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
——基于烟草企业的实证分析

2021-02-07 04:53:38张聪群时运涛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体变量国有企业

张聪群,时运涛

(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000;2.苏州市烟草公司常熟分公司,江苏苏州21550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获取的便捷通道。由于具有直观化、人设化、视觉化、体验性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受众,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将新媒体运用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诸如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推广学习强国APP等等。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多元化、自由化的价值观念也会借助网络滋生蔓延,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因此,如何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摆在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面前。

一、文献梳理与理论回顾

(一)新媒体给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决定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也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是否有所提高[1]。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简单陈旧、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笼统抽象,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缺乏吸引力、感召力[2]。

网络信息提供的及时与广泛性、交流的便捷性、媒体的多样性等特点为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范围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提供了依据[3]。如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推送政治理论学习知识,制作 “ 微党课 ” “ 微视频 ” 等进行理论宣讲,研发党建APP开展积分式学习等。马润凡指出,新媒体平台以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变革着人们的思维言行、交往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微信、短视频APP便捷的 “ 点赞 ” 符号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取向[4]。

(二)新媒体环境对个体政治认同构建的影响

“ 认同 ” 属于心理学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其理解为个体对他人或组织的价值进行模仿并内化的过程。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政治认同的衍生空间、构成主体、来源机制、序列变化等呈现出新的特点[4]。在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呈现多元互动形态,刺激并塑造着政治认同的模式,为发现和表达认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动态交互场景[4]。李腾凯指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获取的便捷通道,而多元化、自由化的价值观念也会借助网络滋生蔓延,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5]。

网络空间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概念和信息孤岛,拓展了行为体政治认同的空间,认同来源的交互渗透、认同序列的复杂多变与认同主体的多元化特征更加凸显[4]。陶蕴芳指出,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对政治认同主体产生政治认同的情感、判断有着重要影响[6]。个体不仅能够从新媒体海量的文字、图像、视频中得知政治运作体系及其效果的信息,而且能够通过评论、转载、发帖、点赞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形成新的政治认同发生场域。

(三)政治认同提升对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政治认同是判断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当心理认同程度较高时,既能够使个体对当前的组织目标和社会规范形成稳定的支持,情感上更加倾向于赞同,也会将个体意志外化为实践行为,自觉维护社会规范和组织目标。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是基于员工政治认同提升而开展的,这样才能确保其有效性。

当前,国有企业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个体能否形成一致的、具有内在凝聚力的政治价值观、信念、信仰是评判政治认同成效的重要依据[5]。马润凡指出,政治认同反映了公民对政治客体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具有规范作用[4]。张昆与王创业强调,认同可以让自身与认同对象保持有效的一致性,在群体内表现为凝聚力的产生[7]。刘琳琳认为,政治认同具有互动性、层次性、实践性特点,具有高政治认同性的个体,能够遵守并服从政治共同体的制度,接受并宣传政治共同体的意识形态[8]。本文以认同理论为指导,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国有企业员工政治认同构建的影响,构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并以烟草企业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以揭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1.新媒体使用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新媒体使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新媒体只是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员工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费坚等指出,基于习惯性理论,个人持续使用新媒体时,其使用会逐渐变为无意识的习惯行为,甚至改变个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9]。曾润喜与斗维红认为,个体会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并产生使用偏好,同时参与到开放性的互动交流中[10],这一过程可能会重塑个体的价值认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新媒体使用正向影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2.政治认同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政治认同作为个体价值观的高级表现形式[11],是个体对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支持、认可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统一[12]。当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时,在情感与行为上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更加倾向于赞同,并最终体现在实际行为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政治认同正向影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3.政治认同在新媒体使用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员工的使用态度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有着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基于对企业员工政治认同影响的基础上实现的。新媒体时代下,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聚焦影响员工行为或外在表现的内在因素。提升企业员工的政治认同,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新媒体使用通过政治认同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产生影响。

(二)模型构建

本文认为新媒体使用与政治认同均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政治认同在新媒体使用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方式,员工会对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得失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同时,通过新媒体特有的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开展互动交流也会重塑个体的价值认知。根据曾润喜与斗维红的观点,个体在新媒体使用上表现为新媒体倾向和新媒体互动两个维度[10]。政治认同作为个体对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支持、认可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统一[11],在现实中表现为政治实体认同、政治情感认同与政治价值认同三个方面。根据以上的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度量与样本收集

1.变量度量。本文借鉴张昆与王创业[7]、曾润喜与斗维红[10]等学者的研究,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合理设计测量指标。变量的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测量指标设计

2.样本收集。使用 “ 问卷星 ” 设计电子问卷。笔者利用工作上的业务关系,2019年11月25日-11月28日在行业微信群、党建交流QQ群发送问卷链接和填表说明。期间,共回收132份有效问卷,样本来自苏州、南京、盐城等多个烟草商业企业。进一步对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是否为党员、职务、工作年限等,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二)数据质量分析

1.信度检验。首先,使用SPSS21.0对各测量题项的CITC值和α信度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当测量题项CITC小于0.4时,会影响模型信用,需予以删除;Cronbach’sα值大于0.7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若低于0.5则需删除该测量题项。由表3可知,所有潜变量的测量指标均满足评价指标,说明量表是理想的。

表2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变量信度检验

2.效度检验。运用SPSS21.0对各变量进行样表监测。由表4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可知,潜在变量的KMO检验值均大于0.6,且数据样本的总体KMO检验值为0.906,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

表4 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

(三)模型评价

1.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AMOS21.0对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判断各变量的多元相关平方值、组合信度与平均方差抽取量以评估潜在构建指标的一致性程度。一般认为,多元相关平方值(R2)超过0.3,模型就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组合信度大于0.7,说明观察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平均方差抽取量表示相较于测量误差变异量的大小,最低接受门槛为0.36。由表5可知,所有测量变量均满足评价指标,说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表5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续表5)

2.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21.0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进而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由表6可知,各变量之间均两两相关,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6 各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

3.回归分析。使用SPSS21.0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而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表7共包括5个模型变量,模型1为性别、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因变量政治思想工作有效性的检验结果。由结果可知,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模型2为自变量新媒体使用对因变量政治思想工作有效性的检验结果,新媒体倾向与新媒体互动两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分别在0.001和0.1水平上显著,F统计值为34.664,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均产生正向影响。模型3为中介变量政治认同对因变量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检验结果。由表7可知,政治情感认同与政治价值认同两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分别在0.001和0.01水平上显著,而政治实体认同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F统计值为281.159,在0.001水平上显著。模型4为自变量新媒体使用对中介变量政治认同有效性的检验结果。由表7可知,新媒体使用两个维度中的新媒体倾向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大于0,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而新媒体互动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却不显著,F统计值为47.162,在0.001水平上显著。模型5为使用逐层分析法验证政治认同在新媒体使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的中介效应。

模型2-4已分别验证自变量影响因变量、中介变量影响因变量、自变量影响中介变量的情况。通过验证结果可知,政治实体认同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新媒体互动对中介变量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模型5的回归分析中删除政治实体认同与新媒体互动两个维度。由模型4到模型5的变化可知,新媒体倾向回归系数显著下降,且显著性水平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说明政治认同在新媒体使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四、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实证结果表明:新媒体倾向对政治认同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新媒体互动仅对思政政治工作有效性有直接正向影响,对政治认同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而政治实体认同的影响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在新媒体倾向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直接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由研究结论可知,新媒体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个体对新兴通讯技术媒介的接受程度,当个体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高,就意味着个体不排斥国有企业通过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够主动使用新媒体学习或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而突破实地教学的瓶颈;通过评论、点赞、交流等方式的新媒体互动往往会引发企业员工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展开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认同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受教育、环境等影响,往往已经在国有企业员工思维中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其更多体现的是价值观或情感态度,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现实中,国有企业发展水平、领导或同事的行为表现等往往与个体价值观或情感态度不符,说明政治实体认同并不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样,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在新媒体倾向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也说明国有企业员工价值观与情感认知培养的重要性。

(二)政策建议

依据实证结论,本研究认为:1.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信息化发展大潮而 “ 闭门造车 ”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感性化、人设化、视觉化、表演化、便捷化、全天候等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传统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就是做人的工作,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只关注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忽视了内心深处的认同。只有员工内心真正对企业价值观、对党组织的理论方针政策认同后,才能确保员工 “ 知行合一 ”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员工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情感认同和政治价值认同。3.国有企业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只是提供途径、介绍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党员员工开展互动交流,可以利用座谈会、学习心得交流、制作 “ 指尖微党课 ” 等多种形式,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积极引导参与者重塑价值认知,进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个体变量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