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宿芳芳
近年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速度越来越快,电池效率也表现出显著优势,其认证的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超过23%。由于传统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其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开发高效新型绿色能源成了主要的关注焦点。目前,由铯基(Cs+)组成的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显著优异的性能也一次次被表征。在本次主要工作中,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报告了一种基于CsPbIxBr3-x(x=2或2.25)钙钛矿薄膜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质,通过增加碘(I)的含量探究电池性质,改变了钙钛矿薄膜形态,提高了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产生11.16%的最佳效率。
当今社会,新型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依旧相对较低,占总能源消耗比例不到5%,因此开发新型绿色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绿色能源,具有来源广,可再生等诸多优点,我国陆地面积较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利用面积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前景十分具有期待性。近年来,钙钛矿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种新兴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追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其在近几年的研究发展中光电转换效率发展相对较快,最高的可以达到 25%以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次实验,文章中主要探究了不同CsPbIxBr3-x钙钛矿薄膜下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表征与性质,文章中主要叙述了增加碘的含量之后电池的各项表征,探究了碘含量不同后电池性质的一些变化,通过性质改善,我们使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达到了 11.16%的较高效率。
图1 (a)SnO2表面扫描电镜图,(b)SnO2/CsPbI2Br的表面扫描电镜图,(c)SnO2/CsPbI2.25Br0.75的表面扫描电镜图
(1)ITO基底:ITO基底放入玻璃清洗剂,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醇中,按先后顺序分别用超声机超声清洗15 min,之后用镊子夹住片子用氮气枪吹干后臭氧处理15 min。
(2)SnO2胶体前体溶液:用购买的SnO2胶体与去离子水以1:4配比制成胶体溶液,随后将其超声5 min,溶液以3000 rpm30 s的速度旋涂到ITO玻璃上,然后在150℃的空气中退火30 min。
(3)两种钙钛矿溶液:均以3000 rpm40 s的速度旋涂到SnO2基底上,后分别在260℃,280℃的温度下烘烤40 s,之后退火10 min。
(4)PTAA溶液:以氯苯为溶剂,以10 mg/mL配比比例制备制的PTAA溶液,将PTAA溶液的旋涂转数时间分别为2500rpm40s,旋涂后将片子擦边漏出ITO电极,之后将片子在热盘上100℃退火5min。
(5)MoO3和Ag的蒸镀:通过真空计蒸发MoO3(~12nm)和Ag(~80 nm)到PTAA上。
(电池的有效面积是4mm2。)
CsPbI2Br溶液:将摩尔比为0.8:0.5:0.3的CsI,PbI2,PbBr2溶解在混合溶剂中DMF/DMSO(4:1,v/v)手套箱中60℃下磁力搅拌过夜。CsPbI2.25Br0.75溶液:将摩尔比为0.8:0.4:0.4的CsI,PbI2,PbBr2溶解在混合溶剂中DMF/DMSO(4:1,v/v)手套箱中60℃下磁力搅拌过夜。
器件整体结构为(ITO/SnO2/CsPbIxBr3-x/PTAA/MoO3/Ag),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各材料薄膜之间能级匹配,有利于电荷在垂直器件的的整体传输,电池结构与理论基础相符合。在本次实验中,传输层SnO2薄膜的形貌状态用得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征。
图2 (a)CsPbI2Br的X射线衍射图像,(b)CsPbI2.25Br0.75的X射线衍射图像,(c)CsPbI2Br和CsPbI2.25Br0.7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1所示是电子传输层SnO2,SnO2/CsPbI2Br,SnO2/CsPbI2.25Br0.75的表面扫描电镜图。通过图1(a)可以看出电子传输层SnO2胶体薄膜晶粒整体分布均匀,薄膜较为平整,有利于减小界面载流子复合,有利于电池垂直结构的构建。通过查阅文献可知SnO2的导带与CsPbI2Br和CsPbI2.25Br0.75的导带匹配都良好,与CsPbI2Br相比CsPbI2.25Br0.75带隙更窄,能带与SnO2更为匹配,理论上可以表现出更高的性能。接下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钙钛矿薄膜的形貌如图1(b),图1(c)所示,两种钙钛矿薄膜整体较为平整,实验中通过I含量增加,图1(c)中CsPbI2.25Br0.75薄膜晶粒整体变大,晶界相对图1(b)中CsPbI2Br薄膜变少,这都有利于减少载流子复合,更有利于电荷的双向传输。I含量增加后,晶粒增大,晶界减少,不利于电荷发生复合,有利于电池整体性质的提高。
图2表征的是X射线衍射测试(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图2(a)是CsPbI2Br的X射线衍射图像,(b)是CsPbI2.25Br0.75的X射线衍射图像,(c)是CsPbI2Br和CsPbI2.25Br0.7的紫外吸收光谱。随着I含量增加钙钛矿薄膜的整体物质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点从图中观察到,如图2(a),图2(b)所示。但是在提高了I含量的情况下,两个XRD衍射峰强度有些变化,并且相对变化明显,这表明钙钛矿薄膜上晶粒的大小和薄膜厚度发生了变化。另外,实验对两种钙钛矿薄膜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如图2(c)所示,可以看出,与CsPbI2Br相比,CsPbI2.25Br0.75的吸收边明显红移,这使得电池增加了吸光范围,有利于电池性质的提高。
图3 基于不同钙钛矿薄膜的电池J-V曲线及参数图表
图3所示是对两种钙钛矿薄膜下电池效率的J-V曲线测试。测试电池J-V曲线后,比较两种碘含量薄膜下电池的各项参数,发现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都有所提高。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1.16%,此时短路电流为16.74 mA/cm2,开路电压提升到1.03V,填充因子为60.95,如图3所示。综上所述,发现电池性能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增大了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晶界变少,避免了电荷发生复合,另一方面是由于吸收边发生红移,电池的吸光范围得到了拓宽,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电池效率。
结论:本实验主要探究了在钙钛矿层为CsPbI2Br的基础上,碘含量增加后钙钛矿薄膜形态的变化和对电池效率的影响。实验首先用电子显微镜扫描了电子传输层SnO2的表面形貌,在确保表面平整,有利于电池垂直结构构建的基础上,旋图了两种钙钛矿薄膜在SnO2基底上,通过扫描电镜发现I含量增加后,增大了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减少了晶界,另外又对两种碘含量的薄膜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测试,发现I含量增加后,器件的吸收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这表明器件吸收光的范围增大,这对电池的性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实验发现,电池在原CsPbI2Br薄膜下效率为10.85%,通过提高碘的含量,提高了晶粒的大小,晶界明显变少,吸光范围得到拓宽,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在CsPbI2.25Br0.75薄膜下获得11.16%的较高效率,为之后无机钙钛矿薄膜的选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