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词——“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面貌是一个人内心的反映,而我们也经常通过一个人的面貌,对一个人进行初步的评判。有人觉得相由心生是一种唯心主义,是一种肤浅的做法,我们注重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内心。话虽如此,但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貌特征来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
正如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的那样:“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内心形成的一些东西对他的神情仪态产生了影响,继而面相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人们的面相往往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乐观、爱笑的人和一个经常唉声叹气的人,两个人的面貌特点会因为其内心的状态不同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一个人的面貌其实是相貌和心境结合的产物。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交往的因素,而产生好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一个人的相貌。面容姣好、表情平静自然、喜欢笑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都不会太差,人们在潜意识中是非常愿意同这类人打交道的。面部表情张扬、沉重、狰狞的人,会让人觉得这类人非常难接触,人们会不自觉地收起自己的交往之心。
研究人體语言的心理学家曾经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同高鼻梁的人打交道,要比同低鼻梁的人打交道困难得多。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高鼻梁的人会有种天生的优越感,态度上也会表现得相对傲慢一些,这些表现都会影响人们的交往。因此,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在旅行的途中,碰到用手轻摸鼻子或者将鼻孔抬高对着你的人,一般情况下不要向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帮助你的可能性会非常小。
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狄德罗在《绘画论》中曾经这样写道:“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总是能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中判断对方的想法和心情,人的情绪低落、哀伤的时候,双眼空洞无神;高兴或者厌恶时,嘴部动作就会有明显的变化,高兴时地哈哈大笑,厌恶时的嘴角一撇,都是非常清晰的内心态度表达;受到惊吓或者愤怒时,眉头的动作会将心中的这些情绪进行完美的诠释,眉头紧皱是愤怒、不满的表征,眉毛上扬则是内心惊讶、兴奋的一种表达。
通过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可以摸清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这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就会方便自己“对症下药”,从而于无处不在的心理博弈中占据先机。
“相由心生”这个典故发生在唐朝裴度的身上,出身河东裴氏家族的裴度年轻时并不风光,曾一度贫困潦倒。
有一次裴度外出遇见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在看了裴度的面相之后,发现其嘴角纵纹延伸入口,因此告诫他:“恐怕你有横死之祸。”随后他便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自此便皈依修行。
日后裴度又遇见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发现裴度的面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目光澄澈,于是便告诉裴度以后定能有所作为,官至宰相。
果然,裴度在唐德宗贞元五年考上进士,在唐宪宗时官至宰相。随后裴度又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避祸。裴度依照一行禅师的意思行善、断恶、耕耘心田,因此前后面相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最终做到了相随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