会想念祖国吗?”多数留学生回答的大多像王源一样,对祖国的思念无处不在。家国概念在日常的留学生活中,是融为一体的,遥远的距离,太过陌生的环境,让我们把“国”的概念浓缩成“家”。但在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留学生对于“思乡”当有另外一番体会,对于祖国的需要,在这一年,显得格外强烈。
在疫情日趋严重时,互联网上的几场激烈争论引人注目,关于留学生该不该回国,关于中国学生在国外因戴口罩而受到人身攻击的新闻层出不穷,一边是对留学生的质疑及不理解,另一边是背靠祖国的温暖。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对目前我国海外约有160万的出国留学人员,教育部做了妥善部署工作。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與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根据驻外使领馆报回的情况,对于我国海外留学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的留学人员,驻外使领馆第一时间提供领事保护,积极协助在当地就医。同时,敦促外国政府和高校公正对待我国留学人员,给予尊重和人文关怀。
随着海外疫情暴发扩散,教育部在不同方面对海外留学生做了大量的帮扶工作。在海外防疫物资整体紧缺的情况下,加紧筹措急需的防疫物资。驻外使领馆以“健康包”“爱心包”的形式,发放到海外学子,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留学生手中,帮助大家加强防护、缓解焦虑情绪。有的驻外使领馆为学生安排了隔离备用点,当地侨团、中资企业积极帮助解决紧迫的食宿问题。
加强防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教育部组织专家及时编印了《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通过“平安留学平台”、驻外领事馆以及各大媒体宣传科学防疫知识,为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整合高校资源,为留学生提供全天候24小时心理咨询。
对于留学生回国“一票难求”问题,在国新办举行的疫情期间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安全问题新闻发布会中,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表示对留学生回国,民航局已经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民航局将根据任务部署,针对疫情严重的国家急需回国的留学生启动重大运输航空保障机制,将运力调整、机组摆设及机上防护等事情做好,以确保接外洋留学生回国的任务能圆满完成。
对于留学生而言,异国求学的特殊时刻,能依靠的是身后日益强大的祖国。而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祖国对留学生的关心,是国家对于千里之外万千学子的回应。无论走多远,有祖国作为强大的后盾,遇到困难,思念之中的祖国一定会有回应。
何以解乡愁?唯有中餐与忙碌
特殊时有祖国的后盾,平常则全靠自己。思乡的表现多种多样,从情感层面(如怀念过去,孤独)到认知层面(如一心想着依恋的对象),再到社会层面(如疏远/抗拒新环境中的一切),甚至是身体层面(如体重下降等)。找方法缓解思乡之情,是留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的头等大事。
准备出国留学前,一定要记得向父母拜师学艺,学会做几道喜欢的中国菜。毕竟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中国胃”是出国后最难伺候的。在家人身边时,习以为常的饭菜天天可见,即使偶尔缺席,也可以在常吃的餐馆找到熟悉的味道。而出国以后,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让大多数留学生的“中国胃”牵动起一阵“思念”情绪。许多留学生也被这情绪带动,从出国时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厨房小能手”,在与爸妈的视频中学会做了一道又一道的中国菜式。另外,除了自己做菜外,逛亚洲超市买“老干妈”与速冻水饺,去中餐厅点上一桌思念已久的菜品,也是许多留学生安慰“中国胃”的好办法。
保持忙碌,主动结交新朋友也是治愈思乡情结的“特效药”,避免让自己沉浸在想家的情绪中,才能把当下的生活过的有意义。许多留学生在规划好学业之余,喜欢参与社团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在国外高校的前一两周,会有不同的社团迎新,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参加,其中也不乏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社团。不定期地参与活动,在转移想家的注意力的同时也会结交到新朋友。遇到同样远离家乡的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时,对方的理解对自己似乎也是一种激励。
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最好的融入便是了解这座城市。对于出国留学的学子而言,在学习之外能探索另一个国家的文化是附带而来的优势。在留学的城市中,选择感兴趣的地方与朋友一起参观游览,新地方带来的新鲜感能暂时忘却乡愁。
曾因远离 而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留学少则一年,多则四五年,在我国众多留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学后归国,乡愁占一半的原因。
1996年,在美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中,98%的留学生在毕业五年之后仍然留在美国。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降到了85%。再到2015年,每1.28个留学生中,就有一个选择回国就业。201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接近52万人。在近年来形成的归国潮中,留学生的归国,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曾在采访中说:“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对家国的思念,使得大多数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在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背后的家国是拨动他们思念之弦的人,让他们带着理想走向更远,同样也是思念,让他们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